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和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诊断后,内镜诊断符合的70例患者总共50例患者得到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3%,伴肠上皮化生共25例,占比为35.71%,异型增生11例,占比为15.71%。将胃镜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变薄粗糙、白相为主和病理诊断两者存在很大关系,临床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内镜检查联合病理诊断,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58例患者按内镜下表现两型分为两组,并进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2组内镜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两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68.8%和64.9%。结论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对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病例,应逐一分析原因,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其之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诊断65例,其之间符合率为75.6%,伴肠上皮化生42例,伴上皮内瘤变19例。胃镜下具有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的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1.7%,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79.3%,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42.9%,其符合率与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及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各种表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分析,两者的符合率有一定的差异,故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轮台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18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诊断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4%。结论临床上可以联合应用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诊断,以此来将确诊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42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25例结果确诊,其中17例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59.52%(25/42);内镜下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83.33%)、异型增生6例(50.00%)、肠上皮化生3例(25.00%);三种内镜下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以内镜下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的诊断符合率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内镜下表现。结论内镜检查可见胃粘膜粗糙、变薄以及白相等表现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因此临床检验可以将内镜检查相结合,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AG82例,诊断符合率为68.33%。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A)和白相为主、血管暴露并透明可见(B)37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45.95%;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C)33例,病理证实为CAG19例,占57.58%;内镜下表现为可见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D)15例,病理证实为CAG9例,占60%;内镜下表现为A+B+C19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89.47%;内镜下表现为A+B+D16例,病理证实为CAG15例,占93.75%。结论:内镜下多种表现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症状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慢性胃炎病理组织活体检验,观察讨论两种诊断方式效果。结果内镜检查结果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4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4例;经过病理组织活体检验后,萎缩性胃炎患者16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2例。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体检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89.47%(34/38)、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4.74%(36/38)。结论与内镜检查相比,病理组织体检验在慢性胃炎诊断中能达到较好诊断效果,但两者诊断结果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慢性胃炎中,可结合两种方式综合诊断,提高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比较分析及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观察期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吸烟史、肠胃病史、腹痛史等;胃窦部和胃体部病变轻中度萎缩较多,胃窦合并胃体部病变中度萎缩较多;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按照病变部位分为62例胃窦部、8例胃体部、22例胃窦合并胃体部,内镜检查结果显示57例胃窦部、17例胃体部、18例胃窦合并胃体部,诊断符合率为91.94%、47.06%、81.82%.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应以病理诊断为其重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胃炎(C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352例老年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NAG)225例,萎缩性胃炎(CAG)127例?与病理诊断比较,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98.67%,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6.93%?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对病理诊断的相关性(85.50%)显著提高?结论: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可信度较高,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且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目前内镜下的诊断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镜诊断CAG临床符合率为71.25%,合并肠上皮化生占50.88%,合并异形增生占29.82%。C型诊断率显著高于A、B型(P0.05),C型内镜表现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率亦显著高于A、B型(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占64.91%,有吸烟史的占70.17%,有肠胃病史的占66.67%,有腹痛史的占71.93%,表明患者的年龄、肠胃病史、吸烟史、腹痛史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出现有关(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方式联合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