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朴香梅  姜俊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22-122,127
目的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ST段的发作阵次、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发作以6:00~12:00最常见,次数最多;ST段有不同程度的下移。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检测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发作时ST段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东 《当代医学》2009,15(2):36-3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DCG记录的70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56.6±8.8)岁。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210次,其中无症状发作189次(90%),有症状发作21次(10%),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1.1±24)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2.5±28)min/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比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位移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1%、76.92%、82.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下移次数、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均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对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予以灵敏、准确地检出,其诊断价值显著,还可有效区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1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缺血性ST段改变156例(96.63%);有症状者57例(34.56%),无症状者88例(54.2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压低650次,无症状者502次(77.53%);有症状者148次(23.17%);ST段降幅为0.1~0.25mV,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较发作前快.有症状心肌缺血57例,心率由发作前的(71.60±8.06)次/分增加到(80.14±6.21)次/分,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89例,发作前心率为(70.02±4.13)次/分,发作后心率为(73.12±3.25)次/分,差异无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28分/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10分/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病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025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592阵次,占57.8%。伴典型心绞痛者7例,占7.8%;伴心悸症状不典型者14例,占15.6%;无其他任何症状者69例,占76.7%。9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7次/mV,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4次/min。ST段下移压低幅度为0.1-0.4mV,有2例最深达0.5-0.6mV。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晓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47-344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84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之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8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有63例存在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2.5%,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17.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血性ST下移占比为62.2%,其中18例ST段压低≥2.5 mV,34例ST段压低〈2.5 mV。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her对1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122例(91%),其中有症状者40例(30%),无症状者95例(70%)。ST段压低共589阵次,有症状178阵(31%),无症状411阵(69%)。结论Holter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种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0.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磊 《广州医药》2010,41(6):36-3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确诊冠心病60岁以上的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患者进行24小时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0例患者有480阵次心肌缺血发作,其中95例330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多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吕建峰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12导动态心电监测并记录结果。患者同时记录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对比分析缺血型ST段改变阵次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有ST段改变116例(93.5%),其中有症状者19例(16.4%),无症状者97例(83.6%)。ST段压低共556阵次,有症状152阵(27.3%),无症状404阵(72.7%)。结论:24 h12导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特征表现。结果 198例心肌缺血患者共计检测出562阵次的ST段缺血性改变,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38阵次(42.3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4阵次(57.6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的ST段下降幅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效果良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为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16.
周智  陈树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7-13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并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8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其缺血性ST段发作的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的降低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的特征。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发作时ST段的降低幅度分别为(0.18±0.05)m V、(0.19±0.0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43±8.11)min、(10.12±5.16)min,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前后的ST段降低幅度、心率等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发作情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16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及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二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共发现4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Holter检查中则发现10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二组患者心肌缺血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olter诊断可知,ST段阵次改变次数为504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改变为35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阵次改变为152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生率(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作具有昼夜性规律,在6:00—12:00的时间段内发作频率最高,而在0:00—6:00时段内发作频率最低。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症状心肌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较低,采用Holter检测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缺血心肌患者的存在,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9-21
目的?探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 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ST 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 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 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 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 段下降情况(2.03±0.31)mm 较对照组(1.81±0.43)mm 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84例患者有缺血性ST段改变现象出现,有症状患者、无症状患者分别有30例、54例,构成比分别为35.71%、64.29%,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χ2=8.9632,P 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阵次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组间差异明显,χ2=158.3652,P 0.05;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幅度为(0.24±0.12)mv,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0.17±0.02)mv,t=3.1625,P 0.05。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梁树群 《中外医疗》2014,33(2):172-17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记录ST段压低阵数及心绞痛情况。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7例(88.78%),其中13例(14.94%)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侧(85.06%)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最低为O~6点间,2个时段的sM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缺血型的ST段压低为240阵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47阵次占19.33%,SMI的193阵次占80.67%。经统计学比较,有症状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ST段压低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降低幅度是1~3mm,SMI发作时心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比例大,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有效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病例。且能够明确发病时间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