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肝外胆道闲锁,可起胆汁淤积综合征,其特点是肝管和总胆管纤维闭塞性损伤(偶而亦见于肝内胆管)。从而产生阻塞性黄疸,最终导致肝硬化,需行肝内胆肠吻合术或肝移植术。本文观察了一只肝外胆管闭锁的猕猴,因急性胆管炎和胆管纤维性闭塞,产生阻塞性黄疸,酷似人类新生儿胆道闭锁,故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查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及胆囊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58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前瞻性地观察左右肝管、肝外胆管上段情况,胆囊大小形态、哺乳后变化(观察至哺乳后2.5 h或至收缩率>50%)及肝门部有无三角形纤维斑块和囊性回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BA 28例:26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未探及,胆囊表现为4种情况;2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肝门部纤维斑块22例,4例肝门部无纤维斑块的患儿年龄均<3个月;肝门部囊性回声7例。IHS 30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可探及。误诊为胆道闭锁3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27例胆囊表现为3种情况;肝门部囊性回声3例。BA与IHS在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是否可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未探及与肝门部纤维斑块在BA的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高频探头能够清晰显示婴儿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情况,对早期BA与IHS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患儿胆囊收缩率检查建议观察至哺乳后2.5 h。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肝内胆管三维结构重建,预测肝外胆道闭锁的预后。方法:对2例肝外胆道闭锁和1例对照的肝组织进行二维病理观察。系列组织切片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肝内胆管的三维构形。结果:二维病理学研究显示,胆道闭锁、肝内胆管增生,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明显,胆道闭锁2例的肝内胆管三维构形是相似的,小叶间胆管弯曲扩张并形成微囊肿;增生的胆管主要来自赫令管,多数赫令管管腔开放并且互相连结形成网络状,少数赫令管形成膨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肝内胆管三维结构重建,预测肝外胆道闭锁的预后。方法:对2例肝外胆道闭锁和1例对照的肝组织进行二维病理观察。系列组织切片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肝内胆管的三维构形。结果:二维病理学研究显示,胆道闭锁、肝内胆管增生、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明显。胆道闭锁2例的肝内胆管三维构形是相似的,小叶间胆管弯曲扩张并形成微囊肿;增生的胆管主要来自赫令管,多数赫令管管腔开放并且互相连结形成网络状,少数赫令管形成膨大盲端。结论:①肝外胆管闭锁的三维构形变化是检测预后的依据之一;②小叶间胆管的微囊肿和赫令管膨大盲端,指示肝外胆道闭锁不适合肝肠吻合术而需要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道闭锁的超声图像与磁共振(MRI)结果,探讨两者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磁共振仪分别检查22例和14例胆道闭锁患儿,分析和总结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肝门部纤维斑块12例,多数患儿(14例)胆囊表现为囊腔小,张力低,形态不规整,囊壁厚薄不均,餐后胆囊无明显收缩.肝脏普遍增大,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MRI检查14例患儿均未见到完整的肝外胆道.10例为小胆囊,2例胆囊未显示,2例胆囊大小正常.结论 MRI多方位观察见不到明显的肝外胆道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同时能够显示肝内胆管或轻度扩张、断续显影,这一点优于超声检查.然而,超声检查更具有简单、灵活、无创伤性且可重复性的特点,结合独有的肝门区纤维斑块影像及胆囊改变特点,能够显著提高胆道闭锁的正确诊断率.胆囊收缩功能测定、肝脾增大和肝脏内部回声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间接征象.超声检查可作为胆道闭锁的有效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术中采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并配合常规取石器械进行胆管切开取石。结果: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应用术中纤维胆道镜配合取石明显降低了胆道术后残石率。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能有效降低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残石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术中采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并配合常规取石器械进行胆管切开取石.结果: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应用术中纤维胆道镜配合取石明显降低了胆道术后残石率.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能有效降低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残石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纤维胆道镜肝内、外胆管取石和液电碎石操作中避免胆管损伤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常规腹腔镜操作流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扩张后的胆囊管残端探查肝内、外胆管,套取结石和液电碎石后取石,对于复杂、广泛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纤维胆道镜经肝胆总管切开操作.结果 8 240例中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720例、胆管损伤4例(占全组的0.49‰)、术中转开腹37例(占全组的4.49‰),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 250例,随访6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无近、远期后遗症.结论 腹腔镜和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系结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腹腔镜手术医生的素质、临床经验、专业技术和手术技巧是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胆道术后,经 T 管瘘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病例中发现,部分病例有丝线线头存留于胆管腔内,形成胆管缝线周围的局限性炎性病灶一例。因右肝胆管残余结石(术后2月)经 T 管瘘管纤维胆道镜检查,术中取出1×0.8cm 胆红素结石一枚。术后胆管逆行造影肝内外胆管显示清晰。胆管引流胆汁有浓稠粘液团,再次纤维胆道镜检查,见有5根线团存留于胆管腔内,缝线处胆管壁水肿,线团上有浓  相似文献   

10.
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应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有多年,效果非常显著。特别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使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可减少因红目探查造成的并发症,尤其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价值更高。国内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开展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我院自1989年~1995年应用纤维胆道镜,术中及术后共治疗胆石症5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989年~1995年经B超、ERCP或PTC及CT确诊,或疑诊的胆道结石患者共56例,均进行了纤维服道镜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肝内、肝外胆管扩张。其中胆总管结石ZI…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在婴儿胆道闭锁诊断中的应用。1983—1990年共收集了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操作方法与成人不同点为:①婴儿须在全麻下进行;②婴儿进针穿刺的部位较成人偏低;③穿刺针在肝内寻找胆管的速度宜慢,找到胆管后注射造影剂的速度要怏。此造影术不但能鉴别婴儿的阻塞或非阻塞性黄疸,还能确定胆道闭锁的部位和类型,为外科手术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引起的胆道梗阻,是新生儿期长时间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也可累及肝内或肝外的部分胆管,其中以肝外胆管闭锁常见,占85%-90%。发病率女性较男性高。我科2012年12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患儿,经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有所好转,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邹毅  罗健  黄卫  郭黎 《重庆医学》2005,34(6):957-958
胆道闭锁临床少见,治疗困难,死亡率高.1968年葛西森夫(kasai)创用肝门部与肠道吻合术获得成功,才改变了过去认为胆道闭锁无法治疗的观念[1].作者参考日本学者船曳孝彦等的"肝内胆管空肠非吻合术式"[2],采用空肠黏膜双口插入左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空肠非缝合吻合,近期胆汁外引流,3个月后胆汁内引流,治疗1例婴儿先天性Ⅳ型胆道闭锁获得成功,随访15年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笔者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规则性肝切除并配合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处理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切除和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率22.5%(23/102),术后纤维胆道镜残余结石取净率为78.3%(18/23)。102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5.1%(97/102),总残余结石率为4.9%(5/102)。结论在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不仅有助于术者选择正确的肝切除,而且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许今  王祥瑞 《上海医学》2012,35(2):163-166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指肝内、外胆管狭窄或中断,导致胆汁排出障碍,是新生儿阻塞性黄疽常见的原因之一.Kasai手术可改善肝外胆道梗阻,是目前早期治疗BA患儿时应用最广泛且疗效较好的方法.但由于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出现,约67%的Kasai术后患儿在成年之前需肝移植[1].  相似文献   

16.
<正>胆道闭锁是指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维、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因而胆汁排出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色深黄、大便陶土色,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是阻塞性黄疸[1]。胆道闭锁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最晚不能超过90d[2];若治疗不及时,不可避免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3]。主要的手术方法是肝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取石经验。方法经超声、CT或T型管造影提示取石术后肝内胆管仍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在超声体外引导下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结果56例中2例明确为气泡,余54例中48例残余结石完全取净,取净率88.9%,6例在III、IV级胆管内仍有少量残余结石。结论肝内胆管某些部位的结石不能被纤维胆道镜所发现,超声却能发现其存在,2种设备联合应用,可达到提高结石取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胆管结石病人于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及取石,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在术中应用胆道镜配合器械取石,65例胆管结石全部取尽,达90.3%,7例有残余结石,术后6~7周经T管窦道取净残留结石。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明显降低残石率,减少胆管损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胆道闭锁和新生儿肝炎肝脏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例胆道闭锁患儿和3例新生儿肝炎患儿肝脏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胆道闭锁患儿肝细胞质内高电子密度物质(EDM)较新生儿肝炎患儿为多。认为其与胆汁淤滞有密切关系。推测其为胆色素性物质。胆道闭锁患儿毛细胆管数量较新生儿肝炎患儿为多,管腔稍有扩张。还可见到胆道闭锁患儿毛细胆管处细胞连接破坏现象。这些可能是胆管梗阻,胆管内压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在肝内分布比例的不同来分析术中胆道镜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不同来源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在肝内外分布情况。结果肝外胆管残余结石所占比例应用术中胆道镜组为2.8%,明显低于未应用术中胆道镜组33.3%(χ2=33.8999,P=0.0000)。未应用术中胆道镜的胆道残余结石患者肝外胆管残余结石所占比例外院组和本院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235,P=0.8782)。结论术中胆道镜应用可以直接减少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病例数,术者不能忽视术中胆道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