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NOR嗜银染色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435例体会宋付华(武汉市第九医院病理科430081)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检测胃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很多,在组织学方法方面,我们选用了Ag...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不同的毒力决定其致病能力,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在部分无症状,只有少部分人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可能是感染不同毒力的菌株所致,拥有cagA基因的均为高毒株(cagA+株)与消化道疾病,尤其胃癌密切相关,对cagA+株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试剂盒研制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晶晶  张建中 《疾病监测》1996,11(11):425-428
幽门螺杆菌试剂盒研制及应用概况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陈晶晶,张建中,蒋秀高自Warren与Marshall于1983年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证实HP与慢...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逻辑斯谛(Logistic)分析罗家洪,周曾芬,张永生,王玉民,查学安650031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昆明医学院附一院云南省云县县医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病菌,...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的测定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邹兵凌奇荷霍继荣林礼茂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亦与胃癌、胃淋巴瘤发生有关。为了...  相似文献   

6.
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操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蒋丽蓉,许幼如,王秀玲,陈俊仪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经内镜检查确诊,同时还可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于 1982年首次在人胃活检组织中分离 ,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 ,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1] 。毒力岛或称致病岛 (pathogenicityisland ,PAI)是近年来在细菌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2 ] 。幽门螺杆菌毒力岛(Hp PAI)是由Ⅳ型分泌系统编码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 ,是细菌毒性的主要决定因素[1] 。本文对Hp PAI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幽门螺杆菌毒力岛及其主要功能幽门螺杆菌 (Hp)含有多种毒力岛 …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在溃疡病发病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鸿志  王志强 《新医学》1997,28(7):344-344
幽门螺杆菌在溃疡病发病学上的意义解放军总医院(100853)汪鸿志王志强自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1983年从胃炎和胃溃疡病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培养出来后,随着对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人们对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9.
测定胃液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袁建平徐顺福张红杰赵志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具有很高的尿素酶活性[1],可催化尿素快速水解为氨和CO2,导致胃液内氨浓度升高。我们通过检测胃液氨,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及Hp培养作比较试图建...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X线特征探讨林祥涛①周兵李春卫高鸿举连世海1983年Waren等[1],从人类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此后,许多学者对该菌的生物性及对人类胃粘膜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11.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临床意义康黎(江西省波阳县人民医院,波阳333100)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Pylori,HP)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细菌涂片、培养、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检查、14C呼吸试验等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明幽门螺杆菌在酒渣鼻中的作用。方法 对63例酒渣鼻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酒渣鼻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酒渣鼻的一个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酒渣鼻的发生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插入序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茂俊  张建中 《疾病监测》2000,15(4):151-155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 1 983年发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 ,微需氧杆菌。定植于胃的粘膜表面。现已查明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粘膜相关胃淋巴瘤 )密切相关。1 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 ,使Hp成为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研究中的应用 ,使有关Hp的研究飞跃猛进。 1 997年Hp菌株2 6 6 95全基因序列测出 ,1 999年菌株J99全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贵阳市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和阴性人群配偶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的感染率.方法:选取107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和63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测定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阳性率分别为75.70%、47.66%;而在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中,阳性率则分别为58.73%、3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 .pylori或Hp)因其致病性及作为明确的致癌因素引起医学上的广泛关注。它在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各种炎症 ,以致癌变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胃内螺旋状微生物的发现可追溯到 1893年 ,Bizzozero首次报道在狗胃腺内观察到螺旋状微生物。 1983年Warren[1]成功地从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弯曲菌。 1989年专家建议成立独立螺杆菌属 ,并在 1990年悉尼大会上获得承认 ,正式定名为幽门螺杆菌 (Hp)。 1994年WHO将它确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其生物学性状、感染和致病…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HelicobacterpyloricytotoxinassociatedgeneA ,Hp cagA)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本文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常规PCR及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对胃病患者中胃粘膜Hp cagA进  相似文献   

17.
 ̄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李常芊(广西省桂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桂林541002)DetectionofHelicobacterPyloriby ̄13C-UreaBreathTestLiChangqian(FirstPeople′s Hosp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及特异Taqman探针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例根除治疗失败患者牙菌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DNA,并进一步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分析口腔和胃内幽门螺杆菌菌株DNA基因型。结果 FQ-PCR:27例胃黏膜及牙菌斑标本采用FQ-PCR检测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均为阳性;牙菌斑25例阳性,2例阴性。SSCP:胃黏膜和牙菌斑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相同者(SSCP带型相同)19例,其余6例两者至少有1种相同的SSCP带型。结论同一个体牙菌斑和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属同种菌株的可能性大。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出现再感染。了解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可正确指导患者复查时间及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现将近期国内外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鸦胆子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材鸦胆子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及Skirrow选择性培养基对鸦胆子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试验。[结果]Skirrow培养基适合幽门螺杆菌生长,鸦胆子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