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官产率居高不下及指征变化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因何居高不下且升高以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2008年-2011年持续在40%左右,2012年达44.4%.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和剖宫产指征的放宽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可能原因。方法:统计1991年及2001年住院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十年剖宫产率提高22.5%,以胎儿方面原因而实施的剖宫产增加最明显。围产医学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开展是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剖析我院前5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近1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3963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过去6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0.44%,近1年剖宫产率为39.14%,经过各方面努力降低了刮宫产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及合理控制社会因素的介入,降低剖宫产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253医院分娩的11246例产妇,其中剖宫产46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6~1999年平均剖宫产率31.35%,20002005年平均剖宫产率46.7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剖宫产指征大大放宽,尤以相对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9~2008年我院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急剧增高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1999-2008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999年~2008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9年为25.1%,2008年为59.3%。剖官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999~2000年分别为15.0%、16.0%,2007~2008年分别为30.3%、26.3%。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和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尽量减少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筱琳  高爽 《重庆医学》2006,35(12):1106-1107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5年剖宫产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方法:对1997-1—2001-12的产妇进行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调查和数字统计。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3.1%,前四位剖宫产指征为臀位占18.5%,枕后位、枕横位占15.7%,社会因素占13.7%,胎儿宫内窘迫占11.7%。结论: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加强产科质量评估,严格剖宫产指征,达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10年间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邢永革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X):110-110,113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6年剖宫产率的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由1997年的17.39%上升到2006年的44.85%,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结论:社会因素是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讯 《安徽医学》2008,29(3):306-308
目的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刮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5638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丌高趋势,1996年为16.2%,2005年为60.2%;(2)1995~2001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一位,而近两年社会凶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牢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冈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官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及相关指征变化的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分析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呈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为56.66%,2008年上升为69.86%。②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在2004~2008年5年中影响一直较大,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在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不同民族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方法:利用西北燥证调查量表调查新疆伊犁、哈密和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西北燥证罹患率的地区分布规律。结果:三地区各民族被调查人群的罹患率呈现出哈密乌鲁木齐伊犁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燥气盛衰是影响西北燥证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血压偏高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的血压偏高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 方法,选延吉市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 1697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血压.[结果]朝鲜族学生舒张压均值 和血压偏高率高于汉族.[结论]应加强对朝鲜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 .[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内常驻人群 4 4 7人 ,年龄在 5 0~ 6 0岁之间 ,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了有关的研究变量资料 .[结果 ]无论男女朝鲜族居民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 ;女性组汉族居民中肥胖者显著多于朝鲜族 .[结论 ]朝鲜族与汉族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尿酸血症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新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分别进行血尿酸的检测和血压的测量,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χ检验。结果汉族的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不论男性或女性,他们血压水平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高尿酸血症组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高血压1期的检出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高尿酸血症组高于对照组;维吾尔族女性血压水平两组间比较的结果同汉族人群,而男性两组间的比较只有舒张压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不同高血压类型的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非高尿酸患者高,临床上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丰富我国人群眼部特征资料.方法:调查了582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楣、上眼睑皱褶、眼裂倾斜度,对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性别间、民族间、地区间(内蒙古东部区与西部区)比较。结果:(1)蒙古族与汉族内眦褶、上眼睑结果皱褶、眼外角高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2)蒙古族、汉族内眦假、上眼睑皱楣出现率无性别间盖异,眼外角高出现率则均为女性高于男性.(3)汉族东部区女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明显低于西部区女性.(4)蒙古族、汉族眼外角高出现率低于傣族、布朗族、基诺族.结论:内蒙古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楣出现率高,上眼睑皱假出现率较高,眼裂倾斜度多为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具有我国北方人群共同的眼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角膜类脂环与蒙汉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蒙族、汉族共610人,蒙族387人,汉族223人,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类脂环发生及程度。结果:蒙族角膜类脂环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结论:蒙族角膜类脂环发病率高与其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东汉族人乙肝患者与HLA-B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B基因型与山东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型方法对29例山东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LA-B的基因分型.并与健康汉族人的HIA-B的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山东地区汉族人乙肝患者中HIA-B55、71、72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山东地区健康汉族人的基因携带率(P〈0.05),HIA-B54在乙肝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汉族人的基因携带率(P〈0.05)。结论:HLA-B55、71、72基因表型与山东地区乙肝慢性化相关,而HIA-B54基因型与抗HBV的感染相关,免疫遗传因素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45例T2DM患者,其中哈萨克族121例(超重组63例、非超重组58例),汉族124例(超重组65例、非超重组59例),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129例为对照组,其中哈萨克族65例,汉族64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以及两民族T2DM患者使用降糖药情况,分析两民族T2DM患者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民族超重组TC、TG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哈萨克族超重组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汉族超重组和汉族非超重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低于汉族超重组;哈萨克族超重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且HOMA-IR明显大于其对照组和汉族各组(P<0.05或P<0.01)。两民族T2DM患者降糖药使用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民族T2DM患者HOMA-IR均与血尿酸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哈萨克族超重T2DM患者IR和高尿酸血症更为突出,而汉族超重者HDL-C降低及LDL-C升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教职工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2011-2012年延边大学2013名朝鲜族和汉族教职工体检结果中对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边大学朝鲜族教职工的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高于女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是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的高发群体.脂肪肝组各种血脂水平异常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延边大学朝鲜族与汉族、男性与女性教职工的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检出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特点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田阳县布洛陀壮族居民3000例,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C)和血脂水平,并与2000例该县汉族居民比较。结果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30.07%(男36.3%,女17.94%),汉族高血压患病率24.30%(男26.80%,女18.97%);壮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21.90%(男23.69%,女18.43%),汉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8.10%(男20.19%,女13.64%);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汉族(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男性肥胖、TG和FBC异常率高于汉族男性(P〈0.05),布洛陀壮族女性肥胖和TG的异常率高于汉族女性(P〈0.05);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汉族者低(P〈0.01)。结论布洛陀壮族居民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伴发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