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瞿建业 《江苏中医药》2009,41(10):56-57
近年来.我院运用耳穴贴压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100例,并设肌注强痛定组100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薇 《河南中医》2012,32(8):1030-1031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40例(256只眼)青少年轻度近视眼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126只眼)和对照组(70例,130只眼),治疗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眼、目1、目2、肝、脾、肾等治疗,对照组用复方托吡咔胺液滴眼液每晚睡前滴眼1次,6周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观察视力变化。结果: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62.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耳穴贴压预防肛肠术后疼痛9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是肛肠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肛肠病人 ,术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 ,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 ,重者影响愈后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如何预防和减轻疼痛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促进伤口愈合 ,早日恢复其生理功能 ,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点。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 1日开始采用术前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进行预防 ,通过 90 8例的临床观察 ,发现可明显减少和减轻疼痛的发生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取自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 1日在我科住院接受手术的肛肠疾病病人共 90 8例 ,男 5 40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取耳部特定的穴位进行贴压,研究其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耳穴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耳穴组行常规中西医治疗、护理、术前术后指导并进行耳穴贴压;对照组除不进行耳穴贴压外,其他治疗、护理措施与耳穴组均相同。结果:耳穴组疗效(97%)优于对照组(81%),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解除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作用显著,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耳穴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王不留行耔耳穴按压护理。结果:耳穴组产妇乳汁分泌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护理可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耳穴贴压对肛门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00例肛门病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取耳穴贴压法,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及方法,观察2组术后疼痛起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的程度,结果显示,耳穴贴压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镇痛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颜湘蓉  云洁  杨惠英 《四川中医》2009,(10):108-109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预防和缓解眼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丸;对照组术前术后不作处理,病员诉疼痛时给予安慰和鼓励;两组患者均于疼痛不能忍受时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镇痛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耳穴压丸对于眼科术后患者能明显预防和缓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痔疮,术后会出现肛门疼痛,可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笔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治疗本病50例,并与口服去痛片治疗的5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小儿不明原因频繁眨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润舒眼药水治疗,10 d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结果:治疗组51例中治愈41例,好转7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46例中治愈23例,好转6例,未愈17例,有效率为63.04%.经秩和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小儿不明原因频繁眨眼,操作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磁珠耳穴贴压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磁珠耳穴贴压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取混合痔手术患者 2 0 0例 ,随机分为耳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一日开始采用磁珠耳穴贴压 ,二组均选用痔疮宁栓术后纳肛。对术后疼痛二项指标进行对照观察 ,观察二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磁珠耳穴贴压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耳穴贴压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肛肠病患者术后最感痛苦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常选用强痛定、氨氛待因、杜冷丁等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有易成瘾、胃肠道反应重及便秘等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采用耳穴贴压法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经临床观察对照,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总结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献的基本情况、取穴及治疗方法、疗效标准及治疗效果、机理探讨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来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概况,说明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但治疗方案及研究方法需进一步规范以提高疗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医20余年,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90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7岁;右侧患者57例,左侧患者25例,双侧患者8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7天。90例患者均表现为患侧肱骨外上髁处酸痛,痛点固定拒压,部分病例疼痛向前臂及腕部放射,前臂旋转屈伸活动时疼痛加剧,背伸抗阻力试验为阳性。治疗方法取穴:曲池穴,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阿是穴:肘关节压痛点;天井穴:鹰嘴直上1寸凹陷处。三穴为主,另选一些配穴。患者端坐,上肢平放屈肘90°,每次选用2个穴,用5ml针管1支,取醋酸强的松龙1ml,利多卡因3ml,维生素B12500μg,混合均匀,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当针下有酸胀感、回抽无血时,将药液缓慢推入,每穴2.5ml,推完拔针后用创可贴覆盖于针孔上,再用TDP照射30~50min,每5天1次,2次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后可有较好的效果,如治疗3个疗程后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治疗结果90例患者中,疼痛、酸胀等主症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者76例,疼痛、酸胀等主症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基本...  相似文献   

14.
颈肩综合征是一种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病症。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辅以颈、胸椎手法复位治疗颈肩综合征90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疼痛科就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6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复康肛滴液治疗胸腹部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肠复康肛滴,对照组用新斯的明、吗丁啉分别肌注和口服。结果治疗组在促进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复常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出现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腹胀、呕吐、腹痛等肠麻痹症状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及3d内症状消除率等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肠复康肛滴对胸腹部术后肠麻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新斯的明及吗丁啉。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18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9例,女11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8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7年,平均6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隔蒜灸治疗肛门湿疡2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主症是膝关节积液。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人从1996年1月~2005年3月,根据中医理论,借鉴临床经验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乳腺增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年。均为本院中医门诊患者,均采用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或彩色B超确诊为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20.
刘东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26-26
近5年来,我们收治了4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