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肿瘤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检查方法,其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延误诊治。我们1993-08/2004-08共收治30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贻误诊断及治疗。本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35%,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3%-45%。发病以者40~60岁居多,男性比女性多见。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相对小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与胆酸降解产物的致癌作用有关,国外学者认为可能与良性息肉、Cardner综合征、Torte综合征等有关。影像诊断有时较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报告。着重探讨钡餐及CT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标准要求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但大部分属于恶性肿瘤,且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治比较困难。1989~2006年,我们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肿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肿瘤较少见,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无可靠的检查手段,因此误诊率较高.为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本文收集我院1969年至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肿瘤20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平滑肌肿瘤,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70岁,以30~60岁居多.其中平滑肌瘤9例,平滑肌肉瘤11例.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从1天到12年,平滑肌瘤平均病程为2年,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0 岁,因"间断恶心、呕吐1 年余,加重1 月"于2019年7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胀、呕血、便血等,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较差,转入我院诊治.既往史:"...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占小肠恶性肿瘤的40.0%~75.0%.诊断困难,其放疗和化疗方案与小肠其他恶性肿瘤不同.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解放军总医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原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报告了25例小儿原发性肝癌。结果小儿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学龄期小儿(占88%),而较少见于6岁以小儿(占12%);②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及上腹部包块;③就诊时多为晚期,90%有远处转移;④男性占多数,男女之比为2.6:1;⑤100%有肝肿大;⑥少有肝硬化,仅占8%;⑦癌肿以弥漫型多见,占800%;⑧居住农村患儿占多数(72%),城乡之比为1:2.6⑨症状不典型,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⑩门脉癌栓发生率高,占48%;⑩AFP及HBsAg阳性率高,分别为76%、68%。结论 依据小儿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可望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也较差.随着双气囊电子小肠内镜和胶囊内镜的应用,小肠肿瘤的诊断率有了较大提高.但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对我院1990~1997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4例小肠原发性肿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为2.5~79岁,平均51岁,62.5%属50岁以上。二、临床表现不等程度的腹痛43例(67.2%),由2日至3年,腹部肿块20例(31.3%);梗阻性黄疸19例(29.9%),主要见于十二指肠乳头部癌;出血:反复黑便或柏油样便18例(28.1%),少数为血便;肠梗阻9例(1…  相似文献   

11.
小肠间质瘤74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评价多种影像、内镜诊断方法 对S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SIST患者7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小肠造影、腹部B超、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等检查结果 .将SIST按其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性4级,并对SIST的病理特点及与螺旋CT表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IST发病部位最常见于空肠,共43例(58.1%),其次是十二指肠17例(23%),回肠10例(13.5%).94.6%(70/74)的患者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出血,共46例(67.2%),腹痛23例(31.1%).各种影像及内镜检查中螺旋CT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最高,分别为100%和72.1%.74例SIST病灶中,极低度危险性14例(18.9%)、低度危险性21例(28.4%)、中度危险性15例(20.3%)、高度危险性24例(32.4%).螺旋CT检查有助于判断SIST的危险性.结论 SIST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螺旋CT检查无创、方便、可靠,并有助于对肿瘤的危险度及预后进行预测,可作为目前SIST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MT)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1974年1月至1999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例PDMT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和病理类型,分析了内镜和X线表现,并探讨漏诊、误诊原因.结果PDMT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1%;男性多于女性;以腹痛、出血、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于降部的PDMT占68.75%,以腺癌最多见(79%);诊断以内镜、X线钡餐为主要手段,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应增强对PDMT的警惕性,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8 5~ 1999年 ,我院收治小肠肿瘤 32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10~ 81岁 ,平均 5 6岁。常见症状腹痛 19例 (5 9% ) ,消化道出血 10例 (31% ) ,肠梗阻 6例 (19% ) ,腹部包块 5例 (16 % )。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术前诊断 :腹腔包块性质待查 5例 ,消化道出血 10例 ,机械性肠梗阻 6例 ,妇科肿瘤 3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1例 ,肠系模血管栓塞 1例 ,腹膜炎 1例 ,胰腺肿瘤 3例 ,腹膜后肿瘤 3例。手术方式 :小肠肿瘤单纯切除 5例 ,肿瘤部分切除 3例 ,肿…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腺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15例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资料。发生部位:十二指肠8例(53.3%),空肠4例(26%),回肠3例(20%)。临床主要表现:腹痛12例(80%),消化道出血11例(73%),体重减轻10例(66.7%),腹部包块及腹胀各8例(53.3%),黄疸2例(13%)。平均病程4个月。手术证实15例中有8例出现腹腔淋巴结及邻近脏器转移。本文强调: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和开腹探查是诊断原发性小肠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 36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1 9~ 70岁 ,平均 64.5岁。以进食后腹部隐痛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占 65% ;其次是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占 2 8% ;腹部包块占 2 4 % ,有 3例十二指肠肿瘤因黄疸就诊 ,6例因急性肠梗阻而急症剖腹探查 ,1例有间歇性黑便及腹泻。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没有发现恶液质。本组除了急症手术外 ,入院后均常规行全消化道钡餐及腹部包块 B超检查 ,少数行 CT和腹腔动脉 DSA检查。空回肠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诊断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5年中6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4.5%)、消化道出血(40.3%)、腹部包块(34.3%)、肠梗阻(25.4%),十二指肠肿瘤以恶性为主(16/17),主要为腺癌(13/17),平滑肌瘤多见于空肠(10/12),而淋巴瘤则常发生于末端回肠(5/7),作者认为:本病少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其临床特点,尽早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本组病例以X线钡餐、内镜、选择性血管造影及CT等中的一种方法检查,其阳性率均较低,如能采取多种检查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它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占胃肠间质瘤的第2位。对于其起源、分化、良恶性鉴别等均存在争议,对于诊断与治疗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我们于2004—2007年应用腹腔镜辅助成功施行小肠间质瘤切除术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_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19.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部CT、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间质瘤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65.2%)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岁(38~69岁),血红蛋白中位数为57 g/L,60%的患者曾接受输血治疗;腹部CT检出率为69.2%(9/13),小肠气钡造影率为77.8%(7/9),血管造影为88.9%(7/8),小肠镜为100%(8/8);15例并发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黏膜面均有溃疡形成,间质瘤直径中位数为3.5 cm,85%的间质瘤直径≤5.0 cm;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2例;另8例无并发出血间质瘤直径的中位数为8.4 cm,均为恶性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累积出血量较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双气囊小肠镜和血管造影较腹部检查CT敏感,尤其对于直径≤2.5 cm的间质瘤。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原发性小肠肿瘤27例,肿瘤分布。十二指肠7例.空肠、回肠各10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8例,以腺癌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和淋巴肉瘤.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贫血、消瘦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本组临床诊断与术后及病理诊断对照,误诊率达48.1%。作就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提高小肠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