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鼻窦真菌病CT表现及菌团阴离子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总结鼻窦真菌病CT影像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和病原菌检查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影像资料,并对6例手术中取出的真菌菌团做了化学成分及阴离子测定。结果:13例均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真菌团化学成分主要是锌、铜、铁、镁、钙的磷酸盐,其中以磷酸钙为主和少量的硫酸钙。CT显示为高密度阴影,同时CT表现有窦腔骨壁增厚和骨质破坏。结论:鼻窦真菌病CT有其特异性,对该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外经鼻窦行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礼  宋维贤 《耳鼻咽喉》1998,5(4):215-217
本文报告应用CT扫描诊断的130例视神经管骨折病人的治疗经验。男性122例,女性8例;年龄6-58岁,平均28.0岁。对130例患者鼻外经鼻窦行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总有效率为64.62%。本文就该病的发生机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认为术前有光感的患者,术后有效率高。对无光感患者,不盲目手术,经脱水及激素治疗观察后,选择性地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总有效率,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1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提高临床对上颌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患者16例均行CT扫描诊断,13例行Caldwell-Lucs‘s术,3例行Lama’s术,均未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其骨化缺损呈溶骨性破坏,与良性肿瘤引起的膨胀性骨质缺损没,而与恶性肿瘤相似,随访6个月 ̄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CT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尽早手术探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  相似文献   

4.
侵袭型鼻窦真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的发生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发生率很低,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性调查了近15年来所收治的5例该病患者。结果:临床资料表明,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发展快,对周围组织的侵蚀破坏较重,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和开放被累及的鼻窦腔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抗真菌药物等治疗。结论:对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应尽早根除受真菌侵犯的组织,彻底开放鼻窦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 CT影像学研究骨性鼻腔鼻窦的结构.方法:利用日立W450型全身CT机对24 例正常人进行鼻腔鼻窦多层面连续横断扫描,获得清晰的鼻腔鼻窦CT片.结果:[ HT5K〗观察各层面结构,设计了13项测量内容,获得测量数据.结论:CT影像对鼻腔鼻窦疾病的诊断和功能性鼻窦外科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9例慢性鼻窦炎术前CT及内窥镜的检查结果,探讨CT诊断、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9%(37/39),内窥镜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7%(35/39),CT结合内窥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100%.所测上颌窦病变CT平均值为30.94Hu.结论鼻窦CT结合内窥镜检查能够准确评估鼻腔鼻窦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鼻腔及鼻窦真菌病:附1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鼻窦真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28例鼻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而确诊。2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曲霉菌病,1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26例采用内镜鼻窦手术,5例术后加口服抗真菌药治疗;术中随机取9例患者的上颌窦腔粘膜病检,均未见霉菌侵犯;27例患者均获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脑曲霉菌病,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术后2月死亡。结论 ①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本病的发病、转归及手术治疗的关键部位;②取窦口附近干酪样物送病检有助于诊断;③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采用内镜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0.
腭裂患儿鼻腔和鼻窦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病理学、CT扫描、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三维CT重建方法观察了8例先天性腭裂患儿鼻腔和鼻窦的形态学改变,发现①8例腭裂患儿中,3例有双侧上颌窦炎,1例双上颌窦和前组筛窦有分泌物潴留,提示咽帆关闭不全可能是腭裂患儿鼻窦炎高发的主要原因;②连续CT扫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结合三维CT重建可以准确计算鼻窦的体积,显示鼻窦的形状,为今后深入研究儿童鼻窦的发育和解剖特点提供了一条新路。计算机三维CT重建可以在冠状、矢状和水平位显示鼻腔和鼻窦占位病变的大小和侵犯范围,对正确诊断鼻部疾病,辅助教学,合理设计手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儿童鼻窦炎性疾患的鼻窦CT影像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深对儿童鼻窦炎性疾患鼻窦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进行CT扫描并进行分析. 结果儿童鼻窦炎多为上颌窦炎症,部分累及筛窦、额窦,全组鼻窦炎少见.急性鼻窦炎38例占35.2%,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其中同时伴有筛窦炎症31例,额窦炎症9例,蝶窦炎症13例,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5例,腺样体肥大28例;慢性鼻窦炎56例占51.9%,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其中同时伴息肉样鼻窦炎16例,黏膜下囊肿19例,鼻腔息肉6例,上颌窦窦壁骨质硬化增白3例,腺样体肥大41例;变态反应性鼻窦炎11例占10.2%,均表现为沿窦壁波浪状密度增高影;鼻窦正常发育变异患儿3例占2.8%. 结论儿童鼻窦炎性疾患治疗前做鼻窦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鼻窦炎患者鼻窦骨结构变异和鼻窦粘膜异常的CT扫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发现鼻窦骨结构变异60例(64.5%)。通过对鼻窦骨结构变异和鼻窦炎情况的观察分析,认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粘膜异常以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发生率最高,同时伴有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异常,支持了鼻窦口引流障碍可以继发鼻窦炎的观点。作者认为采用鼻窦CT冠状扫描对判断鼻窦炎的病因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CT冠状位影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1例慢性鼻窦炎CT冠状位扫描的诊断和手术中所见,认为冠状位CT扫描病变发现率高,鼻窦的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指导鼻内窥镜手术的作用,应做为鼻内窥镜手术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舌癌CT诊断     
目的 探讨舌癌的CT表现,提高舌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23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舌癌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例溃疡型舌癌CT表现为低密度区16例,4例表现为等密度区;3例疣状癌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区。增强扫描溃疡型14例均呈环形或不均匀性强化,疣状型2例呈环形强化。16例进行测量增强扫描见肿瘤浸润深度〉4mm 11例,〈4mm5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结论 CT扫描对舌癌有重要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霉菌病的CT表现(附1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学证实的鼻腔鼻窦霉菌病的临床与CT表现。初步认为鼻窦内形成密度不均匀之结节状阴影,伴有不规则钙化及窦壁骨质破坏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本文对鼻窦CT检查及诊断时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鼻丘及其邻近结构CT观察及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20例。结果①绝大多数病例(99%)有鼻丘气房,儿童(9~16岁)鼻丘发育与成人相比无差异性;②鼻丘形态变化很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③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发育关系密切,鼻中隔偏曲对其发育无明显影响;④前组鼻窦的广泛炎症易波及鼻丘,并可出现鼻丘骨质增厚。结论鼻丘为鼻内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进路,可借助鼻窦CT进行术前设计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者20例共56侧行鼻腔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 MPR可从不同角度、各种层面、多方位地显示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气道、前中颅底的情况。CTVE可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无创、全新、经济、安全的影像学方法,能弥补常规CT和鼻内镜的不足,合理使用CTVE、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同时与水平位CT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部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部多形性腺瘤患者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3~60岁,中位年龄47.5岁;全部患者均行鼻窦CT平扫,其中1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4例鼻部多形性腺病患者中,1例位于鼻根部,3例位于鼻中隔前部,肿瘤大小为1~3 cm,病变形状1例呈椭圆形,3例呈类圆形,边界均清楚。CT平扫时病灶密度与邻近肌肉组织密度相等,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病变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密度区,1例病变周围骨质呈轻微压迫性骨质吸收,其病灶内部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鼻部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6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2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2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34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2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4例:筛顶骨壁吸收破坏2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1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4例。67例中CT诊断鼻窦炎症60例,其中46例术前临床初诊为真菌性鼻窦炎,7例为上颔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变。结论 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它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真菌学和临床诊疗研究(附5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真菌病的菌种鉴定、药敏检测和临床诊疗。方法:对51例鼻腔鼻窦真菌病作如下研究:(1)进行菌种鉴定;(2)用Etest法以含酮康唑(KE),伊曲康唑(TT),氟康唑(FC),氟胞嘧啶(FL)及二性毒素B(AP)的药敏试条进行药敏检测;(3)病人以手术及抗霉菌药治疗。结果:(1)致病菌主要为曲老菌,占87.5%,共次为枯青霉菌对AP、FC、KE、IT敏感,对FL有耐药性,卡氏支孢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