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论》86条云:“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晌,不得眠”。历代医家对此条之“额上陷”,各持己见。有言囟门陷者;有言额旁之凹陷处者;有言“陷”为“汗”之错简者;陈修园、喻嘉言二氏又从病机上解释,谓属亡阴、亡阳之应。众议纷纷,莫衷一是。而笔者揣摩既久有不同见解如下。一、“陷”乃形容词。历史记事或写小说,两军争战,一方胜而夺地,称为某地失陷或某城池陷落。如《辞海》引《广义释言》解云:“城破曰陷”。并非某城池真能陷于地下。又“陷”有丧失之意。如《孟子·告子》云:“富岁子弟多赖,  相似文献   

2.
对《伤寒论》第88条“额上陷脉急紧”的解释历来有分歧。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句读为“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语译谓:“平素常流鼻血的人,误汗以后,就可额部筋脉紧急。”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  相似文献   

3.
“额上陷脉急紧”一语,见于《伤寒论》第86条(赵刻本)。原文是:“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不得眠。”历代诸多医家对“额上陷脉急紧”六个字的解释是大相径庭,但综而观之,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指额上两旁之动脉急紧,另一种认为是说...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皆有“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一条。对“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的解释,历代医家注说不一。《医宗金鉴》认为是“汗出液竭,诸脉失养,则额角上陷中之脉,为热所灼,故紧而急”;陈修园认为是“三阳之血,不营于脉,故额上陷,脉紧急  相似文献   

5.
<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说:"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也有与此相同的论述,其中"脉急紧"为"脉紧急"。历代学者对其中的"额上陷,脉急紧(或紧急,下同)"理解不一,争议较大。笔者在充分参考历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句分析、矛盾排除、典籍对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6.
对《金匮要略》中“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句解诂之论文,近来有“额上陷”和“脉紧急”分开理解的错误。本文论证了它们必需连读的正确性,并进而贯通了《金匮玉函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千金翼方》、《医方类聚》、《太平圣惠方》、《脉经》等诸多著作中引用该条时的异文。由于《伤寒论》中有与此相同之条文,历代注家,演绎者众多,此条文之获确诂,则又能更正它们各自不同论注版本、不同文献句读和译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在浩瀚的中医药文献中,“医者,意也”一语屡见不鲜,为医者几乎无人不知晓。历来对“医”字的声训,可谓五彩缤纷。“医者,理也;理者,意也。”(《子华子·北宫意问篇》)“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医者,巫也。”(《广雅》)“医者,理也。”(《类经图翼·序》)“医者,易也。”(《医便》)“医者,依也。”(《时病论·医毋自欺论》)……其中以“医者意也”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也议“新伤不宜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李红关键词新伤不宜补破血祛瘀补气行血辨证施治“新伤不宜补”这一原则已被大多医者奉为圭臬。究其缘由,多云金刀跌仆,必有瘀血内生,离经之血阻于经络而致瘀滞,故见患部青紫肿痛。此时唯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相似文献   

12.
正了解茶桌上的礼仪,是对主人或客人的尊重,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能营造出祥和的品饮氛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以茶待客是我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的传统之道。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实暗含了许多礼仪方面的学问。备好茶先敬客客位有尊卑。落座时,主人的左手边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读王孟英《温热经纬》之《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注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之"汗之"之义,至今各注家以及学者仍智者见智,使吾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议“纯阳”     
“纯阳”非孤阳,“纯阳”非盛阳,“纯阳”是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相对偏 生理状态,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纯阳”分析,小儿有内伤疾病少、发热性疾病多、阳热实证多、疾病后期气阴两亏多等病理特点。据此指导儿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议“纯阳”     
“纯阳”非孤阳 ,“纯阳”非盛阳 ,“纯阳”是阴平阳秘前提下阳气相对偏旺的生理状态 ,阐明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纯阳”分析 ,小儿有内伤疾病少、发热性疾病多、阳热实证多、疾病后期气阴两亏多等病理特点。据此指导儿科疾病的治疗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介鸣先生自幼习诵《四书》、《五经》,14岁开始学医,启蒙于宣统御医彭笠僧,后拜施今墨为师,同时,又向戊戌翰林周介人求教,研习中医经典古籍。自1935年悬壶北平,时已五十六载,擅治脾胃病、心血管疾病。现根据先生的传授,简介其治学思想及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大小“青龙”议张德新郑云汪贤聪湖北沙市职工医学院中医系434000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无不贯穿着辨证、整体的思想。灿烂的传统中国文化给医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传统文化与传统医学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张仲景著《伤寒论》立大小青龙二方,其命名方式就...  相似文献   

18.
“三陷症”是疡科的危急重证,多发生于痈疽患者,故习惯上常称为疽毒内陷,是这类疾患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桃仁止咳平喘源于临床实践《别录》提出桃仁“止咳”以降,古今医家使用者不乏其人。如《食医心镜》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者,用单味桃仁合粳米煮粥服;《圣济总  相似文献   

20.
"滑剂"系"十剂"之一,在膳食、药性、组方、治则等方面有其独特规律,从"调以滑甘"、"以滑养窍"、"滑可去著"角度对"滑剂"产生可能的联系予以梳理,认为"滑剂"之说,理出《周礼》,可为指导饮食调摄之法,或为药石治偏胜之法,其作用既可濡润机关,也可利湿通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