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中充分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作用。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知晓率(P0.01);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P0.01)。结论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规范与人文管理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模式,病区作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单位,是最前沿、最直接的护理管理工作。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到病人的安全以及康复,所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先从病区护理质量规范与人文化管理抓起。  相似文献   

3.
鲍凤香  闫秀霞  林平 《护理研究》2005,19(7):640-641
[目的 ]开发研制护理信息系统(NIS) ,改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并应用于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及评价管理 ,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综合考核数据依据。 [方法 ]对临床护理指标考核评价 ,代入计算公式 ,得出数据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使用该系统软件以来 ,各项护理工作耗时明显缩短、质量指标明显提高 ,使用前后的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系统突出了环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控制、实施全员护理质量管理 ,有效地改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构建了护士长更科学、规范、定量管理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姚云超 《当代护士》2016,(2):168-170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P0.01)。结论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于普通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系统应用前我院普通病区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三级护理质控各环节耗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知晓三级护理质控检查结果评分资料,与2018年7-12月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后,三级护理质控(结果汇总、各类报表生成、结果反馈至病区及护理部获取项目改进反馈的时间)均较应用前缩短,病区检查时间较应用前延长,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均P0.05);护士对三级质控检查结果知晓率由原来的98.29%上升至99.5%,知晓范围、首次知晓方式及知晓时间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但夜班护士工作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查析一体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对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级质量控制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0年1月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启用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评估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与实施质控前相比较.结果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后,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自我控制意识,有助于质控计划和方案的实施和效果发挥,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科全员参与并进行责任包干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5年6月—2016年5月起实施全员参与并进行责任包干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并对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整体护理、护理文书、技术操作、教学管理、护理培训8个项目进行责任包干,个人对所负责项目不定时检查后将存在问题记录于护理一级质量控制本上,并友情提醒告知当事人及时改进,月底护士例会进行反馈总结。[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责任包干一级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二级、三级质量控制检查评分高于应用前,其中二级质量控制检查消毒隔离、整体护理、护理文书、技术操作、护理培训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员参与责任包干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对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指导、整改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曹艳霞 《现代护理》2007,13(6):531-532
目的以强烈的质量意识、求新上进的团队精神,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方法科室成立了护士长-质控员-整体护理小组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负责病区每日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机会让每一位护士参与管理和决策。结果全体护理人员提高了质量意识,使得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过程变得积极有效。结论通过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对护理质量实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持续改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强烈的质量意识、求新上进的团队精神,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方法 科室成立了护士长-质控员-整体护理小组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负责病区每日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机会让每一位护士参与管理和决策.结果 全体护理人员提高了质量意识,使得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过程变得积极有效.结论 通过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对护理质量实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持续改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病人的生活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基础护理的质量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实施,护理管理也由以往的行政、人事管理转变到了护理质量的品质保证上来。1997年7月,我病区实施整体护理以来,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责任制护理下实施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实行晚间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参与的三级查房交班模式,制定各级护士交班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均优于传统交班模式。结论:利用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可快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在急诊外科病房,通过学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急诊科室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并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结果]实施后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急诊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东省三级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工作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6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546名护士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工作的主力是大专学历、初级职称及工作年限1~3年的护士,夜班护理工作主要由大专学历、护士职称及工作年限1~3年的护士承担;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士从事各护理项目有所侧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均从事所有工作项目。结论: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士任职标准、岗位职责不明确,应构建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人员能级体系,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对症、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给予精心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66例哮喘患儿经过治疗和综合护理后,症状控制,未出现并发症,效果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及时治疗,密切临床观察,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对护士进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对护理记录实施纵向、横向质量控制法;实施三级质量控制:一级白班护士、二级夜班护士、三级护上长,全员参与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结果护理记录缺陷检出率一级质量控制由8.00%提高到18.00%,二级质量控制由1200%提高到22.00%,提高了护理记录的终末质量,三级护士长质量控制护理记录缺陷率由4533%下降到8.00%,护理部质量控制护理记录缺陷率由11.33%下降到4.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护理记录的终末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强化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全面掌握和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看法,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制订更贴近临床、注重实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规范质量控制行为。方法对99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院现行的护理管理模式符合现代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质量控制能够反映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在质量控制工作方面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认为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处罚合理者占64.65%,质量控制频次合适者占40.40%。结论通过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护理部较全面地掌握了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看法和态度,为调整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负责制"(简称"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为配合我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护理部在全院大部分病区实施了"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们随机抽取实施"主护制"的10个病区作为试验组,另外10个未实施"主护制"的病区作为对照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内容的比较,如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评价、护理质量以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试验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实施"主护制"优化了临床护理模式,调动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医师对护士行为的满意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开展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544名入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认真学习、讨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采取责任护士相对固定的排班模式,分层级使用护士,实施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简化了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结果密切护患关系,提升护士专业价值,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了更好的掌握,患者、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分别由原来的95.1%、93%、95.9%,上升到现在的99.7%、98.9%、99.4%。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成效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面收益。  相似文献   

19.
高艳红  张利岩  高歌 《护理研究》2009,23(1):110-112
[目的]通过改变现有护理体系人才考核手段,建立护理特质分级、考核、使用体系,形成护理特质管理新模式。[方法]自2007年1月至今在外科病区进行试点,采用开放式提问与回答方式,运用个案模块程序化题库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由护理专家对被考核人员进行评估、分类、分级,实现按特质上岗。[结果]病人满意率、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护理特质管理使护士个性特质得以施展,有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