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都说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爱有余,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行为还是很普遍的.当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他们认定是孩子犯了错,而且是不可饶恕的大错,而自己是在尽"管教"孩子的职责. 如果我们从人际交往的原理检视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可以发现导致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决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非期望行为,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父母文化低、素质差,缺乏耐心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而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它们不能解释为什么同一个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过错行为,有时候给予打骂,有时候不打骂.实际上一些文化素质很高,而且理论上反对打骂孩子的家长也难免有打骂孩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有些家长常把孩子吸鼻皱鼻、清嗓子误以为是结膜炎、鼻炎或者咽炎,从而带孩子去看眼科、五官科;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小动作而打骂孩子,强制他改正;有些家长或老师认为孩子上课不专心、总跑神,多是因为贪玩、不听话,甚至会使用责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孩子的精神越来越紧张,经常情绪低落。孩子的“坏习惯”可能是小儿抽动症的表现,这也是小儿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有时候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大人的"反应"态度和方式。讲授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课程后,我们收到了大量关于孩子摸小鸡鸡的咨询,有的妈妈发现孩子晚上睡觉前摸,也有的发现在幼儿园午休时摸,有提到孩子做作业摸的,也有说孩子周末在家关在房间里摸的等等。这些家长普遍焦虑,想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性早熟?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需要孩子遵守的规则,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原则时,态度要温和而坚定,不要用"斥责打骂"的方式,否则孩子即便按要求做了,也大多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怒火"而不得不为之,当没有外在的"约束"时,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故态复萌。  相似文献   

5.
孩子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怕挨大人打骂,常常把错误掩饰起来,当父母发现问他时,他们联想到会挨骂,就会说谎,说不是我干的。孩子不敢公开承认,而说谎使大人苦恼、恼恨。因为任何一个父母都知道说谎是最不好的习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所以一发现孩子说谎,就非常气愤,总想好好地教训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责备,骂几句,想使孩子有个惧怕心理,以后不敢再说谎。而事实却恰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为了怕打骂,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又说谎。所以说,孩子撒谎,根在家长。那么家长怎样杜绝孩子撒谎呢?关键是要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  相似文献   

6.
李美珠 《健康生活》2006,(12):12-12
不少家长往往出于一时冲动,急愤烦躁会打骂孩子,也有一些父母至今还相信“棒打出孝子,护短成逆儿”。这种不良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尚未引起社会和家长们的重视。根据日本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常挨打会导致至少七种心理偏差。一是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常常以说谎的方式蒙骗。可是孩子的谎话难免有破绽,易被识破,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往往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而且谎得更园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二是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打时,他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  相似文献   

7.
不少父母感叹,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不听话.其实,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孩子品行的可塑性决定了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应该先找出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学龄前孩子不听话有两种情况,即故意不服从和不能理解大人的要求.故意不服从是一种反叛行为,明知父母的要求是什么,但他偏偏对着干,比如明知道父母是叫他过来,可他却跑了,或没有礼貌的大声嚷叫,这种表现是因为他要看看大人会对他有什么反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实际上就是向父母的权威挑战.第二种情况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听错了大人说的话,也就是说他不是不愿意服从父母的要求,他只是不自觉地作出了不服从父母要求的行为.辨明孩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区别对待了.   ……  相似文献   

8.
不少父母感叹,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不听话.其实,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孩子品行的可塑性决定了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应该先找出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学龄前孩子不听话有两种情况,即故意不服从和不能理解大人的要求.故意不服从是一种反叛行为,明知父母的要求是什么,但他偏偏对着干,比如明知道父母是叫他过来,可他却跑了,或没有礼貌的大声嚷叫,这种表现是因为他要看看大人会对他有什么反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实际上就是向父母的权威挑战.第二种情况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听错了大人说的话,也就是说他不是不愿意服从父母的要求,他只是不自觉地作出了不服从父母要求的行为.辨明孩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区别对待了.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的"性"问题和家长们的性行为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影响着孩子们的正常成长。 严厉,促进了孩子的"性早熟" 在家庭里,父母常会遇到孩子们的"性"问题。许多家长的做法是"绕道"而过,认为讲解这方面的疑问便有失父母的尊严或因此造成孩子性早熟(甚至以为会因此"教坏"他们)。更为严重的是以打骂的办法制止孩子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回避"性"问题。家长们应根据孩子成  相似文献   

10.
周礼 《健康生活》2013,(6):60-60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打骂孩子,孩子越是不怕,越是不听话,越是跟你对着干。而越是夸奖和鼓励孩子,孩子越是努力,越是乖巧,越是优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怪。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哪有什么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心海导航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陈晓医生:孩子今年3岁,但总在说谎,这是为什么?常宾妈妈常宾妈妈:你好!家长常为孩子说谎而头痛,这也是很多家长咨询的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来应该天真无邪的孩子染上了说谎的毛病呢?其实孩子说谎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孩子在模仿成人。比如有个孩子说"我不明白自己在说谎,因为父母也经常说谎。"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他们的言行比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人的影响都重要。家长在抱怨自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学会自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事,如何管教好孩子,家长们各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些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的父母,应该注意打骂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有害处。 父母打孩子都是在极怒状态下的行为,虽然知道有些地方不能打,但事到临头可能也会忘记禁忌,错手误伤孩子。都说屁股肉厚,打几下不要紧,但坐骨神经正好是在屁股上,如被重打后果会不堪设想;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后背的脊椎骨中,打孩子的后脑或后背,会因猛击、挤压、震动等造成某些神经受损,有时神经受损不会马上被发现,到发现时为时已晚而酿成大祸;拧孩子的脸蛋有可能使敏感的三叉神经受伤,造成五官变形;拧孩子的耳朵会因耳朵神经末梢反应非常灵敏而损伤穴位,甚至会造成耳膜损伤或神经受伤而致聋;打孩子的耳光更危险,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患抽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抽动症出现的怪动作让很多家长很困惑,其中有一种合并骂人的抽动症更让家长痛苦不堪。医学上把这部分孩子抽动的同时会情绪激动和骂人抽动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是生病。一旦孩子情绪不好、骂人。家长要么是打骂孩子,要么必过于自责,认为是父母养育失败的结果,甚至于产生绝望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个中国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好孩子是不说谎的,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于是,当很多父母发现孩子确有撒谎行为,甚至对大人的指认拒不承认时,便立刻想起了“一岁看大,三岁看老”的古训,心中顿时充满了焦虑和担心。其实,孩子撒谎,背后常有着深刻的心理因素,如果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原因,家长就容易陷入“越管孩子越撒谎”的怪圈之中,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5.
都说孩子的逆反期最让家长头疼袁管也不是袁不管也不是袁我最近都在经历这一时期袁究竟是什么原因会造成孩子逆反呢钥——李女士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如果一味训斥、打骂,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家长又该怎么办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做父母也需要上岗证。”作为孩子的家长,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中,我深深地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成为父母容易,但是当好称职的父母并非一件易事。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这三句话正是概括了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是不容错过的同行者。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路上,我坚持做到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当好榜样。  相似文献   

17.
孩了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怕挨大人打骂,常常把错误掩饰起来,当父母发现问他时,他们联想到会挨骂,就会说谎,说不是我干的。孩子不敢公开承认,而说谎使大人苦脑、恼恨。因为任何一个父母都知道说谎是最不好的列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所以一发现孩子说谎,就非常气愤,总想好好地教训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责备,骂几句,想使孩子有个惧怕心理,以后不敢再说谎。而事实却恰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为了怕打骂,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又说谎。所以说。孩子撒谎,根在家长。  相似文献   

18.
游涵 《健康博览》2009,(11):40-41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困惑:过去孩子什么都听我的,而且惟命是从,可现在大了,不那么听话了,比如过去父母叫他去拿东西,孩子总是不假思索地去做,可现在,再叫他去拿,却总是磨磨蹭蹭,有时候还进出一句“等一会儿”。其实等的不止一会儿,反正给家长的感觉就是不那么听话了。  相似文献   

19.
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吃晚饭的时候常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事实表明,进餐时气氛轻松愉快,不仅能促进家庭生活的和睦和幸福,而且有助于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保证良好的睡眠,从而使全家人精神抖擞地迎接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 然而有些家庭不是这样,吃晚饭时成了向孩子“算总帐”的时刻。家长一边吃饭,一边数叨孩子一天来的过失,或者埋怨孩子不理想的学习成绩,有时,孩子吃饭不小心打翻菜汤,摔坏碗碟,也往往遭到训斥,甚至罚站、罚饿以至于打骂。结果家长肝火大动,孩子精神紧张、压抑,父母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认为不应过早限制孩子的天性发展,也有些家长认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管与不管,历来是父母们热议的话题。育儿专家认为,孩子的行为界限存在于每位父母的心中,为了孩子的发展,在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各种行为的前提下,父母应尽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