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确定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ELBW)儿童8岁时的感觉神经预后及其与出生体重的变化关系,并将其与上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ELBW的儿童进行比较。方法:以维多利亚1991—1992年出生的儿童为受试对象,共包括241例连续出生的出生体重在500~999g间的存活者中的224例,  相似文献   

2.
背景:新生期感染是接受重症监护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ELBW)的常见并发症。目的:明确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学龄前期神经发育不良和生长缺陷发生风险增加是否与新生期感染有关。研究方案、机构和受试者:在各学院医疗中心前瞻性收集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出生体重为401~1000g的婴儿(出生于1993~2001年)纳入本研究。这些医疗中心均加入了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展研究院新生儿研究网络系统。校正孕龄18~22个月时,进行全面随访调查,以评估神经发育和生长情况,并与感染组进行比较。80%的存活婴儿完成了随访,对6093例婴儿进行研究,依据登记资料将婴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ICU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I)存活率的护理对策。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6年4月入院25例ELBW I(平均胎龄28.3±2.2周,平均体重895.96±114.76 g)的病史资料,总结分析其存活率及相关因素。结果25例ELB IW,家属自动放弃13例,成活8例(66.7%),死亡4例,近3年ELBW I存活率(80%)较前4年(57.1%)明显提高,死亡人数明显减少。结论NICU对ELBW I采取科学、规范、合理的综合性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产儿科合作、维持中性体温与轻柔护理、呼吸及营养管理、防治感染、加强医护沟通与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预防并发症,提高ELBW I的存活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小于胎龄(SGA)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通常比较矮小,或学习能力低下,或两种现象同时存在。适宜胎龄(AGA)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儿童中,出生体重较小的儿童也可发生类似的问题。目的:评价小于胎龄的超低出生体重(SGAELBW)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国低出生体重儿 (LBW 组)与正常出生 体重儿 (对照组)的生长和神经发育状况进行对比研 究。试验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试验对象与机构:选择 1983年出生于上海两家医院的 LBW 婴儿(1200~2499g) 203例,正常对照婴儿(≥ 2500g)71例,两组婴儿在出 生日期、性别、父母职业、父母体重和年龄等方面无统计 学差异。胎龄 ≥ 37周 且 LBW <第 10百分位数者,确 定为小于胎龄儿 (SGA , n =102)。胎龄 < 37周的 LBW ,确定为早产儿(n =101)。主要观察指标:体重、 身高、头围、Gesell发育商数(DQ )、W echsler智商(IQ)和 学习成绩得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XM)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早期非少尿型高钾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自2001年7月~2005年6月收住我院NICU的31例ELBW早期非少尿型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根据这些孕母在产前是否应用激素分为(1)治疗组(PNS):18例。孕母在产前1周内接受一个完整的DXM治疗疗程(10mg/doseq12h×2~3d),其中最后一剂DXM必须在产前24h使用。(2)未治疗组(NSG):13例。孕母在产前未接受激素治疗。分别于生后24h、48h及72h监测、对比分析两组ELBW的动脉血气分析、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清肌酐及每日液体摄入量和尿量。结果两组ELBW的孕周、体重无显著性差异。NSG组和PSG组平均血钾浓度分别为:第1天为4.79±0.48mmol/Lvs4.90±0.57mmol/L,(t=0.534,P=0.598);第2天为5.20±0.57mmol/Lvs5.31±0.51mmol/L,(t=0.566,P=0.576);第3天为7.20±1.39mmol/Lvs5.97±1.23mmol/L(t=2.590,P=0.015)。早期非少尿型高钾血症的发生率NSG组明显高于PSG组,分别为9/13例(69.23%)vs5/18例(27.78%),P=0.023。血清钾浓度NSG组为6.72~9.20mmol/L,平均为7.92±0.93mmol/L;PSG组为6.78~8.50mmol/L(7.74±0.65mmol/L)。而动脉血气、血钠、血清肌酐、每日液体摄入量及尿量无明显差异。NSG组中3例高钾血症患儿血清钾离子浓度未能纠正,最终因心律失常而死亡。结论产前激素治疗可以减少ELBW早期非少尿型高血钾的发生率,预防致命性高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是指出生体重<1000 g 的活产新生儿,因其各系统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成活率极低.1997年国内曾有文献报道出生体重<870 g 的 ELBW 存活[1],2001年又有文献记载出生体重600 g 的 ELBW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存活[2].我院于1999~2002年成功护理4例 ELBW,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4例RDS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分析VAP的一般影响因素、治疗因素和病原菌特点.结果 134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极低出生体重(ELBW)婴儿后天获得性巨细胞病毒(CM V)感染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和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纵向追踪研究。以出生1周的ELBW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利用CM V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母体血液。每周收集ELBW婴儿尿样,用于CM V病毒培养和快速抗原检测。同时收集临床病程和母乳喂养量数据。结果:181个符合条件的新生儿病例中,119名新生儿及其101名母亲被纳入试验。101名母亲中的80人接受了血清学检查,用于确定其是否感染CM V病毒。接受检查的母亲中,有70%出现血清CM V阳性反应。血清CM V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65例)中,有94…  相似文献   

10.
庄帝钱  赵芳  李耀武  刘洋 《广东医学》2013,34(15):2314-2317
目的研究不同新生儿危重评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永久致残的预测价值。方法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CRIB)、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评分系统对153例危重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评价;随访以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耳聋、视觉障碍、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癫痫为标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评分对永久致残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ROC曲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永久致残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32.8±2.3)个月,131例纳入统计,观察组43例,对照组88例,两组间SNAPPE-Ⅱ、CRIB、与NC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NAP-Ⅱ与CRIB-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永久致残的预测价值为NCIS相似文献   

11.
张瑾瑜 《吉林医学》2012,33(22):4782-4783
目的:通过对足月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找出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新生儿科诊断RDS的足月儿为临床观察对象组,对比同一时期住院未合并RDS的足月儿;对两组足月儿的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窒息、脐带缠绕、产妇糖尿病、多胎等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对比中胎龄、产妇糖尿病、多胎脐带缠绕颈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698±403)g]的体重低于对照组[(2 997±426)g],观察组出生男婴比例和剖宫产率(69.3%和97.01%)高于对照组(53.9%和68.6%),观察宫内窘迫率(17.9%)低于对照组(3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体重、剖宫产、男婴、窒息、宫内窘迫、产妇糖尿病多胎与足月儿的发生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男婴、窒息、产妇糖尿病是足月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出体重、宫内窘迫、多胎是足月儿RDS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曹丽  冉域辰  王红   《四川医学》2018,39(4):427-431
目的探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0例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率(以出院体重为参考),观察组为25例(48.1%),对照组为38例(73.1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项神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值高(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问题,提高胎儿宫外发育的速度,有效增加患儿的体质量,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减少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极低体重儿(ELBW:501~1000g)中,比较通气持续时间对死亡率和不良神经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设计:前瞻性收集1995—1998年出生于全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学会(NICH D)-新生儿研究网络中心的出生体重在501~1000g之间的5364例婴儿数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检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徐汇区1983年出生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小儿共190例,进行了连续5年智力发育纵向随访。并随机选择71例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两组小儿在16周、28周、40周、52周、18月、24月、36月用Gesell发育诊断法进行测试,5岁用WPPSI作智测。测试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组,16周~5岁发育商(或智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5岁时总IQ≤85共15例,其中12例为70~85(临界),3例<50(中度智力低下)。并分析了低出生体重儿组出生体重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接受重症监护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多并发新生儿感染。目的:确定ELBW新生儿感染后,是否与幼儿期神经和机体生长发育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实极低出生体重(ELBW)儿生后前10d液体摄入量与体重下降的关系以及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风险性。试验设计: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研究所登记的一系列ELBW的资料;随机选出生体重在401~1000g新生儿1382例。比较无BPD的存活新生儿和死亡或患有BPD的新生儿在生后前10d每天液体摄入量和体重下降的情况。同时比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表现方面的变量。单变量分析表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与BPD有显著相关性,控制这些因素并使用多变量对数回归分析液体摄入量和体重下降对死亡和BPD的影响。结果:无BPD的存活新生儿585例,死亡或患有…  相似文献   

17.
常连枝 《中外医疗》2007,26(19):2-3
目的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7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全静脉营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5~6天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长10~30 g,平均(21.66±5.31)g,对照组出生后10~14天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加9~15 g,平均(11.31±4.69)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4/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3%(19/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82.9%,对照组治愈率4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可促进体重增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1例给予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治疗(常规组),另外31例给予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1.30±6.83)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64±3.55)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1.62±6.45)d,住院时间为(24.42±11.05)d。常规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72±7.79)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2.45±3.80)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5.41±6.52)d,住院时间为(35.68±17.82)d。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5例(16.13%)呕吐,6例(19.35%)腹胀,4例(12.90%)胃残留,2例(6.45%)呼吸暂停。常规组有16例(51.61%)呕吐,15例(48.39%)腹胀,14例(45.16%)胃残留,11例(35.48%)呼吸暂停。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均明显轻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从而改善患儿预后,保障患者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不一致对双胎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特点,加强对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新生儿的监护及干预.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分娩双胎的282例产妇及其56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新生儿双胎间出生体重差异是否≥20%分为出生体重不一致组(观察组)及出生体重一致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与临床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段的体重增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护理支持与临床干预后,对照组患儿于治疗2周、3周以及4周后的体重明显不及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4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行必要的护理支持与临床干预,有利于促使患儿体重增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