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眼干燥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有观察发现更年期和绝经妇女发病率有明显提高。本文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的眼干燥症患为治疗对象,进行口服尼尔雌醇治疗,观察其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变化情况及眼部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肖秀林 《华夏医学》2005,18(4):629-631
眼干燥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有观察发现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发病率有明显升高.本研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的眼干燥症患者为治疗对象,进行口服尼尔雌醇治疗,观察其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变化情况及眼部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细胞印迹分级系统(IC评分),1个最新发展的眼干燥症患者眼表形态学改变的分级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判断眼干燥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诊断工具。方法:收集309例单纯眼干燥症患者(S-DE),50例Sjgren综合征眼干燥症患者(SS-DE)和39例结缔组织病眼干燥症患者(CTD-DE)的细胞印迹学标本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了10种不同的形态学参数(IC单项评分),相加得出IC评分。IC评分和单项评分与泪膜功能试验结果相关,且2者间也具有相关性。结果:SS-DE患者IC评分和IC单项评分均为最高。3组患者IC评分和IC单项评分与角膜荧光素染色显著相关。S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泪道栓子治疗重度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19例(35眼)干眼症,下泪点植入Smart Plug泪道栓子,治疗后1月进行复诊,记录术前、术后1月症状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显效30眼,占85.71%,有效5眼,占14.29%.结论 使用Smart Plug泪道栓子进行泪道栓塞术可以明显改善眼干燥症的临床症状,增加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角结膜干燥症即干眼症是一种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泪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一种疾病。即从眼表上皮病理改变的角度描述干眼。目前临床上于眼症常用的分类法,是1995年由美国于眼研究组提出的。即分为水样液缺乏型和蒸发过强型。  相似文献   

6.
刘秀艳 《医学综述》2008,14(20):3116-3118
眼干燥症(又称干眼病)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近年来,眼干燥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对眼干燥症病理、病因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在人工泪液治疗眼干燥症的基础上,着重从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角度在病因上对眼干燥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隗佳  姜发纲 《医学综述》2007,13(22):1729-1731
眼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眼干燥症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国内眼干燥症的治疗主要是泪液代替治疗和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然而,随着生物工程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不含毒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免疫调节治疗、手术治疗等一系列新方法的出现为眼干燥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就目前眼干燥症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日本先天性痛觉迟钝和无汗症(CIPA)患者的眼部表现,特别是对眼表状态的关注。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18例CIPA患者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眼底、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1、角膜敏感性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36只眼中的23只眼(64%)于睑裂间区发现有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PK)。3只眼(8.3%)有角膜混浊。所有被检查眼的泪膜破裂时间均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多数患眼Schirmer 1检查高于正常范围下限。结论:多数CIPA患者有SPK,这使患者易于出现角膜感染。CIPA眼干燥症的调查为自主神经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在泪液的生理产生中重要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9.
角结膜干燥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正宏 《北京医学》2005,27(3):177-179
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泪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一种疾病.重度角结膜干燥症常表现为角结膜干燥、角结膜溃疡、瘢痕、角膜血管翳等,病变持续不愈可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视力减退,甚可导致失明.文献显示我国缺泪性角结膜干燥症生病率约为2.7%[1].现有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包括人工泪液的应用、减少泪液挥发及保存泪液的措施等[2].这些方法对轻症角结膜干燥症有一定疗效,但对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无效.20世纪70年代曾盛行腮腺导管改道治疗角结膜干燥症,但效果不佳,目前这种方法已很少被利用.自体颌下腺移植为近年来开始的一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新方法,通过血管化颌下腺移植,用颌下腺液代替泪液.移植腺体无神经支配,分泌量与正常泪液量接近.是目前为止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最有效的方法[3~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眼干燥症疾病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干燥症有效率大大提高。回顾近年文献,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中西医结合等疗法做一综述,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眼干燥症的首选,中医疗法要根据患者五脏六腑的情况进行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11.
沈婷 《医学综述》2011,17(4):556-559
近年来,干眼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有研究发现,干眼症患者泪膜脂质成分发生改变,然而,脂质层的异常又进一步加重干眼的症状。了解干眼症患者泪膜中脂质成分的作用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干眼症的发病原因。通过改善泪膜脂质层质量可有效缓解干眼症状,为干眼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改变和结膜、泪腺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雄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干眼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后两组行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制作干眼模型。治疗组去势后4周给予1%环孢霉素A点双眼,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6、8、12周检测各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虎红染色;同时应用光镜进行结膜、泪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干眼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9.08,P<0.01;t=6.93,P<0.01)。治疗组泪腺及结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干眼的原因之一,局部环孢霉素A治疗对该型干眼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局部应用及中药联合角膜保护剂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中药组。前者予素高捷眼用凝胶、中药栀黄滴眼液,后者单纯应用栀黄滴眼液。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法)等指标变化。[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泪液分泌均有改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两组治疗前后BUT均显着改善,联合用药组改善更为明显。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2.68%,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栀黄滴眼液可使干眼患者泪液分泌增加、BUT延长。栀黄眼液在改善泪液分泌方面效果与联合素高捷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改善BUT方面联合应用素高捷组优于单用栀黄滴眼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干眼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8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症状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3.3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干眼患者,从临床有效率、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方面分析,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组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干眼症是一种与泪液和眼表相关的多诱因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和泪膜的不稳定。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起始病因甚多,均能造成眼表面病理及生理改变。尽管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其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有着共通的规律。其中,炎性反应是干眼症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凋亡机制、性激素等伴随其中。干眼症治疗的主流手段是采用泪液替代品或润滑眼药水,而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却是对因治疗而非单纯的改善临床症状。国内外学者在阐明干眼症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中医和手术治疗)以及护理知道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标准。本研究旨在对干眼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做一详尽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68-70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氟米龙滴眼液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8 年9 月~2019 年2 月86 例门诊儿童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n=43)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及干眼症指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荧光色染色、睑板腺分析、眼红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荧光色染色、睑板腺分析、眼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对于儿童干眼症的治疗可获取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干眼症兔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的病理机制和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取12只成年雌兔,分为空白组(A)和模型组(B),模型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两组均饲养45 d,采用Schirmer Ⅰ试验观察其基础泪液分泌量、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现察其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处死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干眼症免模型建立后,模型组(B)Schirmer Ⅰ试验测量值明显低于空白组(A),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IL-1β、TNF-α、Fas、FasL、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未见TGF-β1、bcl-2明显表达,其阳性表达细胞数与空白组(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示模型组(B)兔泪腺显微结构有明显损害.结论 兔双侧卵巢切除术成功首创了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动物模型,能完整地模拟固绝经期干眼症自然病理过程,为实验研究围绝经期干眼症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李新宇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01-1302
目的:探讨儿童是否存在泪液分泌问题及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48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患者76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指标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眼患儿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均与正常儿童有差异。结论:儿童确实存在泪液分泌问题,儿童干眼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Two hundred outpatients (115 females and 85 males) attending the University Malaya Medical Center (UMMC) eye clinic, aged 20 years and above and without any ocular surface disorder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Their tear film status was determined subjectively by their symptoms and quantitatively by the cotton thread test, Schirmer's test, marginal tear film meniscus assessment, fluorescein corneal staining and tear break-up time. Dry eye was considered present if at least one symptom was experienced often or always, within the past 3 months. Dry eye was also considered present if one of these tests was positive; Schirmer's test < 5 mm, Phenol red thread (PRT) test < 10 mm and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 8 seconds. The prevalence of dry eye in this sample population as defined by presence of symptoms and an abnormal test result is 14.5%. Presence of dry eye as detected by clinical testing is higher in the Chinese race (p < 0.01), in the group 40-59 years (p = 0.024).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females and males. A lower BUT score wa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resence of dry eye symptoms (p = 0.02). Elderly patients have a lower BUT and Schirmer's score. There is lack of agreement between PRT and Schirmer's test, although both are measures of tear quantity.  相似文献   

20.
吴庆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52-153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103例(20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72例,阻塞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80例,脂溢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23例。通过睑缘部的清洗,睑板腺的按摩,眼睑的热敷及局部用药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80%干眼症病例痊愈,20%病例缓解,无效者为零。总有效率100%。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引起干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病因着手进行眼部的综合性治疗,使睑板腺分泌恢复正常、睑板腺导管通畅,有利于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恢复泪膜的完整性,使干眼症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