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Schwannoma),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可自然发生,也可能为外伤或其它刺激的结果。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1例     
正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一种由神经周围Schwann细胞鞘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笔者最近诊治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枕部皮下结节6年余。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枕部一黄豆大皮下结节,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节缓慢增大。于2014年9月1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遗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近期我们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因右侧面部结节6年于2009年2月17日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被蚊虫叮咬后在右侧鼻翼旁出现一粟粒大皮色丘疹,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4.
神经鞘瘤1例     
患者男,55岁。发现右上肢肿块20年,轻微疼痛1年。肿物质韧,轻压痛,边界清,可随神经轴向两侧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皮肤颜色及皮温无改变。组织病理示:疏松的Schwann细胞排列混乱,结缔组织呈细网状。诊断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Schwannoma),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可自然发生,也可能为外伤或其它刺激的结果.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左上肢结节不适60年,疼痛加剧2年.患者60年前行疫苗接种,在接种部位出现一结节.随年龄的增长结节缓慢增大,并有轻压痛,一直未治疗,近2年疼痛略明显.患者诉既往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否认糖尿病史.体检:T 36.5℃,P 76次/min,R 18次/min,BP 145/85 mmHg.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生大鼠皮肤的培养,研究皮肤屏障功能与其神经鞘酯类的关系.结果发现皮肤屏障功能在培养后的第1天略有降低,以后恢复正常.第10天起明显下降;皮肤的神经鞘酯类化合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酰神经酰胺,乙酰葡萄糖神经酰胺趋向降低,糖鞘酯呈显著下降,神经既胺趋向增高。结果提示皮肤屏障功能与神经鞘酯类的代谢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2岁(22~41岁),男女比例为2∶5.皮损均为单发孤立的小丘疹,质地由软到韧,呈皮肤颜色、红色或黄白色,均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有包膜的良性肿瘤,以Schwann细胞增生为主,呈束状排列,肿瘤组织间可有人工裂隙.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抗体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抗体在肿瘤包膜阳性.结论 栅栏状包膜神经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诊断.临床上需要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平滑肌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丛状神经瘤     
报告1例丛状神经瘤。患儿男,9岁。右大腿伸侧囊性肿物2年,自觉瘙痒,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全身散在大面积咖啡色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有许多扭曲增生呈疏松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施(Schwann)细胞.具有纺锤形或波浪形细胞核,核分裂相少见,尚可见到条索状增粗、结构弯曲的神经纤维束,伴水肿及黏液变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丛状神经瘤。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病是一种以皮肤多发性神经鞘瘤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神经系统多种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十分罕见,本文报告1例神经鞘瘤病。患者男,15岁。出生时即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结节、肿块并逐渐增大。体格检查发现右耳听力丧失,伸舌右偏;右侧小腿及足底肌肉萎缩。颅脑CT检杏示右侧颅中窝有一占位性病变。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典型的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肌动蛋白(actin)阴性、S-100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根据患者皮肤多发性神经鞘瘤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缺陷诊断为神经鞘瘤病。  相似文献   

10.
组织培养提供了在控制条件下观察细胞生活过程的极好机会。神经鞘细胞肿瘤(例如听神经鞘瘤)提供了证实和研究试管中神经鞘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它和分枝杆菌相互关系的理想材料。本文报告了神经鞘细胞在试管内的培养特性和细胞吞噬活性。在5个听神经鞘瘤和4个脊神经鞘瘤病人作神经外科手术时,用无菌操作将活检材料收集于加有抗菌索的组织培养基中。培养物在玻片上的血浆凝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9岁,瘤型麻风(中期)。1987年8月诉右尺神经痛,逐渐加剧。局部可扪到一个梭形肿大。10月5日在局麻下作右尺神经鞘膜松解术,切开后见尺神经鞘膜粘连很紧,尺神经正常,沿神经分离鞘膜组织,见一个约2.5cm长顺尺神经方向紧密粘连的完整囊肿,切开后排出约2 ml清亮液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神经鞘瘤病。患者男,15岁,出生时即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结节、肿块,并逐渐增大。体格检查发现右耳听力丧失,伸舌右偏。颅脑CT检查示右侧颅中窝有一占位性病变。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为典型的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肌动蛋白(actin)阴性、S-100蛋白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根据患者皮肤多发性神经鞘瘤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缺陷,诊断为神经鞘瘤病。  相似文献   

13.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同志:贵刊2005年第6期刊登的2例病例报告,本人认为其诊断值得商榷。①“彩色图谱”栏目中的“多发性神经鞘瘤”一文,从图中所提供的组织病理照片来看,其组织病理特征可能更符合“神经瘤”,而不是神经鞘瘤。因为文中所提供的照片并无神经鞘瘤的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神经鞘瘤一例易顺强贾致爱董玲张风兰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通常单发,多发者少见,伴正中神经及面神经同时受累者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2岁,1994年3月30日初诊。主诉左背...  相似文献   

15.
皮肤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schwannoma, PS)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本病由Harkin于1978年首次报告,迄今为止国内偶见单发的病例报告,现将笔者诊治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发生在右足第2趾甲下的神经鞘瘤。患者男,70岁。右足第2趾肿胀疼痛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见右足第2趾甲板不全脱落,末端肿胀,中央可见质软的半透明肿块。肿块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提示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7.
皮肤神经鞘粘液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神经鞘粘液瘤是近年来提出的较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为了探讨该病的病变特点,我们报告18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临床随访。结果示本病主要见于青少年,皮损常位于上肢和面部。组织病理学为一位于真皮和皮下的多结节状粘液性病变,丰富的粘液背景上分布梭形和星形的肿瘤细胞,似神经的环层小体。绝大部分病例S100蛋白为强阳性,支持其为神经鞘起源。有随访结果者无一复发。我们认为本病是一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皮肤神经源性肿瘤,在一系列的命名中,我们认为以神经鞘粘液瘤为佳,能较准确地概括其主要病理变化。该病呈良性经过,局部手术切除即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神经鞘黏液瘤。患者女,31岁。右小腿肤色结节10年余。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一半球形肤色结节,表面稍粗糙。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明显分叶状排列,小叶间有纤维间隔。免疫病理: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神经鞘黏液瘤。  相似文献   

19.
麻风杆菌有嗜神经性,可在周围浅神经干中造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并可引起神经间质和鞘膜结缔组织增生,当发生急性反应时,还可导致神经干的过敏性炎症,从而引起神经干变粗。这构成了一  相似文献   

20.
诊断: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Schwannoma,PS). 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真皮内瘤结节边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与周围组织有裂隙.结节内肿瘤细胞为梭形.密集,呈多个结节状、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可见Verroeay小体.偶见核异形和核分裂象.病理诊断为丛状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