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徽县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5个村,共25个自然村,采集3周岁以上居民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进行土源性线虫虫卵检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学校,用透明胶纸法检查3~12岁儿童蛲虫虫卵。结果蛔虫感染率为9.44%,有地区性差异(χ2=37.862,P<0.05);蛲虫感染率为8.59%,蛔虫感染率呈女性略高于男性,而蛲虫感染率与之相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05);10岁以下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蛔虫感染率均高发。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是本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了解河南省淮阳县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钩虫(Ancylostoma sp.)和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等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2011-2015年,在淮阳县每年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钩虫阳性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虫种;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虫卵;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5年累计监测5 229人,发现肠道蠕虫感染者54人,总感染率为1.03%。共查出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等5种肠道蠕虫,感染人数分别为13、2、9、29和1人,均为轻度感染,无多虫感染。201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0.6%(7/1 134);2013年感染率最低,为0.3%(3/1 037)(P0.05)。各年龄段中10岁组肠道蠕虫感染率最高,为2.8%(25/905),其次为70岁以上和30~40岁组,感染率分别为1.6%(4/256)和1.2%(8/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肛拭法检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8%(18/993)。幼托儿童和学生蛲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6%(6/366)和1.3%(13/1 005),与农民蛲虫感染率0.3%(10/3 7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采集土壤样本200份,未发现蛔虫卵。2011-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 2016—2019 年分别对平顶山市叶县、鲁山县、新华区和卫东区 4 个省级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 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 5 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 1 个乡镇(街道)的 1 个行政村(社区),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 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 200 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 1 000 人。 收集调查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开展土源性线虫检测;3 ~ 9 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加测蛲虫虫卵。 结果 2016—2019 年,共调查 4 167 人,总感染率为 0. 55%。 感染虫种为蛔虫、钩虫、蛲虫 3 种,感染率分别为 0. 19%、0. 10%和 0. 26%,均为轻度感染。 3 ~ 9 周岁儿童蛲虫肛拭感染率为 2. 22%。 各年龄组均有土源性线虫感染,总感 染率最高为 50~ 59 岁年龄组(1. 34%);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6. 952,P<0. 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文盲感染率最高(1. 67%),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4. 557,P<0. 05);职业分布上,总感染率居前三的分别为学生(0. 83%)、农民(0. 71%)和工人(0. 58%),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 752,P<0. 05)。 结论 平顶山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综合性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当加强儿童蛲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当地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金平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蛲虫卵结合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查。结果 共粪检135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91人,总感染率为14.15%(191/135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0%(4/1350)、3.70%(50/1350)、13.11%(177/1350)和0.44%(6/1350);3~9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查154人,蛲虫感染5人;试管滤纸培养法共检测钩虫感染者52人,结果均为美洲钩虫;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75.00%(3/4)、88.00%(44/50)和85.88%(152/177)。5个调查村中,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2.63%),调查村之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  相似文献   

7.
2012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1修订版)》要求抽取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鄢陵县和禹州市作为土源性线虫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对调查点3周岁以上居民进行土源性线虫检测。同时,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37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0.3%。共检测2 991份粪样,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4.3%(128/2 991),与2004年河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9.5%)相比,下降了55.1%,与2010年的11.6%相比下降了63.0%。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7%(110/2 991)、0.3%(9/2 991)、0.1%(3/2 991)和0.2%(6/2 991),均为轻度感染。农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5%,113/2 059)最高,散居儿童(3.1%,3/98)次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河北省沧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提供数据.方法 2006-2010年,每年10月下旬采集沧县监测点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粪便标本(不少于1000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4类地点土样,进行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分别检测粪便标本1012、1071、1138、1152和1053份,蛔虫卵阳性标本数分别为4、3、0、1和0份,感染度均为轻度,未检出其它虫种.蛔虫感染仅见于30~4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虫卵感染率为0;3~ 12岁儿童蛲虫检测597例,2006-2010年感染率依次为5.98%、0.94%、2.65%、0和0.女性蛲虫感染率高于男性,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土壤中未检出虫卵.结论 沧县监测点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平稳,仍属于《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界定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低于5%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三台县土源性线虫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一个村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作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卵检测,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在监测点所在村随机抽取15户农户,采集每户蔬菜、水果或其它作物种植地的土样,分别检测、计数美洲钩蚴和十二指肠钩蚴. 结果 共调查1 007人,其中82人感染1种或1种以上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14% (82/1 007).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95% (70/1 007)、0.70% (7/1 007)、0.10% (1/1 007)和3.42% (4/117).各虫种之间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x2=200.56,P<0.05);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7.50%和8.73%,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P>0.05);50岁以上年龄组和文化程度低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农民的感染率最高达8.53%.检测土壤样本15份,土壤钩蚴阳性7份. 结论 三台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农民和文化程度低者的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这些人群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洛阳市2017—2020年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2017—2020年在洛阳市伊川县、洛龙区等9个县(区)设立河南省流动监测点,监测点以县(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为进一步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选点,在都匀地区东、西、南、北随机抽样选取4个乡镇确定监测人群,于2011-2013年8-9月,采用改良加藤氏涂片法检查监测点居民粪便中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用透明胶纸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 结果 共调查1 843人,查出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者716人,感染率为38.85%;肛拭子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365人,感染人数41人,感染率为11.23%.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学生、农民的感染率最高,性别间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都匀地区肠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职业间感染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方法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同时收集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2年和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了9地市49县(市、区)185乡(镇)610村的93 833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4%(9 511/93 833),与1992年和2003年的比较,分别下降了86.88%和71.84%。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32%(1 234/93 833)、7.31%(6 863/93 833)和1.73%(1 622/93 833)。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的平均EPG分别为9 556、526和156。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9.48%(4 385/46 246)和10.77%(5 126/47 58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26,P<0.01);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感染率不同,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1 107,P<0.01)。结论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感染率仍然较高,钩虫感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阳新县2006~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方法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蛔虫、钩虫、鞭虫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蛔虫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虫卵。结果 2006~2010年粪检5 421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218人,总感染率4.02%。2006年感染率为11.04%,2007~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分别降至5.80%、2.08%、0.45%和0.55%。检出虫种分别为钩虫、蛔虫和蛲虫,其感染率分别为1.90%、2.17%和0.05%。共检查土壤200份,未检出蛔虫虫卵。结论阳新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根据福建省寄生虫病历史流行情况,2016—2020年选取全省9个地市46个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蠕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赖坊乡、龙津镇、嵩口镇、林畲乡共5个乡(镇)为调查点,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测蛔虫、鞭虫、钩虫等虫卵.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x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1 00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76人,感染率为7.60%.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60%、0和0.钩虫感染者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feces,EPG)最多的为320,最少的为2,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为长校镇,为14.08% (20/142);最低的为林畲乡,为4.59% (10/21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0、29.223、27.672,P<0.01). 结论 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仍是感染土源线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及变化情况,为制定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对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浦南村和邵武市鼓山镇鼓山村两个监测点,每年11月份收集3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一送三检);同时对同村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另外,随机选择粪检阳性者的10户家庭,每年采集其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4种环境类型的土壤各1份,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蛔虫卵污染情况,用直接镜检法判定蛔虫卵活力。结果 2006-2010年,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45.3%(946/2087)下降至2010年的15.1%(226/1494),下降率为66.6%。其中监测点各年蛔虫和鞭虫感染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10%,而钩虫感染者则占75%~85%;钩虫感染者中,90%以上为农民,65.2%~85.5%为轻度感染。儿童蛲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46.1%(140/304)下降至2010年的29.8%(36/121),下降率为35.4%,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感染水平。检测100户家庭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400份,发现蛔虫卵有21份,其中1份蛔虫卵具有活力。结论 2006-2010年2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居民钩虫和儿童蛲虫仍维持在较高的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方法 采用Kato?Katz法对沭阳县马厂镇葛 荡村和龙集镇吴圩村2 140名居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 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结果 结果 2011年 和2012年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06% (11/1 034) 和 0.99% (11/1 106);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6%(11/ 1 034) 和0.27% (3/1 106), 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 (0/1 034) 和0.09%(1/1 106), 鞭虫感染率均为0; 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 别为0 (0/198) 和2.69% (7/223)。结论 结论 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点,确定监测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粪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样中的虫卵。结果在淮阳、栾川和封丘3县共调查3 041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63%(80/3041),较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9.53%下降72.40%。其中检出蛔虫卵67例,感染率为2.20%,轻、中度感染者分别占85.07%和14.93%;检出钩虫卵14例,感染率0.46%,轻、中、重度感染者分别占85.71%、0和14.29%。有2人感染2种肠道寄生虫,占2.50%。肛拭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251人,蛲虫卵阳性32人,感染率12.74%。对30户居民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的120份土样进行检查,1份检出蛔虫卵,阳性率0.83%。结论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