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一步分析四川省阿坝州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1986年9月对该州北部疑似鼠疫地区进行了考察。认为:该州若尔盖、阿坝、壤塘三县在历史上存在疫源地。而现今,在较大程度上已经无害化了,亦即鼠疫在旱獭(Marmota hymalayana)种群中的保存和流行空间范围及强度,已经缩小并减弱。但鼠疫疫源性可能依然存在于那些旱獭呈连续分布、密度较高的某些地段。  相似文献   

2.
张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防治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40年张掖地区动物鼠疫的流行概况。方法 鼠疫自然疫源调查、灭獭拔源和现在进行的鼠疫监测。结果 在40年的时间里,从动物及媒介动物体内分离鼠疫菌221株。结论 从当地动物(早獭)、媒介动物的鼠疫菌捡出惰况看该地疫惰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位于我国西部,介于东经79°~103°,北纬29°~40°之间.由祁连山-阿尔金山疫源地;甘南疫源地;青南高原;藏东北高原疫源地;冈底斯山北麓;中昆仑山北坡及东昆仑山疫源地组成,包括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四省(区),疫源地面积约15万余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monax、奥林匹亚…  相似文献   

5.
1987年新疆且末县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区位于E84°55′~87°40′,N36°55′~37°50′,包括东昆仑山山脉的阿克塔格至阿其克库勒山段和阿尔金山山脉的哈迪勒克山段。考察期间从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及其外寄生物中共分离到10株鼠疫杆菌。喜马拉雅旱獭血清的鼠疫FI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2。12%,牧犬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东昆仑山段为22.2%,阿尔金山段为40.0%。疫点位于E85°17′,N37°08′和E86°50′,N37°30′。阿尔金山段牧犬血清鼠疫FI抗体阳性检出点位于E86°55′,N37°45′和E87°,N37°45′。从而首次判定考察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比较小 ,只局限于河北省北部的康保县 ,位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自5 0年代开始对该地开展了疫源调查。 1971年首次从该地分离出鼠疫菌 ,判定为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相继于 1984年发现了血清阳性 ;1994年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其后再无动物鼠疫流行。多年来我们对疫源地自然概况、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媒介动物和主要疫源动物长爪沙鼠生态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1 疫源地概况  河北省康保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最北部 ,东经 113°11′ ,北纬 4 2°14′ ,与内蒙古的化德、白旗、太卜寺旗相接壤。属于蒙…  相似文献   

7.
霍林郭勒地区位于东经118°17′46″~119°46′12″,北纬45°16′~45°46′。地势起伏,海拔800~1400m,面积为585km^2,人口约7.2万人。地貌主要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及山间盆地等几种类型,土壤为栗钙土及砂石栗钙土,植被以各种蒿类和贝加尔针茅为主,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350~450mm,7、8月为多雨季,无霜期仅90~100d。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石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自60年代初开始进行动物鼠疫调查,1986年以来在牧犬中查到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多份已经提示有染疫动物,于1997年对石渠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 自然概况 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的西北,东经97°31′~99°15′,北纬32°20′~34°00′。北与青海省称多、达日、玛多县接壤,西北和青海玉树县相连,西与西藏江达县和青海玉树县隔金沙江相望,东及南分别毗邻本省色达、甘孜、德格县。本次调查选择在石渠县西北部直接与西藏和青海接壤的俄多玛乡及其相邻呷依乡。境内地势高而起伏较小,为典型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的主要发现途径。方法通过对2019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进行分析,对病死动物检测和捕获动物检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动物鼠疫的主要发现途径。结果 64起动物疫情中,40.63%通过病死动物检测发现,59.37%通过捕获动物检测发现;153份阳性样本中,37.25%通过病死动物检测发现,62.75%通过捕获动物检测发现。结论单从发现疫情效率的角度来说捕获动物检测优于病死动物检测,捕获动物报告是发现动物鼠疫疫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鼠疫在四川是否存在,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犬阳性血清2份,从33份旱獭标本中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材料10份,17份旱獭检材中检获鼠疫菌4株。结论确定四川德格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2月11日~31日,对云南省耿马县首次鼠疫流行进行了现场调查。用血清学及细菌学方法在33个疫点(180km~2)检出了63例腺鼠疫患者和13例隐性感染者,并从人,鼠、蚤分离到49株鼠疫菌。造成鼠间鼠疫流行,主要是黄胸鼠数量及印鼠客蚤指数的急骤增高;人间鼠疫是由于鼠间鼠疫长期流行,地面游离蚤增加,人与蚤类接触频繁所致。结果表明:耿马县以勐撒镇为中心的鼠间及人间鼠疫大面积流行是一次典型的家鼠型鼠疫,其疫源地具有西南山地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特征。鼠疫在该县(至少在动物间)有可能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牧羊犬耶尔森菌感染和携带状况,探讨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是否存在替代或拮抗关系,为鼠疫防控提供新方法。方法采集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牧羊犬血清、肛拭子标本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检测阿克塞县、肃北县、肃南县、天祝县牧羊犬血清分别为88、94、70、64份,阳性率分别为31.82%(28/88)、32.98%(31/94)、2.86%(2/70)、1.56%(1/64)。采集阿克塞县、肃北县、肃南县、天祝县的牧羊犬肛拭子共171份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分离,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的阿克塞、肃北分别分离出1株克氏耶尔森菌和2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结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地区的牧羊犬感染和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 2005-2010年调查发现:啮齿动物2科3属11种,检测犬血清940份,阳性1份,鼠血清333份,病原学检测鼠类425份,鼠疫反向材料68份,媒介蚤2科2属2种6匹,均阴性。结论攀枝花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5.
乌恰县吐尔尕特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10种,优势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次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2.5~5.5只/hm2;旱獭路线密度最高2.36只/hm2,最低仅为0.01只/hm2.旱獭洞干蚤染蚤率0.3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6.2%.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18种,蜱2种,虱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180份,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2份;牧狗血清114份,阳性1份.从自毙旱獭中,分离出4株鼠疫菌.结论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8.
云南玉龙及古城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判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云南玉龙县及古城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提出防控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调查方法,通过血清学、细菌学、基因诊断等技术进行判定。结果共分离到5株鼠疫杆菌,均酵解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试验阳性。均带有Pgm 、PstI 、FI 、Vwa 等毒力决定因子;疫区犬血清阳性率为23.5%;猫血清阳性率为26.7%。结论细菌学证实玉龙县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目前鼠疫流行处于活跃期;血清学证实古城区为新的鼠疫疫源区(县);阳性血清动物分布面积210km2,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齐氏姬鼠及大绒鼠是本地区优势鼠种,玉龙绒鼠有局部分布。特新蚤指明亚种,方叶栉眼蚤为优势蚤种;分离的鼠疫菌与滇西纵谷型及滇闽居民区型菌株生化特性不同,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型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接近。  相似文献   

19.
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属天山山脉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介于东经85°04′~85°11′,北纬43°53′~44°之间,海拔在1400~3000米,多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该地主要鼠疫宿主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主要媒介为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1990年细菌学检验灰旱獭419只,检出鼠疫菌5株;结合其它生态地理资料,判定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认为是以灰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单宿主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20.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的主要贮存宿主。调查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冬眠期长达6个月。冬眠洞一般选择在阳坡或半阳坡,结构复杂,桂洞多,洞道最短18.6m,最长26.8m,个别洞可达30m以上。夏、冬巢室容积分别为0.18m~3和0.23m~3。首次发现旱獭在初出蜇时,有食巢草现象。冬眠期旱獭心跳20次/分钟,呼吸14次/分钟,从巢室取出后20分钟查心跳62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剖检观察旱獭子宫斑6~8个,无受孕现象。共剖洞68个,收集跳蚤8493只,旱獭主要寄生蚤有斧形盖蚤,谢氏山蚤和腹窦纤蚤深广亚种。在10月份旱獭人蜇到翌年3月份,三种蚤的平均蚤指数分别为23.58、25.58和31.48;这三种蚤在4~6月份的平均蚤指数分别为95.65、119.76和2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