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乌梅丸拆方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不同治法的作用机制及该方寒热并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配伍意义。方法:以UC大鼠为研究对象,ELISA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等)及炎性因子(PGE2等)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测算脾指数、结肠指数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死亡率、体温、脾指数均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PGE2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温热组结肠组织PGE2、TNF-α、IL-1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寒凉组大鼠体温、脾指数降低,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补益组大鼠死亡率、脾指数、体温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结论:寒热配伍是乌梅丸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配伍形式,其主要机制为调节细胞因子间平衡,减少炎性介质等;乌梅丸各拆方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方中不同属性药物在治疗胃溃疡中的配伍意义,揭示寒热并用配伍方法的优势和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大承气汤结合辣椒/乙醇混合液灌胃及乙酸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寒热错杂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给予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各组药物灌胃,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8、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寒凉组、寒补组及阳性组TNF-α、IL-8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方中寒凉组药物在降低TNF-α、IL-8含量方面作用显著;温热组药物在升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方面作用显著。寒热并用配伍能消除单用寒凉或温热药的局限和不足,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作用靶点来发挥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虎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活性和PG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益肾蠲痹丸组、三虎丸组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蠲痹丸组、三虎丸组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益肾蠲痹丸组与三虎丸组比较,TNF-α、IL-1和PGE2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虎丸能控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α、PGE2等炎症介质的活性,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层面探讨乌梅丸及其拆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承气汤灌胃+TNBS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拆方给药,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和NF-κB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和寒热并用组表达降低(P<0.01),温热组和寒凉组表达降低(P<0.05);与乌梅丸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无差异(P>0.05)结论 乌梅丸全方,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药物均通过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对UC起治疗作用,寒热配伍是乌梅丸中的重要配伍形式,寒热配伍后表现出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以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评价乌梅丸对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双歧杆菌/乳杆菌(B/E)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1)大鼠IBS-D模型制备成功;(2)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AWR评分(P 0. 05),对大鼠腹泻症状有缓解作用;(3)乌梅丸可以升高大鼠B/E值(P 0. 05),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4)乌梅丸可以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 0. 05),减轻炎症反应。结论:乌梅丸对IBS-D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中IL-8、TNF-α的含量。结果除单寒组TNF-α外,其他各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降低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理中丸可显著降低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通过降低IL-8和TNF-α含量,分别实现对热性和寒性模型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方证相应"规律的体现,肯定了该实验所采用的胃溃疡"病证结合"造模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热毒宁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RDN)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塞米松2 mg·kg-1)、热毒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10.16,5.08,2.54 g·kg-1)组。除正常组外采用LPS按6 mg·kg-1对SD大鼠气管内滴注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受试药热毒宁注射液3个剂量组和阳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DEX)iv给药后对肺脏湿/干重(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D升高、BALF总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IL-10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不同剂量均降低大鼠W/D,降低BALF总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强SOD活性,降低IL-1β,TNF-α,IL-10水平(P<0.01,P<0.05)。结论:RDN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LPS致ALI过程中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炎性因子可能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梅丸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血糖,肠道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作用。方法:以80只SD清洁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70只以高糖高脂乳剂灌胃8周后联合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腹血糖>11.10 mmol·L-1即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未成功的大鼠剔除,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乌梅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ig)生理盐水20 mL·kg^-1·d^-1,二甲双胍组ig二甲双胍200 mg·kg^-1·d^-1,乌梅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g乌梅丸20,10,5 g·kg^-1·d^-1。造模和用药前后定期监测大鼠血糖和体质量,用药四周后取血及大鼠粪便。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0的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乙酸、丙酸、正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下降趋势明显(P<0.0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菌属(Clostridium)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乳酸菌(Lactobacillus)降低,空腹血糖、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下降(P<0.01),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高、中、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体质量下降趋势变缓,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s,Clostridium降低,Firmicutes,Delta Proteobacteria,Lactobacillus增加,空腹血糖、血清TNF-α水平下降(P<0.01),IL-10水平上升(P<0.01),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上升(P<0.05,P<0.01)。结论:乌梅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反应,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致血糖降低,从而达到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茹冰  邱明义  蔡辉  胡兵 《中医杂志》2002,43(12):935-937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法给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乌梅丸组TNF-α、IL-8含量低于模型组(前者P<0.01)。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乌梅丸可以通过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的扩大与加剧,提示此为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荜茇根提取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PGE2、TNF-α、IL-8含量的关系。方法:自制返流液给大鼠灌胃制作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GAS、PGE2、TNF-α、IL-8含量。以多潘立酮为对照,观察荜茇根提取物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GAS、PGE2、TNF-α、IL-8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大鼠见不典型增生和粘膜肠上皮样化生,同时血清GAS、粘膜PGE2含量降低(P<0.01)和黏膜TNF-α、TL-8含量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荜茇根提取物可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并提升血清GAS、黏膜PGE2含量,降低黏膜TNF-α、TL-8的含量(均P<0.05或P<0.01)。结论:荜茇根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作用的发生与升高血清GAS、胃黏膜PGE2,降低胃黏膜TNF-α、IL-8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风药食两用方对于寒热错杂型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均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适应性培养。7 d后,向大鼠右内踝胫跗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再次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7 d,建立寒热错杂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寒热错杂组给予痛风药食两用方治疗。观察比较4组大鼠腿围增长百分率,以及血清中UA、α-NAG、β-gal、TNF-α和SOD的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服用痛风药食两用方后可显著降低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率,降低UA、αNAG、β-gal、TNF-α的含量,增加SOD的含量(均P<0.05)。结论:痛风药食两用方能够改善关节肿胀症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的疗效,对寒热错杂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及水浸应激型胃溃疡中医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和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腹腔注射消炎痛和水浸应激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受试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升高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大补阴丸高剂量组、大补阴丸低剂量组,连续给药6周。检测各组大鼠第0周、2周、4周、6周的血糖,骨关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量。结果:大补阴丸可降低实验大鼠血糖,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补阴丸可抑制骨关节中异常增多的MMP-3,减少关节液中IL-6、TNF-α及TGF-β1 mRNA表达,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大补阴丸可通过有效平稳地降低大鼠血糖,减低骨关节中MMP-3含量,减少关节液中IL-6、TNF-α及TGF-β1 mRNA表达量,从而控制血糖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的镇痛作用。 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补益组、收敛组,各组给药依照拆方原则分别给予乌梅丸方13.3 g·kg-1,寒热并用方9.0 g·kg-1,温热方5.33 g·kg-1,苦寒方3.67 g·kg-1,收敛方2.67 g·kg-1,补益方1.67 g·kg-1水煎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梅丸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和温热组药物能有效延长小鼠痛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GE2含量(P<0.05),且3组间无差异;补益组药物也表现出部分抑制疼痛的作用,但效果要弱于全方组(P<0.05)。 结论: 乌梅丸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温热组药物为其镇痛的主要药物,补益组药物有部分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连续7天给予曲马多电针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冷诱发持续性疼痛和机械性痛阈的变化。在开始治疗后的第0、1、3、7天处死动物,取整段脊髓组织,测定TNU-α、IL-1β、PGE: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给予电针、曲马多及针药联合治疗后,手术组动物的冷板抬足次数均有明显下降,50%缩足阈值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7天后,针药联合组冷板抬足次数明显低于其他手术组(P〈0.05),50%缩足阈值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组(P〈0.05);治疗3天后,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均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城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IL-10的水平均升高(P〈0.05),而针药联合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脊髓中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6.
霍则军  张莉  钱瑞琴 《针刺研究》2003,28(2):94-98,123
目的 :比较针刺不同穴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白细胞 )、血清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α)、IL 6 (白细胞介素 6 )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四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针刺大鼠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穴 (针刺二组 )与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 (针刺一组 ) ,测定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过氧化脂质 )、GSH(谷胱甘肽 )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值及脑组织LPO含量上升 ,GSH含量下降 ,针刺二组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5) ,针刺一组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WBC、TNF α和IL 6水平 ,降低脑组织LPO水平 (P <0 0 1 ) ,提高GSH含量。结论 :针刺“曲池”、“足三里”合用督脉“后顶”穴比单纯应用“曲池”、“足三里”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WBC、血清TNF α、IL 6和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更强 ,从而表明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和药物。方法:以三硝基甲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 L·kg-1),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 L·kg-1),乌梅丸全方组(53.2 g·kg-1),寒热并用组(36.0 g·kg-1),温热药物组(21.32 g·kg-1),寒凉药物组(14.68 g·kg-1),补益药物组(6.68 g·kg-1),收敛药物组(10.68 g·kg-1),造模8 h后各组大鼠按剂量灌胃给药,给药10 d。取结肠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显著增强,Math-1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及各拆方给药后,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Math-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梅丸方中对Notch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的主要是寒热并用组药物,寒热并用法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SGU)大鼠血清及胃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相关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影响,探讨合募配穴预防SGU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合募配穴组,每组9只.采用束缚-水浸应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