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者通过分析目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应当根据其功能主治来研究有效组分的作用,从而确定复方某一药效的主要有效组分,然后开展有效组分配伍研究,研制有效组分配伍复方。作者进一步强调重视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加强复方功能组分与有效组分关系的研究及多环节、多靶点开展复方有效组分作用的研究是深化中药复方有效物质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少合理且公认的复方配伍示范方法.本文在综合复方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复方有效组分药效-药代(PD-PK)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以期对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刘丽丽  朱卫丰 《中草药》2009,40(12):1998-2000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 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七,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积累了大量单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理效应研究基础,关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传统的复方配伍理论有七情配伍和君臣佐使等,是古代医家的智慧凝练与经验汇总。而现代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和仿生学筛选得到的潜在活性成分研究,药效与配伍量或是指纹图谱的关系,活性成分的药代学-药动学特征以及复方的代谢组学等层次,结合化学,药理,数据分析,代谢多角度多交叉学科,证明其内在蕴含的科学性与协同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组成的各配伍组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药效学研究,筛选出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并将形成的新配伍复方与原复方进行药效差异性对比,从而较全面分析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配伍规律,阐明其抗肝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以复方木鸡颗粒6种药效组分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该微流控芯片,并结合均匀设计方法,以细胞凋亡坏死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研究,进而形成新的组分配伍复方。结果 经灌注给药48 h后,复方木鸡颗粒各药效组分配伍组的细胞凋亡坏死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药效组分核桃楸皮黄酮,菟丝子黄酮,山豆根生物碱,山豆根多糖,菟丝子多糖,云芝多糖最佳配伍比例是4.35:5.80:15.03:10.73:1.36:1.20,并通过药效差异性对比试验,证明两者在相同剂量时,药效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通过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结合,初步揭示了复方木鸡颗粒药效组分抗肝肿瘤的组分组成规律,遵循中药组方理念,为抗肝肿瘤类新药的开发及临床联合用药奠定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现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释药系统是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一般是以精制的提取物入药,设计成同步释放、均衡释放、两步定位释放或pH梯度释放,以期达到药物的协同配伍或延长效用等目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应从方剂中寻找设计依据,通过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征候、不同治疗时期的用药为目的。运用现代制剂手段使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充分表达原中药复方的组方意图和功效。  相似文献   

10.
杨明  郑琴  万娜 《世界科学技术》2007,9(5):12-15,24
复方释药系统是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一般是以精制的提取物入药,设计成同步释放、均衡释放、两步定位释放或pH梯度释放,以期达到药物的协同配伍或延长效用等目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应从方剂中寻找设计依据,通过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征候、不同治疗时期的用药为目的.运用现代制剂手段使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充分表达原中药复方的组方意图和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组分"是组分中药研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概念的异同等问题是开展组分中药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999—2017年有关中药组分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尝试对中药组分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认为中药组分是组分配伍的基本单元,其来源于有效部位或部位群,是具有较高同质性的成分群或具有一定比例的组合物,其化学成分可识别,且各成分比例相对固定,其活性一般可表征并可重复。同时探讨了中药组分与相关或类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得到同道的争鸣,推动组分中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单体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2-9关于中药单体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文章,以"慢性乙型肝炎;中药单体;免疫调节机制"为检索词检索到126篇文章,进行归纳综述。应用体内体外实验已筛选出如白背叶根、黄芪甲苷、高三尖杉酯碱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调节T细胞亚群、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调节Toll-like受体表达、调节肝细胞凋亡信号等密切相关。中药单体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还存在如:药源和制剂质控问题、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缺乏较长期疗效研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29-3434
中医防病治病的用药形式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多为饮片)是处方药,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元素。由于某味中药在不同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不同,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应以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切入点,单味中药应该是全成分分析,质量稳定可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继承、发展、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解析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之间以非共价键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再与人体(主体分子)发生印迹作用,按"印迹模板"产生药效与毒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的配伍规律。基于此,再从超分子化学角度分别对"十八反"各组药对进行整合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八反"的化学动力学、网络动力学、谱毒效动力学逐层推进的超分子毒与效整合研究方法,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盐酸小檗碱作为化学对照品评价多种中药质量时确定的质控标准的合理性,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关注药效组分中单一组分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其临床疗效的对应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通过饮片、药对和复方制剂3层次药效与含量的对照,探讨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黄连及含有黄连的药对和成方中含量为(5.52%±0.065%)~(0.12%±0.007%),黄柏及含有黄柏的药对和成方中的含量为(3.39% ±0.065%) ~ (0.13% ±0.005%).结论:中药是一个药效组分,中药传承的标准物质是药效组分.黄连和黄柏及其药对、复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均低于现行临床用药标准.临床用药可能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关注药效组分中单一组分质控指标与其临床疗效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7.
从中药材的"一物多效"现象,分析现行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依据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原则提出在功能分类评价下发现"定效Q-Marker"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策略,旨在诠释中药在方剂中的选择性功效取向,准确评控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成分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敏  张天锡  史磊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0,51(15):4050-4058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性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综述,并对其纯化中药成分的影响因素和纯化工艺进行讨论,探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成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中药成分纯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中药有效成分减轻顺铂肾毒性研究进展。中药中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成分及复方提取物在减轻顺铂肾毒性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