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士觐临床应用生南星、生半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南星,苦温有毒,味辛而麻,气燥辛烈,长于治风痰;生半夏,苦温有毒,味辛麻口,偏于治湿痰。二药历来视为剧毒药物,故经炮制而用。证之临床,二药生用能疗风湿痹痛,散经络风痰,治痈肿、惊痫、疗疥  相似文献   

2.
面瘫汤由当归、白芍、川芎、防风、柴胡、白芷、独活、全虫、苍耳子、威灵仙、乌蛇肉、甘草组成。其中防风辛甘入肝、膀胱经,能通治一切风邪,为治风病之主药;白芷辛温,入阳明经,祛头面之风;独活辛温,入肝肾经,善洽伏风头痛;威灵仙辛成温而入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苍耳子性温和巯达,宣通络脉,上行巅顶,专治头风;柴胡苦微寒,入肝胆经,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解郁。以上六药能祛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风药多被用以治疗感冒、泄泻、中风等内科诸疾,女科经典《傅青主女科》灵活配伍风药从肝论治妇科疾病,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其最常用的风药为荆芥、柴胡,另有升麻、桑叶、紫苏等。其应用风药调肝治疗妇产病的特点是:升发解郁、开提畅达、引血归经。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 ,其主要有 :祛除致病因素 ,风药治气 ,风药治肝 ,风药治脾 ,风药直接治血 ,风药补血 ,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6.
曾亮  周雯  李艳 《江苏中医药》2019,51(3):71-73
风药具有"如风之性"和"治风之用"的特点,临床运用常局限于"治风之用"。从风药的"如风之性"角度出发,对风药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协同增效方面,阐述了其在郁证中的运用,以期使风药得到更合理而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8.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东方药耳活血膏依据我国“内病外治”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传统医药学理论,以青州市食用菌研究所培育驯化的药用木耳为主药配制而成。经临床试验,这一药耳活血膏对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有明显疗效;对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疼、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这一药耳活血膏已在济南军区东方制药厂投入批量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药治疗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秀 《河南中医》2010,30(3):298-299
探讨了治疗头痛的9个问题,即风药问题、祛风先行血问题、引经药问题、久病从络而治问题、虫类药应用问题、畅情志问题、安神问题、不需用药可愈的头痛问题和与现代医学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药用于尿血的治疗,主要原因为:(1)风邪是尿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血尿只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单纯予以止血,虽然也可奏一时之效,然病因未除,疾病必然进一步发展。对于风邪所致尿血者,风邪为其主要矛盾,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当以风药疏风、熄风为要;(2)由于风药具有升、散、宣、通的作用,经配伍后可引药入经,可透邪外达,予邪气以出路,邪去正安,血尿自止。风药虽经加减可用于治疗多种证型的尿血,然而用药当取其轻清灵动之气,应单味、少量"少佑之",切不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因此,运用风药治疗尿血,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中病即止,同时当辅以止血之品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2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SAP,病死率降为11.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可有效降低SAP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疏肝解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居正 《光明中医》2008,23(10):1493-1494
目的:通过疏肝解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观察,确定疏肝解郁法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作用。方法:83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组除运用纯中药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观察疏肝解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5.8%,治疗组有效率77.5%,两者统计学检验(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但疏肝解郁中药比单纯运用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效率明显升高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率为33%,总有效率为7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罗丹  曹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52-52,3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前者给予红霉素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汤剂治疗。结果:西医组有效率为78.4%,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90.2%,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愈时间、退热时间、x线病灶吸收时间均小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以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以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和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西药的联合应用成为新的治疗措施。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胃镜下黏膜表现进行辨证分析。中药从宏观着手,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西药从微观出发,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基础消灭Hp,两者宏观与微观联合,相辅相成,既提高了Hp根除率,又可防止Hp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情况。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NBNA评定总分≤35分者分为早期干预组及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进行早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后出现明显症状时给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高危因素、0—3个月出现早期症状、体征及1岁时后遗症方面之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后,早期干预组1岁时无1例发生脑瘫,晚期干预组1岁时有3例诊断为脑瘫,癫痫1例,脑积水1例,白内障1例,双侧神经性耳聋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脑瘫早期症状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脑瘫程度。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2例。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梳理古代著名医家对疫疠大头瘟辨治的成功经验,大头瘟以治火为先;因疠踞高位,宜用升药,既清兼散,其治应先缓后急。文献资料提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黄芩、石膏、升麻、柴胡等,为中医防治现代传染性疫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