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证怪病从痰瘀证治心得新疆米泉中医院(831400)郭鹏琨古有“奇证怪病多瘀”与“奇证怪病多痰”之说。笔者根据中医“痰瘀相关”理论,舌脉互参,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此将临证所得,举隅于下,以飨同道。一、嗜睡顽症何某,女,52岁。1996年2月8日初诊...  相似文献   

2.
风、火、痰、瘀,是常见的四种不同的病因病机。临证有许多病都可以涉及,如《素问·风论》说:“夫风者、百病之长也”。刘河间说:“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病速,其势甚强。”以及“怪病多痰”“怪病多瘀”等说。寥寥数语,说明风、火、痰、瘀,危害人体健康是很大的。它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临证掌握这个规律,就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现就其联合致病病机“风火同气”与“痰瘀同源”及其辨证论治,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林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19-20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相似文献   

4.
历代名医先贤垂训:“百病生痰、痰生百病”,“怪病多痰”,“怪病皆生于痰”等论,几乎医人皆知。但知道是一回事,临证是否从痰瘀论治,则是另一回事;故又有“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之说。笔者以为:“少在医者见痰而不识痰!或只识有形之痰而不识无形之痰;只识有变之痰,而不识瘀滞之痰;只识舌、脉、症诊痰,而不识全息诊痰;以至疑病不解,难病不愈,怪病不识,故从以下三点讨论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中医外科名家艾儒棣教授运用“胆星汤”治疗痰瘀毒结顽固性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痰、瘀是慢性皮肤病的重要病机。二者交互为患、同生共长,蕴结日久可聚而生毒。痰瘀毒结之皮肤顽症,临证以结节、囊肿、瘙痒、斑块等为主要皮损表现。中医称“久病必瘀”、“怪病多痰”,化痰散瘀是治疗皮肤科难症顽症常用之法。艾儒棣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胆星汤”,用于痰、瘀、毒所致的皮肤顽疴,如聚合性痤疮、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临证疗效可靠,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都与痰瘀有关,如"怪病多痰"和"怪病多瘀"之说,可知痰瘀致病的复杂性。咳嗽是由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作咳。若痰瘀交阻,壅塞气道,必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遂致咳嗽。由于津血同源的关系,痰和瘀的形成也有痰瘀同源的关系,有因瘀致痰而痰瘀同病,有因痰致瘀而痰瘀同病,所以在治疗上应痰瘀同治。  相似文献   

7.
<正> 痰与瘀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故前人有"百病皆生于痰","百病多由痰作祟";"气滞血凝则作痛作肿,诸变百出";"怪病属痰","怪病属瘀";"怪病多从痰着手"等说法.痰和瘀虽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但从临床实践来看,有其同一性,前人对此早有论述.如唐容川在《血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世岩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46-1247
前人有"怪病多痰、多瘀"之论述,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从痰、瘀治疗疑难怪病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近期遇怪病1例,从痰瘀论治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久病舌疾多为疑难杂证,抓住“怪病多痰”与“久病必瘀”的特点,从“痰瘀”论治,方能洞见症结,治之燮理,力起沉疴。  相似文献   

11.
"痰"与"瘀"同属疑难怪病之根,危急病证之源,古人素有"痰为百病之母"、"怪病多痰"、"怪病属瘀"之说."痰"与"瘀"虽属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但两者在导致中风病证的成因过程中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痰瘀之间具有同源、同病、同治的特点,在病理上又有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变化规律.有关中风病证中的痰瘀相关的理论和对策研究,对深化和提高中风的认识和治疗效果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家生 《国医论坛》2007,22(6):25-25
疑难杂证亦称疑难病证,是指病情复杂,临床上辨证"疑",论治"难",颇感棘手的病证.笔者根据疑难病证"百病多由诸郁生"、"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病归肾"的临床病理特点,探究"证"的本质,辨"疑"不惑,治"难"不乱,灵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化疑难为可辨可治之证,每收理想之效.兹择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滋阴药一般多用于阴虚证而禁用于实证。临证中痰瘀互结病证伤阴者多见,笔者据古代医家之论述并结合临证观察,认为合理使用滋阴药可以有助于活血化瘀,并探讨滋阴药在痰瘀互结证中的应用原则及要义。  相似文献   

14.
金哲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机复杂,临证时应先辨病再辨证。金教授结合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平衡的特点,针对PCOS痰瘀互阻证患者采用"三期论治"的方法,抓住月经后期的治疗时机用药,调和阴阳,改善痰瘀微环境。临证时应注意把握标本各自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5.
痰和瘀是阴精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阳气失调则阴精为病。"怪病多见于痰""百病多兼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畅则痰消,气结则痰生。痰水与瘀血胶凝即为痰瘀。慢性支气管炎与痰的关系固然十分密切,与瘀血的关系更不可忽视;长期咳嗽、气喘,日久累及心脏,可伴紫绀、青紫舌等;初病在气,肺病气滞,滋生痰浊,日久由气及血,久病伤血,形成瘀血;久病入络,痰浊与气血相结,壅塞肺络。痰瘀胶凝,互化、互患有3条途经:1痰→气滞→瘀;2瘀→气滞→痰;3气滞→瘀→痰,故须痰瘀同治。临证有时虽只表现出痰或瘀,因痰瘀互化互患,故须痰瘀兼顾,治痰为主佐以治瘀,治瘀为主佐以治痰,或两者并治;当以辨证处方为基础,加入桃仁、郁金、丹参、虎杖、地龙等活血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6-708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主治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脾胃不和所致胆郁痰扰证。万远铁教授遵"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旨,临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时常从治痰着眼,善用温胆汤灵活化裁,治疗各类以"痰"为基本病机的疾患,疗效甚佳。文章选取万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痰证之精神分裂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17.
董盛  王晓梅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3,24(12):1107-1108
所谓难治病指诊断易于明确 ,治疗尚有困难的疾病 ,目前对难治病缺乏完全治愈的医疗方法。陕西中医学院沈舒文教授 ,医道精湛 ,临症思路开阔 ,对不少疑难疾病从痰瘀治疗取得了突出疗效。笔者有幸做为他的学生 ,从师侍诊 2年 ,现将导师从痰瘀辨治难治病经验简举 3例 ,以飨读者。导师认为难治疾病经久不愈 ,不少预示着痰瘀久羁。前贤早有“百病皆由痰起”“诸证怪病不离乎痰”之说。认为瘀多生于气机不利 ,痰多成于气化失司 ,二者的生成具有同源性 ,又二者皆属于阴邪 ,瘀可滞津生痰 ,痰可黏血成瘀 ,生成之后又有互结性。痰瘀恋结 ,黏滞凝涩 ,阻…  相似文献   

18.
房颤属中医学“心悸”的范畴,痰瘀互结之证是房颤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主要证型。这一时期,病情缠绵多端,较为棘手,但万变不离其宗。从痰瘀互结论治房颤,须谨守化痰祛瘀之大法,同时分清痰瘀之主次,以抓住主要矛盾;房颤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临证要注意扶正祛邪并用;治疗痰瘀要重视理气疏肝,气机畅则病多易迎刃而解;痰瘀易产生“郁热”变证,因此适时佐以清热有如画龙点睛之妙。  相似文献   

19.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经方,善于疑难杂病的治疗,临证辨证灵活,该文从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遵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辨时施治,不与时令相违;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同治;久病多虚,脾肾双补,缓则治本;复方与单治交替;传递正能量—医患相得;针灸,外敷,中药等综合治疗8个方面对袁老师辨证疑难杂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希冀为临床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