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特征。采取慢性胃炎湿证(9例)、非湿证(7例)患者及正常组(4例)的舌苔液和胃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的舌苔液、胃液在5min左右处的吸收峰与非湿证、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舌苔液、胃液电泳图谱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物质基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唾液中的潜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探索一种客观化、规范化的中医辨证方法 .方法采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后期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CSG脾虚证28例与CSG湿热证28例对比以及与正常对照组28例对比的唾液差异蛋白质分析.结果 CSG脾虚证对比CSG湿热证,Ratio≥1.5的共有128个蛋白,Ratio≤0.667的共有39个蛋白;CSG脾虚证对比正常对照组Ratio≥1.5的共有113个蛋白,Ratio≤0.667的共有72个蛋白.筛选出多个重要蛋白,如Keratin家族、ANX家族和apolipoprotein家族中的多种亚型以及γ-谷氨酸转移酶等,可能与CSG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iTRAQ唾液蛋白质组技术筛选出了多个具有潜在价值的CSG中医证候无创诊断的重要蛋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舌苔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微生态变化,为中医辨证论治提出重要依据。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2 1例,脾虚证2 2例,及健康人2 5例舌苔微生态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病人与正常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革兰阳性杆菌、阳性球菌明显低于正常组;( 2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脾虚证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明显上升;( 2 )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脾虚证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明显高于脾虚证组。结论说明脾胃湿热证舌苔存在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类证潜在miRNA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湿热类证潜在miRNA标志物.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HB脾胃湿热证组、肝胆湿热证组、脾虚湿热证组、隐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的miRNA,分析获得湿热类证潜在miRNA标志物,并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 获得脾胃湿热证潜在miRNA表达谱9条、肝胆湿热证潜在miRNA表达谱14条、脾虚湿热证潜在miRNA表达谱17条;hsa-miR-1260a为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热证共有的miRNA,且均表达上调,差异倍数分别是6.130 02、11.003 02、6.827 84.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3 302条靶基因,功能涉及肝素钠反应、Wnt信号通路等方面.结论 CHB湿热类证潜在miRNA表达谱为hsa-miR-1260a.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外周血总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分析差异表 达蛋白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了外周血浆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 谱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浆总 蛋白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健康组蛋白点为278±16个,肝郁脾虚证组为320±14个,湿热中阻证组为343±19个;通过对差异蛋 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发现7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包括免疫相关蛋白,炎症蛋白以及脂类代谢相关蛋白。结论慢性乙肝肝 郁脾虚和湿热中阻证型间存在多个差异表达蛋白,提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可能是同病异证的分子标签和证侯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展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痛风湿热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20例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液相串联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应用DAVID、UniProtKB/Swiss-Prot、IP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对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15个湿热证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12种,下调蛋白3种。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的5个最有意义的典型生物信号通路。这些差异蛋白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与疾病急性期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验证实验结果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分子机制以及候选诊断治疗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唾液蛋白指纹图谱分子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建立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新型分子诊断模型。方法采集34例肠癌患者、4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的唾液标本,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进行检测,获得各标本的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所获得的蛋白指纹图谱找出差异蛋白,再用Biomarker Patterns 5.0.2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结果共检测到312个肠癌差异蛋白质峰,两组比值大于3(肠癌/正常对照>3,或者正常对照/肠癌>3),其中有37个差异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7个差异蛋白质峰肠癌组表达上调,28个差异蛋白质峰肠癌组表达下调,有35个差异蛋白质峰有显著差异(P<0.01)。筛选建立了由m/z为2501.26、4779.95、3140.39的3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肠癌与正常组的诊断模型,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0/34)和98%(44/45);通过交叉验证法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9/34)和88%(37/45)。结论用WCX结合MALDI-TOF-MS技术建立的唾液蛋白诊断模型为肠癌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血清蛋白组学进行分析,并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微观信息。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芯片分析仪对18例慢性胃炎湿证、17例非湿证患者及8例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蛋白质表达谱质荷比为3.2 kD、6.4 kD、8.1 kD,出现高表达趋势,其波峰基本在10个单位以上;非湿证患者与正常人上述波谱峰呈低表达趋势,非湿证患者波峰基本在10个单位左右或以下;正常人波峰基本在5个单位以下。结论:血清蛋白组学分析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生物学理论基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湿热证的舌象和证型分布,分析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变化的特征。方法:56例湿热证患者为实验组,32例健康者正常舌象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脾胃湿热证为最多见的证型;红舌占异常舌色的明显多数;湿热证舌苔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薄白苔(P〈0.05),黄腻苔苔质厚者低于苔质薄者(P〈0.05),苔色深者低于苔色浅者(P〈0.05);不同的湿热证分型(除大肠湿热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热证证型分布、舌象以及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异常变化反映了湿热证的病证实质;舌上皮细胞凋亡受抑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湿热证黄腻苔苔质厚薄和苔色深浅不同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蛋白成分与湿热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肾病综合征伴有湿热证患者的血液过滤液成分分析,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蛋白成分变化结果总血清蛋白质浓度,对照组为(1.25±0.02)μg/μl,湿热证组蛋白质浓度为(1.38±0.03)μg/μl。两组相比(t=-12.277,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脂蛋白C-Ⅲ,α2-HS糖蛋白可以作为反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特异性蛋白,α1抗胰蛋白酶不能作为湿热证的特异性蛋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苔及舌质进行在体的显微层析成像与舌象指标的量化研究,探讨脾胃湿热证模型舌象在显微检测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于舌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应用自行装置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以LabVIEW编写软件操作平台,进行大鼠舌上表面的在体显微成像检测,并对舌苔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析。结果从大鼠舌表面显微成像中能够清楚地分辨出舌苔层、舌苔舌体连接层与舌体层结构,与组织学检测大鼠舌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象各部位的舌苔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舌体部津液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模型的舌象在显微检测上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大鼠舌象中能进行成像研究,并可能实现一定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腻苔形成过程中舌苔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工与Z-BOX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共同判读的方法诊断受试者的舌苔,其中慢性胃炎患者腻苔40例,非腻苔30例及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20例。采集舌苔样本,经前期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舌苔中的代谢成分,得到代谢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并利用ChemSpider、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网站检索,对潜在标志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和正常组舌苔的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内。进一步分析代谢物后发现,腻苔组和非腻苔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2-脱氧-D-核糖、UDP-D-半乳糖、变视紫红(质)、抗坏血酸盐、吡啶甲酸、组氨酸;腻苔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UDP-D-半乳糖、白细胞三烯A4、维生素D2等。结论:慢性胃炎腻苔与非腻苔患者及正常舌苔间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这些代谢物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主。糖代谢的变化是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经中药利胆汤治疗后黄腻苔变化,探讨黄腻苔变化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慢性胆囊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的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服药2周后的黄腻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胃黏膜象,以探求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宏观及微观的诊断要点.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患者9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三组,各30例.观察各组脘腹疼痛、面色、口渴、饮食、出汗、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胃镜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镜下不同的胃黏膜象,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胃脘隐痛、食后胀闷、痞塞、纳呆少食、便溏或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淡白或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胃黏膜象为:胃黏膜白相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稀薄而多,色多清白,胃壁蠕动减弱,或有黏膜水肿;病理检查结果:脾气虚证组浅表性胃炎(CAG)、中重度萎缩性胃炎(CAG)分别占46.67%、33.33%,明显高于胃阴虚证组的20.00%和10.00%、脾胃湿热证组的13.3%和3.33%(P<0.05).结论:脾气虚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5.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一钡条法检测胃排空,休表胃电图法检测胃电,分别对慢性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37例)、脾虚证患者(20例)及对照组(13例,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史,一般检查无正常者)进行检测。结果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胃排空率低于对照组(P<0.05);脾虚证患者胃电波幅及频谱累加值(SUM值)在餐前、餐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及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结论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无特殊表现,正常的胃电不能预示正常的胃排空,胃排空率低下可能与胃电波幅及SUM值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四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23的表达。结果湿热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舌IL-23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则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模型鼠血清与舌IL-23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血清IL-23的含量水平48h和72h时相点分别与4h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相点与24h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湿热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与舌IL-23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IL-23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减少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102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与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 ,利用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10 2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葡萄糖 6 磷酸脱氢 (G 6 PDH)、琥珀酸脱氢酶 (SDH)、糖原 (PAS)的含量变化。结果 :PAS平均灰度值比较 ,脾气虚弱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最高 (P <0 0 1) ;SDH平均灰度值比较 ,除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外 ,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0 0 5 ) ,其中 ,湿浊中阻组较脾气虚弱组升高 (P <0 0 5 )。各证型G 6 PDH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组升高 ,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气虚弱组、脾气虚弱组明显升高 (P <0 0 1)。提示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亚健康人群的舌诊图像特征,探讨舌诊图像数字化、量化特征值在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健康状态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亚健康脾阳虚证者1 450例、肾阳虚证者1 666例及健康者1844例,分别设为脾阳虚组、肾阳虚组、健康组.采用便携式中医智能诊断仪采集受试者的舌诊图像信息,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舌象特...  相似文献   

19.
舌诊是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蒸而成,根据邪气的寒热虚实不同,舌苔的病理性表现亦有所差异。黄腻苔为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司外揣内,而预判疾病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近年来,中医舌诊的研究逐渐向微观化、客观化、标准化方向深入,文章主要以湿热证黄腻苔为立论点,从其成因、现代研究、病因病机、菌群的变化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并结合临床验案,探讨其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支持,从而辅助疾病的判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