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的眼底筛查方法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效降低失明率。自动的眼底图像处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重要初步筛查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人为误差,也大大减轻了眼科医生的负担。本文回顾了基于视网膜眼底数码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文献中多种现有技术的结果和不足,展望了其研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筛查算法的设计者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过程。本文通过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周期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 ,观察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1 对象 对照组 3 0例 ,为健康查体无糖尿病史与眼底疾病者 ,年龄 ( 5 7 3± 15 6)岁 ;糖尿病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分为 3组 :①无视网膜病变 3 3例 ,男 16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 5 0 3±17 5 )…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若干生物化学和分子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项临床研究[1] 提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33.4 % ,其中8%为视网膜黄斑变性,3%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有趣的是,另外一项研究提示有7%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便已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 ] 。这篇综述总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些细胞学和分子学发病机制。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微动脉瘤、点状出血、静脉迂曲扩张、硬渗、软渗等。P…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 [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 ,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我们通过测定不同视网膜病变期患者血清中 VEGF水平 ,观察 VEGF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糖尿病患者 5 2例 ,诊断依照 1985年 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全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分为 :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 (SDR) 4 1例 ,年龄 6 1.1± 10 .9岁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PDR)组 11例 ,年龄6 3.1± 18.9岁 ;无视网膜病变 (NDR) 33例 ,…  相似文献   

5.
孙体 《医学信息》1999,12(4):45-4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底独特环境中的表现,受全身代谢、内分泌、血液因素、眼部情况及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等影响,由于激光光凝疗法和玻璃体切割等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危险性明显减少,但这些疗法均可使视网膜受到严重损害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危险,因此早期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重大,为此本文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探讨DR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诊断病程、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VCAM-1含量, 由同一眼科医师通过眼底镜或荧光造影检查, 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显示, 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PDR组、BDR组血清sVCAM-1水平与对照组和NDR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NDR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与血糖、血清胰岛素、诊断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视网膜病变发展和严重程度的指标, 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可致盲,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泪液SIgA和血清E-选择素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翁永德  刘海俊  冯小玲 《医学信息》2010,23(4):1080-1080
目的 探讨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及科学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10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10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41例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以及部分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病人视网膜病变比较严重,62例糖尿病病程短、血糖控制好、没有合并全身疾病的病人视网膜病变比较轻. 结论早期发现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可以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朱彩红 《激光医学》1995,5(4):161-16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力。本文就目前有关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作综述,论述高渗透压、高血糖、血管生长因子和视网膜组织损害四种因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及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因素,并推断其可能发病过程,强调激光光激的有效性,提出抗垂体激素药物治疗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其肾组织早期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聚集、基底膜增厚,晚期出现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致盲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构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任务中不同种类之间差异性微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跨层双线性池化(CHBP)的视网膜病变分级算法。首先根据霍夫圆变换(HCT)对输入图像进行裁剪,再使用预处理方法提升图像对比度;然后以挤压激励分组残差网络(SEResNeXt)作为模型的主干,引入跨层双线性池化模块进行分类;最后在训练过程中引入随机拼图生成器进行渐进训练,并采用中心损失(CL)和焦点损失(FL)方法进一步提升最终分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印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数据集(IDRiD)中二次加权卡帕系数(QWK)为90.84%,在梅西多数据集(Messidor-2)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为88.54%。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为脂肪酸合成酶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因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据。方法四氧嘧啶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析FAS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FA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F-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敏感度改变及其原因分析 .方法 采用国产APS -6 0 0 0B型全自动视野分析仪 ,分别对 80例 16 0眼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对照组 80例 16 0眼进行 0°~ 90°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定量检测并进行对比 .结果 糖尿病组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 <0 .0 5 ) .结论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敏感度是降低的 ,提示有光感受器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12DM)患者和4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将9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无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病变组),测定血清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病变组、无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RP、HbAlc水平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患者血清CRP、HbAl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8,0.591;P<0.01).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中,CRP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RP可以做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也逐年递增,国内外对于此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病因学研究中,基因多态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将多个研究进行大样本荟萃分析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结论.本文对近几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经过荟萃分析得到的有效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阐述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各种心理特征,从做好家庭、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面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果能够更全面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论社会支持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L-10、IL-18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伴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血清IL-10、IL-18和E-选择素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L-10、IL-18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IL-10水平与IL-18和E-选择素水平呈正相关(r=0.5084、06137,P<0.01)。结论:血清IL-10、IL-18和E-选择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检测血清IL-10、IL-18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对切除玻璃体后不同填充物的治疗效果及对视网膜、视神经的影响等,目前尚缺乏全面、详细的报道。 目的:观察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的变化情况。 方法:纳入1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男77例,女70例,年龄35-70岁,均切除玻璃体,其中74例以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填充(试验组),术后3个月取出状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73例以全氟丙烷进行填充(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术后视网膜、视神经、眼压的变化,以及玻璃体再出血与白内障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7 d,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均顺利取出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发生视网膜血管变细白鞘、视神经苍白数量高于对照组(P < 0.05),玻璃体再出血与白内障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切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后,予以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体检公务员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1526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等。结果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5.66%(239/1526),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2.64%(78/23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同时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异常等全身异常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20.
自噬是机体处于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时由细胞初级溶酶体处理内容性底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机体主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它在延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