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从"筋为骨用"的中医理论溯源、对模型构建的指导、生物力学基础等入手,分析韧带、肌肉、软骨等筋性组织的力学变化在膝骨关节炎中的重要性,并从手法的作用目的、作用靶点及整合素途径分析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最终在于达到恢复膝部筋骨力学平衡,减缓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软骨退变和破坏以及软骨下骨改变为主要病变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尚不明确。KOA主要病位在筋,日久及骨,二者相互影响,造成筋骨失衡,即“筋不柔骨不正”。“筋柔骨正”理论阐述了筋与骨之间协同并用,维持膝关节功能。“肝主筋”“肾主骨”提示了筋、骨与肝肾的密切联系。基于“筋柔骨正”理论,论述KOA的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瘀血阻滞,病性为本虚标实,探讨KOA发病与"筋柔骨正"理论的相关性,进一步总结补肾活血中药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和归巢,改善膝周血供情况,以期为临床防治K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筋为先,以衡为用"是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体系指导下拟定的筋骨病的治疗原则。筋骨生理功能是维持膝关节平衡及灵活运动的基础。膝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外伤、退变等因素致膝部筋伤,进一步发展可累及骨与关节。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及诊疗也主要体现在筋骨方面。特别是针对"筋滞骨错"的手法治疗,首先需要松筋,调理与疏通膝部相关的肌肉、肌腱、韧带等周围软组织,然后再对骨与关节进行整复。因此,"筋滞骨错"理论中"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理念应贯穿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究中。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20,(3):520-523
"以筋为先,以衡为用"是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体系指导下拟定的筋骨病的治疗原则。筋骨生理功能是维持膝关节平衡及灵活运动的基础。膝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外伤、退变等因素致膝部筋伤,进一步发展可累及骨与关节。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及诊疗也主要体现在筋骨方面。特别是针对"筋滞骨错"的手法治疗,首先需要松筋,调理与疏通膝部相关的肌肉、肌腱、韧带等周围软组织,然后再对骨与关节进行整复。因此,"筋滞骨错"理论中"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理念应贯穿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筋痹方口服+局部熨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比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时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为70.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1周时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2周、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筋痹方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筋为骨用"理论为指导,以社区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舒筋"手法联合中药熏洗、中药汤剂内服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为干预手段,优化KOA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将社区中符合纳排标准的100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4周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第2、4、12、2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上取得与对照组相近的效果,在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局部肿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第12、24周随访时治疗组在疼痛控制,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筋为骨用"理论指导下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可有效控制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肿胀。  相似文献   

7.
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和滑膜炎是膝骨关节炎(KOA)发病原因,中医认为KOA发病主要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邪为标。疼痛为KOA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西医认为其与膝关节的滑膜炎相关,中医则认为膝关节周围筋的损伤是疼痛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节点和临床症状分析,膝关节周围筋的损伤与KOA滑膜炎存在一定关系。“膝为筋之府”是中医学对膝关节与筋之间关系的确切理论描述,基于这一理论,以疼痛为出发点,指出KOA滑膜炎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阻滞为标,舒筋和理筋方法可有效治疗KOA滑膜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补肾壮筋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划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补肾壮筋汤,而对照组进行膝关节的外侧穿刺,进行透明质酸钠注射。2组患者的一疗程为5周。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几近相等。结论:补肾壮筋汤能够强筋壮骨、益肝补肾,使得骨关节炎得到明显的修复和改善。补肾壮筋汤还能增强人体的骨骼密度,防治骨质疏松。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愈效率,能够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对步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KOA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刀组32例,行“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步态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屈曲畸形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和对照组步频、步速、步长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步频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矫筋正骨法”针刀可以显著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步频同步得到改善,体现了KOA治疗中“筋骨并重、标本兼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骨关节炎在原始人类时代就已存在 [1]。因此 ,它作为一种古老而现实的常见病、多发病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学术思想与诊疗体系。本文仅就秦汉隋时期辨治骨痹 (骨关节炎 )的主要理论成就及其特点作一叙述。1 《黄帝内经》在人类进化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1.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关节软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时间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取出的胫骨平台样本30个,对标本进行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胫骨平台样本的计算机三维图像和相关的骨小梁参数,图像空间分辨率为18μm ×18μm ×18μm。通过分析比较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差异,为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退行性变明显,软骨下骨骨小梁空间结构明显改变;骨小梁:内侧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 BV/TV)、骨小梁厚度( 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均显著高于外侧平台(P<0.05),而骨小梁间距(Tb.Sp)显著低于外侧平台(P<0.05)。结论内侧胫骨平台软骨退变较外侧明显,内侧平台软骨下骨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是减小的。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冯淑兰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经验.冯淑兰教授认为颈部经筋失衡是顽固性面神经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除面部治疗以外更注重松解颈部及其两侧筋结等肌肉失衡点.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点多选用枕部附着肌群、患侧乳突、颈椎棘突与横突压痛点,以松解颈部手足太阳与少阳经筋的筋结点为重点,恢复经筋正常形态,改...  相似文献   

14.
齐进 《医学综述》2012,18(3):404-406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人类寿命的延长,骨关节炎也越来越多见。随着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工作者们从骨关节炎危险因素到病理学改变,从分子生物学改变到免疫学改变,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阐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发病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对骨关节炎的认识,也是指导骨关节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比研究,分析四塔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同时研究经筋在人体的循行走向规律、生理病理表现及疾病主治范围。得出经脉作为经筋的主体,每一条经脉都有其对应的塔都属性。四塔辨证是傣医诊疗体系的基本辨证方法,经筋辨证是傣医应用于外治诊疗的特色辨证方法,四塔病证涵盖经筋病证,四塔辨证指导经筋辨证,经筋辨证提高临床辨证效率。以上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四塔理论与经筋理论不是各自为用,而是广泛深入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保护和软骨下骨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5月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组和ESWT+ACLT组,每组12只。两组行左侧ACLT造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2个月ESWT+ACLT组实施体外冲击波干预治疗:在左膝关节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平台内外侧,以能量为0.16 MPa/次、1 200次/侧进行干预。每周干预3次,间隔一周再干预,干预4周共6次。ACLT组术后未行任何干预。干预完成后,两组取左侧膝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作宏观形态计量学评价;每组取6只动物行关节软骨微观形态计量学评价、软骨下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以及微观形态计量学分析;其余6只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分析;取关节滑液作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结果 ACLT+ESWT组较ACLT组,股骨内侧髁软骨宏观和微观形态计量学评分降低(P<0.05),其他部位与ACL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远端BMD升高(P<0.05);股骨和胫骨软骨下骨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骨小梁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中MMP-1、MMP-3和TIMP-1基因表达降低(P<0.05);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和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T(能量0.16 MPa/次、1 200次/侧、每周干预3次、共计6次/4周)可对兔膝骨关节炎的软骨损伤和软骨下骨硬化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筋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筋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5 d.治疗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0例KOA患者,应用刺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WOMAC量表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患膝的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4周,3项评分均又明显降低(P<0.01)。整个研究期间30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刺骨术可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何浚治 《西部医学》2013,25(8):1191-1192
目的总结何天祥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小腿皮套牵引,局部温针灸,中药熏洗,外敷养骨活血散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何天祥教授理筋手法及关节松解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采用何天祥教授理筋手法及关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ediate analgesic effect of sinew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soft-tissue injuries (STIs). Methods: Two hundreds eligible adul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TIs were recruited and received sinew acupuncture with flexible treatment schedules. The number of treatment sessions was pragmatically decided by each patient on the basis of their pain relief. The outcome measurement was the change of pain rating i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during the first 5 sessions. The adverse effect was also observed. Results: Of the 200 patients recruited, 7 were excluded due to incomplete data. In total, 888 sinew acupuncture 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at 14 injury sites (including head, neck, shoulder, arm, chest, elbow, wrist, hand, waist and hip, knee, thigh, calf, ankle, and foot) where pain was felt.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the VAS rating after the first and last treatment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all the injury sites (P<0.01). The VAS rating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each session of treatment in the first five sessions (P<0.01).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Sinew acupuncture had not only an immediate analgesic effect for STIs, but also an accumulated analgesic effect during the first 5 treatment s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