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的成书背景和学术贡献作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并结合作者数十年的治学经验.对如何学好《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介绍了个人的治学方法和体会。提出治仲景之学,首当求全,研读仲景之书,必以选善本与完本为要务,论病诸条文为治《伤寒》着眼之处,可检选后世名注参读,自可事功倍。在学习方法上,需背诵与理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关对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培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经典课程内容本身即为中医临证思维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在中医本科《金匮要略》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专项改革。方法是将《金匮要略》系列疾病作为单元研究对象,如在编写教程时把《金匮要略》分为风湿骨关节疾病系列(包括湿病、历节病、肾着病)、脾胃病系列(包括腹满病、寒疝病、宿食病、呕吐病、  相似文献   

3.
结合原著条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先辨病证,再辨方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的基本原则,"方证相对"和"随证治之"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下法是通过药物内服、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以泻下通便、攻逐水饮、驱除虫积,使病邪从下窍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攻下法。即《黄帝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意。《金匮》应用下法所治病证广泛,病位多端,所载条文计有三十余条,方剂二十多首,其中8首(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麻子仁丸,泻心汤,抵挡汤,十枣汤,三物白散)于《伤寒论》所载方同而治异,其余为《金匮要略》所独载,所治疗的病证有十多种,其治法可归类为6种类型,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金匮要略》全书在杂病辨证论治中蕴含的排除诊断思维从六方面举例剖析:指导确定疾病的病位、寒热病性、外感内伤、本证变证、鉴别疾病、判断预后。由此可知,排除诊断思维在杂病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医者排除无关病证,准确抓住疾病的本质,这在诊疗手段单一、辅助检查缺乏的东汉时期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当今临床辨证思维的运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丰杰  朱浩宇  曾凤 《河南中医》2021,41(5):649-652
通过对麦门冬汤在宋校《金匮要略》吴迁本、邓珍本,《金匮玉函经》《外台秘要方》《备急千金要方》文字记载的对校研究,推测该方在诸书文本混乱讹误的现象,或由于宋臣校书理念所致,或源于参考资料的差异,或囿于宋臣中医学术水平的局限.提示:一是要充分认识传世宋校医书文献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二是对经典方剂关键信息的研究考证,切忌局限...  相似文献   

7.
一、养阴润燥法本法适用于百合病。“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病是由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引起。热病之后,阴血未复,余热未尽,消烁津液;或因平素思虑伤心,情志不遂,郁结化火,耗津烁液,而使心血肺阴两伤,阴虚内热,则百脉不和,症状百出,用百合类方治疗。这类方剂的共同特点是滋养阴液。心肺之阴得养,则诸症可愈。二、滋阴安神法本法适用于阴血不足的失眠。“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血燥生热,扰及心神,故心烦  相似文献   

8.
梁万洪 《光明中医》2015,30(2):229-231
本文通过研究《金匮要略》原文,结合针灸学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针灸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利水方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中具有利水作用的方剂甚多,治疗病证颇广,许多方剂至今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根据不同利水作用的方剂,归纳为八个方面:1 发汗利水 《金匮要略》载发汗利水作用的方剂较多,其中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溢饮之方;越婢汤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均主治里水。《医宗金鉴》谓:“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麻黄附子汤主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等。综观上述六方中,均有麻黄发汗,通过发汗使肌肤之水随汗出而解,符合《内经》“开鬼门”之法的治疗原则。临床多治疗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见有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其中对于孕育优生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大量有关孕育优生学的理论和施治。本文就男子不育、养胎、优生3个方面做一小结,并通过分析仲景孕育优生学特点,进行学术探析,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的病名,开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贯彻了细审寒热,明辨虚实这一宗旨。在活血化瘀的总法则下又视其寒、热、虚、实,察其兼变证,把握病程长短,区别轻重缓急,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温经汤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永华 《河南中医》2005,25(11):6-7
《金匮要略》温经汤是仲景根据女性冲任虚寒兼瘀血内停的病理特点创立的暖宫祛瘀、养血温通之方。温经汤条文中,“病下利”之“利”字当为“血”字;“此病属带下”之意应为经脉之病;立方之意在于温养调经;功用在于祛瘀温通。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华 《河南中医》2006,26(2):10-13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内伤杂病治则治法的论述,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难点、疑点。为进一步规范《金匮要略》治则治法的理论研究,作者从《金匮》一书的基本论点、杂病治则治法的概念、《金匮》治则内容概要、《金匮》治法内容概要四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整体恒动观念、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形神统一等理论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治则治法,是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方法,是仲景学术思想的精髓与核心内容,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广大。  相似文献   

15.
黄仰模  田黎 《中医药学刊》2010,(9):1814-1815
探讨《金匮要略》对痛风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因素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嗜酒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痛风病的重要病因病机;正气不足是痛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祛风寒湿热是痛风病的主要治法;利小便祛湿法是痛风病常用治法;微汗法以治痛风病;补肾以治痛风病;补气养血以治痛风病;外治法以治痛风病。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梁的临床运用较广,笔者将泌尿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方或法加以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以利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疼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金匮》中涉及“痛”或“疼”的条文,总计九九条。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有湿阻、寒凝、气滞、血瘀、热灼、失养等,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金匮》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病情之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匮要略》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法的介绍,探索一条符合教研室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阳气受阻,血行阻滞引起的疾病。行气活血是血痹的主要治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并应根据体质的强弱和感邪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治法及方药。《金匮要略》对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对后世医家治疗本病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