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徐小圃、徐仲才父子二人以善治内、儿科疾病,屡起沉疴,医名显著。他们善用辛温药物的临床经验和重阳的学术思想,不仅使其在近代海派医家中独树一帜,更吸引着无数后辈学者向其学习。然二位先生均忙于诊务,生前著述不多,这也使得后辈学者难以窥其学术之全貌,尤其是诊病辨证之思维。 相似文献
2.
3.
正徐小圃(1887-1959),字名放,受其父清末名医徐杏圃亲传,以善治小儿病而闻名;徐仲才(1911-1981)幼承家学,尽得其父徐小圃教授。徐氏父子极其重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特别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推崇"扶阳抑阴",其学术渊源可追溯至《内经》、《伤寒论》,并承袭儿科温补派肇始陈文中"小儿元阳为本"的理论。兹就徐氏父子扶阳思想渊源探究 相似文献
4.
5.
6.
老中医徐仲才擅长用小青龙汤,经他随症化裁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喘及痰饮等症,均有显著的疗效。兹将其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疾病的病例及体会介绍于下。例1:于某,女,34岁。初诊:1983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名中医邱祖萍主任,系国家中药工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痛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擅治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有所领悟,今不揣愚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上海地区擅用附子六大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上海地区存在着一个以擅用附子为学术特点,具有学术继承关系的医学流派。这一流派的创始人是祝味菊,徐小圃同为第一代人物,陈苏生是祝味菊的弟子,徐仲才是徐小圆哲嗣、祝殊菊弟子,章次公受祝、徐两位的影响,陈耀堂很可能受祝味菊的影响。并具体介绍了六位名医运用附子的成就和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13.
14.
附子 ,辛甘热 ,归心脾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虞抟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 ,有斩关夺将之气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 ,以追复散失之元阳 ;引行血药入血分 ,以滋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 ,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药达下焦 ,以除在里之冷湿”。足以表达了附子的应用范围。现将笔者应用附子一得录后 ,供同道参考。1 痢疾亡阳案王亚芹 ,女 ,9岁。来榜镇黄花村人。初诊 1 980年 1 2月 6日。面色苍白、神昏、气息奄奄 ,冷汗量多 ,脉微欲绝。诊之有阴阳离决之兆 ,生命危在旦夕。辨为亡阳证 ,急处人参 1 0 g ,熟附片 1 0… 相似文献
15.
附子是一味大辛大热的温里药 ,药性峻猛 ,若临床应用得当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治疗实践中按辨证所需 ,尤喜应用附子 ,长期验用于临床 ,小有心得 ,今不揣简陋 ,举例如下 :1 温阳化湿少加附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患者戚某 ,女 ,2 7岁。盲目滋补 ,连续服用补肾养阴药物月余 ,导致口淡乏味 ,脘痞如滞 ,胸闷、胃纳明显减少 ,舌苔白腻而厚。某医以芳香化湿等药物治之 ,服药兼旬 ,症情无明显改善 ,遂转余求治。观其舌苔白腻脉象沉而略缓 ,此为寒湿困遏之象。查阅先前所用药物 ,皆为藿、佩、川朴、苍术之属。化湿当属正治 ,唯缺温药蒸腾尔。遂对…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正> 附子泻心汤出于《伤寒论》,是治疗热痞兼表阳虚,证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在临床上凡热痞而兼心脾肾三脏阳虚者,都可灵活辨证治疗。本方配方谨严,用药精简,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本方辨证治疗多种疾病,屡获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