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海洛因成瘾、戒断、脱毒治疗期间,前额叶皮质(PFC)脑区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的表达变化。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海洛因处理组(n=24)和对照组(n=8),海洛因处理组又分为海洛因成瘾组(HDG)、纳洛酮戒断组(HWG)、美沙酮脱毒治疗组(MDG)。各组大鼠取PFC脑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及图像分析方法研究GDNF和p75NTR阳性细胞的反应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成瘾组中GDNF、p75NTR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减弱,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 0. 05),纳洛酮戒断之后GDNF、p75NTR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度显著增强,平均光密度增强(P 0. 05)。(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DNF、p75NTR蛋白表达水平在海洛因成瘾大鼠PFC脑区显著降低(P 0. 05);经纳洛酮戒断和美沙酮脱毒治疗后GDNF、p75NTR蛋白表达水明显有所升高(P 0. 05)。结论:在海洛因成瘾、戒断、脱毒过程当中,GDNF和p75NTR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二者均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雌二醇(E2)干预对去卵巢(OVX)大鼠杏仁核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E2改善OVX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9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O)、OVX组(OVX)及OVX+E2治疗组(OVX+E2)。E2治疗6周通过旷场实验(OFT)及糖水偏爱实验(SPT)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测定杏仁核IL-6及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杏仁核中BDNF表达。结果 SPT实验结果显示,OVX使大鼠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好率均显著下降,而E2干预能够显著增加OVX大鼠的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好率;OFT结果显示,OVX使大鼠中央格时间、跨格次数及直立次数显著下降,E2干预能够显著增加OVX大鼠的中央格时间、跨格次数及直立次数;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与SO组比较,OVX大鼠杏仁核区促炎因子IL-6及TNF-α水平增加,BDNF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A)显著下降(均P<0.01);与OVX组比较,OVX+E2组大鼠杏仁核区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行为、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2月龄和15月龄48只Wistar大鼠的行为学、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形态学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应激大鼠水平运动、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在老年应激组更明显.应激组糖水偏爱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持续到应激结束后一周;老年应激组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青年组.应激组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呈程度不同的损伤现象,且老年应激组的损伤较青年组严重.应激组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BDNF表达明显下调,老年应激组下调明显.应激后一周,青年应激组BDNF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引起老年大鼠明显的行为学改变,提示老年大鼠对应激的反应性和耐受性降低.应激导致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的变性、萎缩和死亡及BDNF表达下降,这一变化在老年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学习和记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物学效应非常广泛,本文探讨了BDNF通过胆碱能神经系统、海马LTP以及小脑等方面对学习和记忆所产生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久性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有时候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1])。据报道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3%左右,其中女性高于男性~([2])。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包括神经内分泌失调、递质代谢、遗传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均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鼠慢性酒精中毒及戒断过程中抑郁样行为的改变,进一步探讨酒精中毒与抑郁症的共病机制。方法: 构建新型慢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慢性酒精7 d、14 d、21 d和28 d组。在第6、13、20和27天分别进行酒精偏好度测试,测试后戒断酒精1 d,随后次日进行抑郁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与额叶皮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 随着酒精饮酒天数及戒断次数的增加,小鼠表现出明显嗜酒现象,并且在强迫游泳和悬尾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动时间增加。7 d组小鼠额叶皮层内5-HT水平升高(P < 0.05),海马与额叶5-HT水平在21 d与28 d组降低(P < 0.01);7 d和14 d组小鼠海马与额叶NE水平无明显变化,21 d和28 d组NE水平降低(P < 0.05)。21 d和28 d组小鼠海马与额叶内p-CREB/CREB比值及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5),7 d与14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酒精中毒、戒断阶段与抑郁的共病机制涉及5-HT。5-HT-c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酒精中毒与抑郁症的共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为神经营养因子(NTFs)中的一种,是1982年Barde及其同事从猪脑提取液中获得的分子量为12.3KD①的碱性蛋白质,有119个氨基酸组成,含有3对二硫键,等电点为10左右。研究表明BDNF是一种在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和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神经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雌、雄大鼠内脏痛的作用.方法:雌、雄大鼠以腹腔注射乙酸建立内脏痛模型.在注射乙酸之前60min,大鼠腹腔注射anti-BDNF抗体,然后观察注射乙酸后60min内的行为学变化,计算扭体次数;行为学观察完成后,大鼠立即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即早基因c-Fos编码产物c-Fo...  相似文献   

10.
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新皮质内c-fos和BDNF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猛  康宁东  于恩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43-246,T009
为探讨前脑结构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的神经化学机制 ,本研究以 c-fos基因表达作为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志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对新皮质内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的神经元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观察 ,并对相关区域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单次听源性惊厥发作后 ,新皮质内仅有少量散在的 c-fos阳性神经元存在 ;听源性惊厥点燃后 ,额、顶、枕及颞叶皮质内出现大量 c-fos阳性神经元。点燃后额叶及顶叶皮质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阳性产物的校正光密度值显著增高。结果表明 ,新皮质内大量神经元参与听源性惊厥点燃过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强很可能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病程、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性别、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17.26±6.39)ng/ml]低于对照组[(24.13±6.82)ng/ml](P<0.01);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与其HAMD积分及病程长短呈负相关(r=-0.398,P<0.05;r=-0.413,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并与病程长短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BDNF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神经营养素与免疫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营养素家族(neurotrophin family)是近几年来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家族,为一类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都有营养活性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维持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最近发现,它们与其它系统尤其是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各种免疫细胞都有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表达,因此,神经营养素可能是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中就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以及与某些免疫细胞的关系、相互作用的特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非病毒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观察其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影响,探索移植转基因修饰的hMSCs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高效非病毒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获得高表达2种神经营养因子的hMSCs。建立大鼠MCAO模型,建模后24 h经股静脉进行转基因hMSCs移植,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hMSCs为对照。用脑梗死体积计算、体重变化、行为学评测等指标对大鼠脑损伤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大鼠脑组织观察和病理切片对脑组织损伤以及细胞的迁移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股静脉转基因hMSCs移植能够提高大鼠MCAO后的感觉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与PBS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与hMSCs治疗组相比,治疗效果较好且稳定。移植的细胞在脑损伤区域有少数存活但未见分化现象。结论:经静脉移植脂质体介导、GDNF和BDNF基因修饰的hMSCs,可促进缺血脑组织的损伤修复,效果较好,为非病毒载体在干细胞相关转基因治疗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表明,MSCs的作用不依赖干细胞的分化和神经元的替换,而可能与其分泌细胞因子对抗脑损伤并促进神经修复有关,在MSCs中转入特定的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加强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神经生物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一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电刺激能抑制SP的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及BDNF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自杀行为、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共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5例,按有无自杀未遂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n=31)、无自杀行为组(n=34),健康对照30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k绝望量表(BH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病例组的抑郁、绝望与自杀意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BDN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行为组的BDNF蛋白浓度[(57.3±9.2)ng/mL,(76.0±25.7)ng/mL vs.(113.8±44.4)ng/mL,均P0.05]与BDNF mRNA相对表达量[(0.2±0.0),(0.5±0.0)vs.(1.0±0.1),均P0.0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自杀未遂组的血清BDNF蛋白浓度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自杀组(P0.05)。病例组(n=65)血清BDNF蛋白浓度与SIOSS总分(r=-0.24,P0.01)呈负相关,与BDNF mRNA相对表达量(r=0.28,P0.01)呈正相关;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HAM D总分(r=-0.46,P0.01)、BHS总分(r=-0.42,P0.01)、SIOSS总分(r=-0.43,P0.01)呈负相关,与病程(r=0.19,P0.05)呈正相关。结论:研究提示外周血BDNF蛋白和mRNA水平低可能是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赖以发育和存活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维持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近年来,对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神经营养因子是以神经生长因子为代表的神经营养素(NTS)。本文就神经营养素及其与脾脏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Levi-Montalcini首次从雄性小鼠颌下腺中分离出神经生长因子(neruegrowthfactor,NGF)[1]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在神经生物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证明它能调节许多神经元的重要功能。1982年,Barde等人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得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室内注射BDNF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脑室内注射重组BDNF腺病毒4周后,Morris 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双标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新生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增强(P<0.05);实验组大鼠海马DG区Brdu/DCX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