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马大正主任医师运用藤类药诊治妇科病经验。运用藤类药活血通络、补虚荣络、熄风通络、清热解毒、行气化湿及行气止痛之性治疗妇科病,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孙轶秋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在辨证的基础上辅用藤类药以通络祛风、活血凉血;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通络熄风、养血安神,灵活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络疗法备受历代名医的推崇,从东汉的张仲景到清代的叶天士,他们通过长期的通络治疗总结,在通络治疗用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把具有直接通络治疗效果的药物分成了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及络虚通补等几大类,其中,叶天士对虫类通络药极为推崇,指出虫类药在通络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前人的宝贵经验为今天的络病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现代的中医专家们在古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通络药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4.
痹证的病因病机与络脉理论密切相关,众医家常从络脉角度探讨痹证,并在治疗上创立了从络论治的理论。结合临床研究总结了痹证从络论治用药规律,拓宽了临床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痹证从络论治分祛邪通络、扶正通络、活血化瘀通络、引经报使、舒经通络,亦常用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藤类药等。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6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显著疗效,笔者从虫类药、藤类药和辛味药3个方面介绍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医运用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早于西医一千多年,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通络治疗总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把具有直接通络治疗效果的药物分成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及络虚通补等几大类。清代名医叶天士对虫类通络药极为推崇,指出虫类药在通络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近代医家张锡纯谓其:“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现代医药专家在古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通络药的理解更加深人,为治疗和预防Cp脑血管疾病,预防血栓形成,拟出了食疗验方。  相似文献   

7.
介绍赵刚教授运用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脾失运化与肾失封藏,人体的水谷精微外泄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通过辨病辨证论治,采用补肾健脾治其本,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治其标,标本兼治,以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邓铁涛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铁涛教授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痰阻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辅,并注重培补阳气,化湿通阳,调督脉,善用虫类药熄风解痉,以藤类药通络舒筋,后期则从瘖痱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庆其教授运用通络四法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基于“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认为顽固性头痛基本病机为邪滞络脉致“不通则痛”、络虚不荣致“不荣则痛”,且往往虚实夹杂、多证相兼,故治疗时遵循“以通为用”的法则,灵活运用通络四法,在处方用药中配伍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及养荣通络药,多管齐下,常能1剂获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刘敬霞教授认为,脑卒中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初在经在气,久病入血入络,故辨证中应首辨病证标本虚实。在治疗中刘教授认为,藤类药具有舒展蔓延、通经活络之性,可深入经络,治疗脑卒中在经在络之病。将藤类药灵活配伍,可加强活血化瘀、熄风化痰、滋阴通络等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白癜风的辨证治疗有很大优势。多数医家将本病病因病机概括为外感风邪、肝气郁结或肝肾不足而致气血不和,或肌肤失养。在辨证分型方面,目前临床主要分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肝肾不足、经络阻滞等4个证型,常用的治法有:调和气血,祛风通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笔者总结了历代中医医家治疗经验,展望中医对于本病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美珍 《新中医》2001,33(11):11-12
王蒲生教授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肺肾阴虚、易感风邪,以及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津不上承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重视健脾补肺、培土生金,益肺滋肾、祛风通络,滋肾运脾、养胃生津,宣肺活血通络等疗法的运用,并配合对症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乐  伍大华  曹思佳  刘涵 《中医药导报》2021,27(1):163-166,170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历代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阳祛风、息风通络、养血活血等。结论: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辅以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范吉平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寒凝血瘀、肝郁化火、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气滞血瘀、情志过极,外因多为风寒外袭;邪扰清空、闭阻脑络、清窍不利是偏头痛发生的主要病机;诊疗重视舌诊,善用引经药和虫类药。  相似文献   

15.
从入络剔邪、补虚益损、搜风逐邪、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解毒攻毒、软坚散结等方面介绍虫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经验,并总结临床运用虫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祖国医学认为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闭阻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无论中西医学内科治疗此病,所使用药物多有毒、副作用,久服伤人。我们以"阴痹"、"阳痹"辨证,以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祛风胜湿为治疗大法,根据风、寒、湿三邪偏盛调整药物侧重,浸浴外治阴痹诸证,既避免了药物内服的毒副作用,又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祛风除湿、健脾散寒,兼以活血通络)、风湿热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后期,病久多见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阳虚寒凝(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针灸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及相应阿是穴,使营卫调和邪气无所依存,风邪偏盛,取血海、风门、膈俞祛风活血,寒邪偏盛,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以驱寒,湿邪偏盛,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风勿忘治血,血行而风自灭,血瘀重取皮肤针重扣关节病痛部位,出血少许,加拔火罐;局部疼痛,局部选穴,如腕痛取外关、阳溪、腕骨;腰痛取腰夹脊、大肠俞;踝痛取申脉、照海、昆仑。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局部穴位,尤其初次治疗者,多可疼痛症状消失,1次/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