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简称直立式输液袋)壁厚度对袋体输液性能的影响,寻求输液袋各参数随壁厚度改变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标示容量为100、250、500mL3种直立式输液袋,分别设置4种不同壁厚度(n2、n3、0.4、0.5mm),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排液过程.研究直立式输液袋应力分布、实际加药空间及排空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标示容量一定的条件下.100mL的直立式输液袋应力随壁厚度变化不显著;250mL直立式输液袋随壁厚度的增加应力逐渐减小.最大应力降幅为65%:500mL直立式输液袋壁厚度为0-2~0.3mm时,应力变化不明显,而壁厚度由0.3mm到0.5mm,最大应力下降28%。3种直立式输液袋的实际加药空间、排空率和袋壁接触面积均随壁厚度的上升而降低,100mL直立式输液袋为27%、11%和67%,250mL直立式输液袋为54%、11%和38%,500mL直立式输液袋为49%、11%和43%。结论综合考虑应力分布、实际加药空间、排空率和袋壁接触面积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直立式输液袋壁厚度不宜过大。在所考虑的壁厚度参数中.最佳壁厚度为0.2mm,但最终的壁厚度确定还需要综合考虑直立式输液袋的透气、透湿性和抗穿刺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是难度较大的手术,包括输液在内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鉴于肝移植患者下肢不宜作为输液通道,应采取上肢输液法.并严格控制液体的温度、输液量,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对早产儿输液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的早产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管,试验组的早产儿进行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的早产儿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所需置管时间、管道堵塞、穿刺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早产儿行腋静脉置管不仅能改进护理工作,而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甲状腺腺瘤4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内镜甲状腺手术,从巡回,手术器械的准备,预调等方面与手术医生配合,未发生并发症,适当的配合可保证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其血液流变学常发生异常,血液呈高粘滞状态[1]。另外由于生理变化和长期静脉输液常造成浅表静脉破坏严重,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闭塞,静脉输液穿刺容易失败。为提高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笔者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逆向穿刺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78例,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60~82岁,平均70.3岁。术后单日采用顺向静脉输液,双日采用逆向静脉输液。1.2…  相似文献   

6.
输液袋作为静脉给药的重要工具,在运输、储存中主要以跌落破坏形式损耗.本研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处理关于输液袋的流体变形和结构材料耦合问题,并采用ABAQUS中的流体腔功能进行充液模拟,提取充液后输液袋的几何模型和预应力场,建立了输液袋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讨论跌落高度与袋内充液量的改变对袋体产生的力学影响,从而获得跌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确保小儿输液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静脉治疗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全程环节质量控制方法;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输液患儿60例,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风险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输液治疗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病人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环节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方法对6例新鲜成人男性尸体标本,按照胸骨切迹小切口入路和胸前入路的手术步骤进行内镜下观察和记录。结果经颈部的自然间隙进行内镜下手术解剖,能清楚的显露与手术程序相关的结构和毗邻关系;更容易识别血管、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提供了内镜下各部位的解剖和毗邻的图解;进行侧后面的解离及显露或侧缘与颈动脉鞘之间解离时,应用30°或70°镜更利于视野,采用经典的解剖标志来识别辨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内镜的放大作用给颈部的解剖结构提供了出色的可视性,更容易鉴别喉返神经和血管及甲状旁腺,利于防止喉返神经的损伤和保存甲状旁腺的血供;肩胛舌骨肌上腹是腋前入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结论利用颈部的自然间隙进行内镜下手术解剖,能清楚的显露与手术程序相关的结构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门诊输液的200例患儿,年龄≤3岁,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钢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接管时间、脱出、外渗和静脉炎的例数等情况.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二次穿刺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出、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用于门诊患儿输液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减少重复穿刺和外渗的次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的护生、新护士多,但由于安全留置针的使用,针贵且穿刺机会少,因此在静脉穿刺技术的教学与培训中,都会使用到静脉模型或真人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人工蹬骨手术在耳硬化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2例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3~70(33.4±11.2)岁。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行人工镫骨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眩晕、面瘫及味觉障碍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甲状腺腺瘤4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内镜甲状腺手术.从巡回、手术器械的准备、预调等方面与手术医生配合.未发生并发症.适当的配合可保证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钬激光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395例。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138例(其中。肾结石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223例,膀胱镜碎石34例.术后2~12周复查平片或B超复查各自结石排尽率。结果: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结石排尽率84.1%(116/138);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223例,结石排尽率96.8%(216/223);膀胱镜碎石,结石排尽率100%(34/34)。手术时间:微创经皮肾碎石平均110min,经尿道输尿管碎石平均34min,经尿道膀胱碎石平均60min。平均住院时间5.6d。结论: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出血少,结石排尽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约占脑卒中发病的20%,其致死和致残率较高,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可达50%以上.近年来,神经内镜在大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1~4],但基层医院因为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导致了神经外科水平与大医院的差距较大.笔者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尝试采用基层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开展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张彦娜  吴建 《解剖与临床》2008,13(4):234-236
目的:为鼻内镜中鼻甲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0具完整成年尸头标本中鼻甲的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中鼻甲有无被筛窦气化、中鼻甲弯曲形态;以鼻前棘为标志点,测量鼻前棘与中鼻甲前缘顶点、与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及与中鼻甲基板中点间距离,并以鼻腔底部为水平面测量其与上述三条测量线所成的夹角。结果:中鼻甲被筛窦气房气化率为34.1%,中鼻甲反向弯曲率为19.2%。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端顶部距离为48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75°;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的距离为35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60°;鼻前棘至中鼻甲基板中部距离43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55°。结论:中鼻甲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熟练掌握中鼻甲的应用解剖可以有效预防鼻内镜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以保证输液安全。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40例患者效果进行比较,记录两组静脉留置针应用时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对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能减少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双鼻孔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颅底脊索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5例颅底脊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44~63岁,均采用经双鼻孔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前根据影像学图像判断肿瘤位置及其侵润范围,术中用吸引器探查肿瘤的质地,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5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颅底中线区域,侵润范围:向左为13.07~32.34 mm,向右为10.60~37.23 mm,上下为28.15~55.15 mm。术中见肿瘤质地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需要内镜显示及2个器械同时操作才能完成切除。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脊索瘤。术后5例患者随访6~20个月,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无脑脊液鼻漏、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和死亡的发生,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双鼻孔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利用多器械的协同操作切除较大范围的颅底病变,对于切除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联合后路内镜手术治疗“钳夹式”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3月-2017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完整的28例“钳夹式”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3~71(52.214±8.234)岁。接受ACDF的15例患者纳入ACDF组。接受ACDF联合后路内镜手术的13例患者纳入联合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脊髓面积、椎间隙高度、轴性症状等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临床表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联合手术组与ACDF组术后1年Cobb角(10.85°±2.79°、9.33°±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黄韧带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面积及脊髓面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03、-2.855、-8.007、-2.447, P值均<0.05),且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 P>0.05),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满1年时,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结论 联合手术较传统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更加彻底,更加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避免了传统后路手术对颈后部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完成的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美观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随着技术设备的研究发展,NOTES手术的入路选择及手术方式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