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诊科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未采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以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应用MDT小组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实验组,给予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科采用MDT有利于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干预创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至手术时间,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发伤135例急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救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以来135例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例患者抢救成功107例,抢救成功率为79.3%;28例死亡,病死率20.7%。结论早期迅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积极有效的抗体克治疗措施,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一体化模式缩短了多发伤患者救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以EICU为平台的创伤中心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预后的急救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1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救治的10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采用以EICU为平台的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时间、完成初次检查时间、抢救厅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预后、两组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果: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5.8±1.9) min]、完成初次检查时间[(31.3±12.2) min]、抢救厅滞留时间[(86±37) min]、急诊手术时间[(122±56)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9.6±2.3) min]、[(52.7±14.6) min]、[(145±62) min]、[(182±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既往的专科救治模式,观察组(n=58)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院内急诊时间、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入院2周损伤严重程度、出院后3个月预后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早期病死率及休克、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急诊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入院2周的损伤严重程度均较抢救前明显减轻,并且观察组入院2周的轻伤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伤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提高多发伤救治的系统性、连续性及整体性,可尽快启动确定性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运用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后患者在急救效率、预后以及生命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多发伤疾病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伤管理, 研究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进入手术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差异、运用不同方案后两组产生的效果及负性情绪状况。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进入手术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身体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死亡比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多发伤患者于急救方面选择急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针对急诊多发伤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研究组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救治,按照其具体分值开展相应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患者病情恶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多发伤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连斌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5-1046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 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急诊重症监护治疗,我中心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成功救治158例多发伤患者.结果 救治多发伤158例.接诊时心搏、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其余大部分处于休克状态.其中7例在急诊室复苏急救未成功.10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5例.53例在急诊科经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1例.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抢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效果,救治时间,自发性低体温,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发性低体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低体温时间累加值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改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 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危重患者按照是否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ICU内严重多发伤救治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2例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按照ICU内制定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流程后的10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入ICU时(T0)、入ICU后1小时(T1)、24小时(T2)的血乳酸、血红蛋白指标;比较两组需急诊手术时在各环节救治时间、ICU住院时间、漏诊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T1、T2的血乳酸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需急诊手术者的影像检查时间、安排急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ICU内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体系,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漏诊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3年6月—2006年5月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入院较早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入院较晚的为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高效有序,患者接诊、急诊用时短,可以避免延误救治时机,急救成功率高,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临床医学》2010,30(9):62-63
目的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救治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救治方案,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参加急诊救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典型病例5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ISS评分在19~24之间,平均值22。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46例(其中痊愈出院44例,由于各种原因放弃后续治疗2例),成功率92%;死亡4例,病死率8%。结论快速诊断、抗休克治疗、减少急诊手术准备及手术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要求急诊医生技术知识全面,反应迅速,合理地统筹安排整个救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的抢救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采血至用血时间分别为(44.02±9.54)min、(35.52±8.36)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多发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ICU时血乳酸值和血红蛋白值、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时观察组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1例(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急诊CT时间、标本送检时间、护理交接时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CT时间、标本送检时间、护理交接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化创伤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护理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传统救治模式)和研究组(n=50,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抢救反应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院内急诊处理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简明损伤定级法-损伤严重程度(AI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急救处理的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应用在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救治中,能够实现损伤的早期控制,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9分的重度创伤)多发伤患者80例,依据其他急救分站和本院急救分站所实施的不同的急救创伤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创伤院前院内急救模式,研究组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天数、入住ICU和受伤至医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急救满意结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研究组受伤到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52-2853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科接治的68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诊外科护理,实施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及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8.2%,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加深研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