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8例AMI后并发PSVT(n=8)或AF(n=20)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后,继发静滴(0.5-1.0mg/min)维持,观察PSVT或AF转复窦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22例患者(PSVT8例、AF14例)用药后24h内转复为窦律(78.6%)。7例曾出现低血压,均经用升压药或减少胺碘酮剂量后纠治,轻度头昏6例,呕吐3例,静脉炎2例。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PSVT和AF临床疗效良好,其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胺碘酮微泵输注与常规静脉推/滴注用于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胺碘酮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抢救成功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微泵输注的21例为治疗组,常规静脉推/滴注的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负荷量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或微泵输注,若未转复,治疗组给予胺碘酮300mg微泵输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300mg静脉滴注,未能转复或心律控制不满意者再追加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比较两组的转复时间,追加用药例数和副反应(静脉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转复时间(30.5±2.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5±4.0)min,P〈0.01;治疗组在追加用药例数和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与常规静脉推/滴注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比较.微泵输注的起效快.操作简便.增加用药量少.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中,3小时内恢复窦性心律25例(83.3%),5小时内恢复窦性心律2例(6.7%),8小时内恢复窦性心律2例(6.7%),24小时内恢复窦性心律1例(3-3%);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胺碘酮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有效28例(93.3%),无效2例(6.7%),加用心律平后达目标心率;在静脉推注胺碘酮时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和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经减慢推注速度后逐渐缓解。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胺碘酮150mg、心律平70mg静注治疗PSVT各25例。首剂治疗无效者隔15-20分钟重复1次。结果:胺碘酮组23例PSVT发作终止,心律平组22例PSVT发作终止,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92%和88%(P〉0.05)。结论:静注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PSVT疗效满意,可作为抢救PSVT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的药物复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罗帕酮组的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首次复律成功率亦高于后者(P<0.05),但两组的总复律成功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胺碘酮组的总复律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PSVT安全有效,可作为室上速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药物复律及护理,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2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在心电监护下,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复律成功,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可经合理应用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胺碘酮及去乙酰毛花苷等成功复律,复律过程中未见明显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法。方法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9例),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mg,随后以1mg/min的滴速予以静滴;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0.4—0.8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房颤29例,复律成功14例;胺碘酮组30例,复律成功2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胺碘酮组复律平均时间为5.1h,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为3.5h。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28例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20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仍无效用微泵量静脉维持600μg/min,持续24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206±42)mg,转复成功率85.7%,副作用发生率14.2%。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房颤伴快心室反应的患者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科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科常用的4种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3月急诊科诊断的236例PSVT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法(对照组),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有效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有效转复率,迷走神经刺激法为17.86%,去乙酰毛花苷为56.45%,普罗帕酮为74.14%,胺碘酮为93.33%。三组药物复律与迷走神经刺激法复律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胺碘酮复律高于去乙酰毛花苷(P〈0.01)和普罗帕酮(P〈0.01)。转复时间:迷走神经刺激法最短,胺碘酮最长,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迷走神经刺激法3.57%,去乙酰毛花苷17.74%,普罗帕酮10.34%,胺碘酮13.33%。与迷走神经刺激方法比较:去乙酰毛花苷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胺碘酮、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律,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较高,去乙酰毛花苷次之,迷走神经刺激法最低。转复时间,迷走神经刺激法最短,胺碘酮最长。不良反应,短期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不明显,去乙酰毛花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上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A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复律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律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2组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后A组心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动过速,用药需考虑不良反应;胺碘酮起效慢,但疗效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31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1)和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胺碘酮复律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复律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150例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5~7 mg/kg,30~60 min内滴完,复律治疗,观察患者复律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1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服药后48 h内100例(66.67%)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为(967.04±366.16)ng/L,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组(1 182.04±298.34) ng/L(P<0.01);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后1h血浆NT-proBNP水平为(496.21±142.54)ng/L,明显低于复律前(967.04±366.16)ng/L(P<0.01);而未成功复律组血浆NT-proBNP水平复律前(1 182.04±298.34)ng/L,与服药后48 h(996.76±351.28) ng/L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心衰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病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11年1月在厦门市心脏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动过速患者1106例,分析各型心动过速的构成比,评价术中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长期随访观察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06例,男女比例为1:1,其中房室旁道型心动过速588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477例,房性心动过速41例。术中即刻消融成功1087例(98.3%,1087/1106),复发43例(3.9%,43/1106),其中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复发7例(1.5%,7/477);房室旁道复发33例(5.6%,33/588),左侧旁道复发16例(3.9%,16/302),右侧旁道17例(9.1%,17/186);房性心动过速复发3例(8.1%,3/41)。并发症发生率为1.5%(17/1106),主要为气胸6例,血气胸1例,肺栓塞1例,左颈皮下气肿1例,术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术后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例(0.2%),术后5d心源性猝死1例,为长期中风卧床者,为手术非相关死亡。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患者中,179例1次手术成功,6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发,其中4例因PSVT频繁发作行第2次手术,术后未再复发。仅3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后逐渐自行吸收。结论:对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与观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谢映伟 《华西医学》2010,(1):117-118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患者6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8例)。结果:连续用药治疗6个月显示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5%。治疗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3%、68%。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刘明  王伟 《临床急诊杂志》2013,(7):323-324,326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类药物普罗帕酮和Ⅳ类药物维拉帕米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急诊医学科2008-2012年68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进行治疗。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35~140mg在心脏监护的情况下缓慢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5~10mg在心脏监护的情况下缓慢静脉注射。心脏监护持续到转复后2h。结果: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的疗效无差异,严重不良反应维拉帕米较普罗帕酮发生率高。结论:对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个体化,权衡疾病的进展以及药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杨春  杨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38-1339,1342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次剂量给予150mg胺碘酮缓慢静注,随后0.5-1.0rag/rain微量泵维持;B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洋地黄甙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12h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30、60、90min转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心电图表现: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基础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7例(占39.53%)、24例(占55.81%),8例(占18.60%)、19例(占44.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比毛花洋地黄甙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