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不明的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胸痛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92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16例,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20例。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血管三联合成像(TRO-CTA)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胸部回顾性心电门控TRO-CTA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对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评价图像质量,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75例患者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50HU,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为优的节段占87.5%(840/960),图像质量为良的节段占9%(86/960),图像质量为差的节段占3.5%(34/960),165个节段未能评价。20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以上,共30个节段,28个节段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符,2个节段由于明显钙化而过度评价;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9例,非血管性病变4例,未见异常15例。结论采用心电门控TRO-CTA扫描方法一次增强扫描可同时获得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重组图像,可准确评价胸部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疾病,对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256排螺旋CTA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对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角度成像。评价扫描图像质量,并对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A在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准确度。结果100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优71例,良29例;主动脉及肺动脉、冠状动脉平均CT值>200 Hu,均符合诊断标准;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准确度为96.6%(142/147)。结论 256排螺旋CTA可将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信息清晰显示出来,为急性胸痛临床诊疗提供较客观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有急性胸痛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的空间解剖病变情况。结果:36例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左右支、主动脉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肺动脉栓塞5例,其他病变9例,正常4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可明确诊断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对于胸痛三联征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T,MS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6例作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53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33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9例,肺动脉栓塞2例,食道自发性破裂2例,气胸2例.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在11-13s内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胸部联合增强扫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对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对成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有2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17例,主动脉夹层6例。增强肺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1例,增强主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8例;平均扫描时间为(8.1±1.2)s,扫描范围为(26.28±2.73)cm。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扫描时间能在8秒内完成,对患者的肺动脉与主动脉进行图像诊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为30.77%;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为27.88%,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腔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7.93%,特异性为92.6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准确程度较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冠脉造影,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丽媛  池斌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31-73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病人的胸主动脉、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能力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疑诊胸部血管性病变的急性胸痛病人行64排MSCT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联合增强扫描,应用多种CT重建技术显示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30例患者未见异常,16例诊断为夹层动脉瘤,14例诊断为肺栓塞,3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怀疑血管性病变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桑雅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13
目的探讨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MSCT"一站式成像"检查,所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A组,6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58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2±2.19)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1±7.62)mS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01);两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χ2=3.521,P=0.318);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00HU,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无明显差异(t=0.733,P=0.467;t=1.636,P=0.107)。结论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对于低心率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 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61例胸痛三联检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辐射的有效剂量。结果120kV组与100kV组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辐射剂量的对比中,120kV组的辐射剂量大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两种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无影响,并且应用100kV 管电压扫描可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的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160 mm×0.5mm),采用智能自动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80~90ml(碘海醇350)。分别由2位专业医生测定肺动脉干层面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CT值并评价冠脉质量,冠脉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同时评价辐射剂量。结果: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01±57)HU,(397±49)HU,(331±31)HU。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共检出肺感染伴胸腔积液4例,肺癌1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心房粘液瘤2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2例。本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2±2.1)mSv。结论:本扫描方案可得到高质量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图像,对比剂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较低。适用于急性胸痛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65-166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及24例健康人群体检进行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胸部多合一"扫描均获成功,2例冠状动脉显示失败,2例肺动脉显示失败,共检出胸部血管性病变:冠状动脉48例、主动脉25例、肺动脉11例,检出肺内及纵隔病变21例。结论 Philips 64排螺旋CT"胸部多合一"扫描是临床诊断不明心血管病变及胸部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一种首选、及时、可准确定性的无创检查方法,同时对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乔婷  温学慧  缪颜嵘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21-123+16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7日~2017年10月27日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者在不同检查期间的心率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9例,占比11.11%;肺动脉栓塞8例,占比9.88%。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10例,占比12.35%;肺动脉栓塞7例,占比8.64%。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患者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满意度为96.30%,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病因的检出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似,且对患者的心率影响小,属于临床诊断急诊胸痛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