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去骨瓣减压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生存情况。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相比较,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低、生存情况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大面积脑梗死对内科治疗效果较差者及时转外科去骨瓣减压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内科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并分析GCS评分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方法4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经头颅CT扫描和APACHEⅡ、APACHEⅢ、GCS评分,并予降颅压及系统支持治疗,其中18例内科治疗,22例作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手术治疗22例中死亡13例,好转出院9例;内科治疗18例中死亡15例,好转3例。结论GCS评分≤5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GCS≥6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疗效,确定手术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因病情进行性加重,早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存活,其中4例经过康复,Barthel指数在60分以上。1例高龄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去骨瓣减压是抢救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手段,并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郑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68-1269
目的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指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5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20例,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17例,重残4例,死亡9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较重,进展较快,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部分患者内科治疗有效,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及时去骨瓣减压术往往不仅可挽救生命,而且可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卢群 《护士进修杂志》2013,(14):1277-1279
目的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并发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康复及训练。结果按GOS评分标准随访6个月:良好11例(68.7%),中残3例(18.75%),重残1例(6.2%),死亡1例(6.2%)。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生化方面探讨开颅减压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及乳酸的改变与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病人49例,分为手术组及内科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给予脱水、支持及神经代谢药物、亚低温等常规治疗,手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12h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全部病人均于发病后12h内、36、72、120h采取静脉血,测定NSE、S100蛋白及乳酸的含量。结果 手术组存活病人术后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t=2.53、3.04,P〈0.05),且达峰值后下降速度较快,与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27,P〈0.05);而血清乳酸含量手术组术后3d内下降检测值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P〈0.05)。术后死亡病人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水平较存活者明显升高(t=2.48、2.63,P〈0.05),而乳酸含量死亡病人达峰值后降低值明显低于存活者(t=2.22,P〈0.05)。结论 血清中的NSE、S100蛋白及乳酸含量的变化可以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头颅CT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外伤后即出现梗塞者14例,手术后出现者3例。左侧5例,右侧9例,双侧3例。1例保守治疗,2例放弃治疗,1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6个月后有16例获得随访, 按GOS预后评分标准判断,恢复良好1例(6.3%),中残4例(25.0%),重残4例(25.0%),植物生存2例(12.5%),死亡5例(31.3%)。结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极差,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死亡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传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结果证实,60岁以下患者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功能预后且不增加严重残疾率。因此,去骨瓣减压术被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作为Ⅰ类B级证据推荐。本文就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中18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组),另18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死亡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8.9%),中残/良好率(5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0例大面积脑梗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实施手术的时机.方法对我科近三年来20例大面积脑梗塞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例中14例生存,6例死亡,6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效果良好,早期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侯晓峰 《中国临床康复》2014,(11):1793-1798
背景:外科手术方法能够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升高、脑组织肿胀、脑干压迫等病变,解除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为内科治疗争取时间,降低致死致残率。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0-55岁。均进行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术后随访,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疗效分优、良、中、无变化、差5个标准等级。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时,37例患者外科治疗总有效率89%,其中优5例(14%),良15例(41%),中13例(35%),无变化4例(11%),无加重者。头颅CT复查脑梗死患者31例,但其中19例患者梗死灶范围明显减小,尤其是皮质重新密度深,生活能自理12例的脑皮质恢复活性。术后随访1年,3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剩余6例因联系方式失效而失访。23例远期疗效满意,能从事一般工作和简单劳动,2例发生对侧脑梗死,病情加重。表明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可作为治疗大部分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建清  盖延廷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0-1852
[目的]探讨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GOS 5分)62例,中残(GOS 4分)53例,重残(GOS 3分)32例,植物生存(GOS 2分)12例,死亡(GOS 1分)64例.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年龄、脑疝与否及手术减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因素.伤后1.5 h内完成手术减压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31例(13.9%)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占74.2%(2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高,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效果确切,手术减压时间是唯一可控制的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发病后1.5 h内手术减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手术对照组和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in-dex(BI)和中国卒中评分(Chinese stroke scale,CSS)。结果: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失访1例;治疗后1个月两组BI和C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15分,行保守治疗后颅内压呈不可控上升,患者影像学表现、临床体征未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但均有GCS评分降低(均未低于6分)。12例患者的家属选择手术治疗,8例患者的家属选择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差异不明显,但手术患者的早期恢复(GCS评分≥13分)优于非手术患者。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便于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联合外科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干预,其他3组分别行外科手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或联合治疗。结果与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坏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手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BrdU、BDNF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0.05)。结果显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可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