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我院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消化道出血464例,其中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大出血行手术治疗2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1~71y,平均58y。所有病人均有反复出血,并出现急性大量失血达1000ml以上,有血便,而无腹痛等前驱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休克表现,出血病程为40d~17a不等,以1a内最多。考虑小肠出血者17例行胃镜、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发现病变部位。9例行腹腔内选择性血管造影,有6例确诊为消化道血管畸形,其中,引流静脉排空延迟3例,引流静脉早期充盈(动静脉瘘)2例,出现肠异常血管丛5例,造影剂外溢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2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行肿瘤完整性切除,18例于切除肿瘤后行温热蒸馏水浸泡腹腔.术后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21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 73个月,失访2例.出现肝转移2例,腹腔复发4例(1例死亡,3例仍存活).结论 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小肠间质瘤瘤体巨大,具有高度恶性危险度和易发生腹腔种植和肝脏转移的特点.诊断首选DSA检查,不但可以早期诊断出血原因,同时可以确定病变位置.以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小肠间质瘤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  唐艳  陈翠 《中国医刊》2001,36(5):52-53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1 7岁。 3小时前 ,赛跑结束后约半小时突然感腹部不适 ,继而大量便血 ,以暗红色血液为主 ,每次约 80 0~ 1 0 0 0ml,数小时内连续便血数次 ,渐以鲜血为主。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急入院给予抗休克、输血、止血治疗 ,并行腹部B超、钡灌肠等检查 ,未明确出血原因。保守治疗 1天余病情恶化 ,出现全身浮肿。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提示回肠中末段病变。查体 :T3 7 2℃ ,P95次 /分 ,R2 6次 /分 ,Bp90 /60mmHg。精神萎靡 ,贫血貌 ,眼睑、面颊、口唇、四肢均明显水肿。腹平软 ,无压痛 ,反跳痛 ,无移动…  相似文献   

4.
应用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诊断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10例,发现病变者7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小肠血管病变4例,胆道出血1例。6例作了手术,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者5例。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能很快明确诊断 ,并能行胃镜下止血治疗。结肠出血大都能在肠镜下明确诊断 ,而小肠出血诊治较困难。为探讨小肠出血诊治方法 ,对我院住院患者中 11例黑便患者经胃镜、肠镜或胃肠钡餐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行血管造影 (DSA)检查明确诊断小肠出血的 10例病例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8月间在我院住院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小肠出血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 5岁 ,平均 6 4 4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4h。临床主…  相似文献   

6.
7.
柳旦  蒋江营 《华中医学杂志》1999,23(2):79-79,82
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腹部少有阳性体征.笔者总结近10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就其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认为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粘膜下恒径小动脉出血,属于先天性消化道粘膜下血管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间歇性呕血或便血,诊断应选择胃镜,纤维结肠镜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中分段小肠肠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病灶楔形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和出血部位血管缝扎。也可以先局部出血部位硬化剂治疗或电凝治疗,以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主因"黑便、心悸、乏力1 d,鲜血便16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黑色稀便3次,伴有心悸、乏力、大汗,并晕倒于地,于入院前16 h排鲜血便,伴肢体抽搐、大汗,估计2次出血总量约2 000 ml。在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HGB 48 G/L,给予输血、补液及扩容等治疗(具体  相似文献   

11.
崔小玲  胡乃中  许勤 《安徽医学》2010,31(4):339-342
目的探讨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而转外科治疗的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经消化内科治疗无效而转外科进一步治疗的128例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胃癌出血居首位,显著高于青年组(χ^2=4.309,P=0.038)和中年组(χ^2=8.611,P=0.003),青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第一位,显著高于老年组(χ^2=7.559,P=0.006),有内镜下近期活动性出血征象的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中占61.54%,出血量估计值在中重度的占80.99%;接受手术治疗110例,术后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17例,死亡2例,手术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χ^2=7.523,P=0.047)。结论男性、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重度出血以及消化性溃疡合并内镜下近期活动性出血是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手术为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较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因OGIB而行DBE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103例患者共行116次DBE检查,86次经口进镜,30次经肛进镜。DBE总共检出阳性病灶66例(64.1%)。28例(27.2%)患者接受手术探查或治疗,最终有94例明确诊断。本组患者最常见病变为小肠肿瘤32例(31.1%),其次为血管畸形23例(22.3%),其他有单纯性溃疡10例(9.7%)、克罗恩病7例(6.8%)、憩室5例(4.9%)、过敏性紫癜腹型5例(4.9%)等。病灶位于常规胃镜能检出部位4例,近段小肠(十二指肠三、四段及空肠)58例(56.3%),远段小肠(回肠)31例(30.1%),空回肠同时病变1例。近段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于远端小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肿瘤和血管畸形为OGIB最常见疾病,近段小肠病变较远段小肠多见。DBE对OGIB诊断价值较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邓睿  贾蓬勃  王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88-1189,1201
目的:探讨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对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大出血32例患者行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手术,其中ChildA级者4例,B级12例C级16例。结果:经随访1~7年,31例中26例无并发症发生,生存质量较高;1例术后近期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手术后1年死于肝衰;1例术后3年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在随访中出现腹水。本组出血控制31例,出血控制率为96.88%,3~5年生存率为90.63%。结论: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431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 对1431例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27.4%),结肠息肉(20.5%),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16.1%),炎症性肠病(6.1%),结肠炎(3.1%)。结、直肠癌在老年、中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年组肛周病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组中以息肉、炎症性肠病及肛周疾病为多见。结论 结、直肠癌、结肠息肉、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等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和性别与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3例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中有10例行急诊胃镜检查,4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1例通过剖腹探查而得以诊断;有6例接受手术治疗,4例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治愈17例(73.9%),死亡6例(26.1%)。结论: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及原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防止再出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5岁.主因"黑便1 d、呕血 2 h"于2006年12月20日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排黑便1次,量约400 mL,2 h来呕鲜血2次,总量约500 mL,伴头晕、心悸、中上腹不适,无腹痛、晕厥、胸痛等不适.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近期服用阿司匹林.否认肝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53/93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0次/min,外周淋巴结未触及,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结膜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2~3次/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大小及近期出血征象等。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喷洒药物、注射治疗、热凝治疗、机械止血和联合止血。结果: 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Ia~Ⅱb级,214例患者(96.0%,214/223)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其中34例(15.2%,34/223)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0.7%(180/223),因内镜治疗不成功而手术或死亡共17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06/223)。Rockal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0/50)、95.7%(156/163)和100%(10/10)。注射肾上腺素和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6%(137/148)和77.6%(38/49),再出血率分别为14.2%(21/148)和18.4%(9/49)。联合治疗占二次内镜治疗的65.0%(13/20),治疗成功率为61.5%(8/13)。结论: 内镜下止血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急救治疗方法;Forrest Ia~Ⅱb级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Rockall低危组通过内镜治疗均可止血,Rockall评分对内镜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引起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三发性三种.本例患者因间断便血3 d入院,胃镜示十二指肠体溃疡伴出血,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期间发现高钙血症,低磷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甲状旁腺扫描示甲状腺左叶下方近峡部甲状旁腺腺瘤.既往2年前因肾癌行一侧肾切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消化系统表现常见,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诉的极少,国内未见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最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最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最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