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葛凤  高燕  崔岩  滕玥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25-527
目的:探索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3-05EICU的成人(≥18岁)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结果:6h复苏液体量及24h复苏液体量;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进行的EGDT可以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PICCO监测,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心静脉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液体复苏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和PaO2/FiO2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O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则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进行治疗,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复苏6h和24h后患者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肺水肿的发生率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复苏6h后,研究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40.0%、35.0%,对照组分别分35.0%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11,P0.05);复苏24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85.0%、85.0%和50.0%、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29,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3,10.98,11.26,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结论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能够较好地指导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活血化瘀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07-201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泰州市中医院ICU住院的23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活血化瘀组,两组均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活血化瘀组则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早期复苏目标(EGDT)达标率、治疗前及治疗6h、24h血小板和D-二聚体值变化、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变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Marshall标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结果:活血化瘀组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常规治疗组血小板则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化瘀组D-二聚体在治疗24h后出现明显下降,与治疗6h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6h及24h乳酸值均出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活血化瘀组降低更加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血化瘀组6h及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GDT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活血化瘀治疗,可以减少病理性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改善组织灌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及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收治的71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37)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n=34)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800 ml/m2。观察两组患者6 h及24 h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90 d存活率。 结果6 h及24 h平均液体复苏量,研究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6 h及24 h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对照组均多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血乳酸(4.79±1.95)mmol/L,研究组(3.44±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24 h血乳酸清除率对照组19.79%±8.95%,研究组48.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01.22±44.77) h,研究组(74.71±20.25) h (t=2.234,P<0.05);ICU住院时间对照组(11.3±2.1)d,研究组(7.4±1.9) d(P<0.05)。在ICU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7.0%),研究组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6%),两组患者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90 d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 结论长期COPD的患者往往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GEDI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明显降低患者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开展液体复苏,对照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中心静脉压(CVP)开展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氧合指数、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6 h后,两组患者液体总入量、ScVO2、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水平为(2.47±0.7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和乳酸水平为(2 518.67±189.34) mL、(0.69±0.43)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79.84±348.67) ...  相似文献   

11.
刘刚  梅莉芬  施建设  张诚华 《临床荟萃》2011,26(18):1586-1588
目的评价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对照组),CVP目标值≥12mmHg(1mmHg=0.133kPa)和试验组,ITBVI目标值≥850ml/m2。统计每例患者前5天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28天病死率。结果 ITBVI组前5天的液体入量明显少于CVP组,(16 567±971)ml vs(19 072±1 232)ml(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CVP组,分别为(5.05±1.67)天vs(5.94±1.38)天(P〈0.05),和(7.74±1.80)天vs(8.70±1.69)天(P〈0.05);28天病死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使用ITBVI指导液体复苏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 in fluid resuscitation of septic shock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urvival outcomes, 68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ultrasound + PICCO group and PICCO group.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lood lactic acid (BLA) was cleared,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and oxygenation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ll patients. The oxygen binding index,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 and CVP in the ultrasound + PICCO group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ICCO group, while BLA,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total fluid resuscitation input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and shape change index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The combination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and shape change index had higher clinical value than each alone in predicting the death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with PICCO is better at guiding fluid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nd has a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with respect to the survival outcome of septic shock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中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晶胶比例。方法将2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高晶胶比组(13例)和低晶胶比组(16例),观察ICU住院日、复苏液体量、复苏前及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室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及血乳酸。结果两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均改善,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两组CI、GEDVI、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56、0.17;1.18、0.17、0.82;1.25、1.35、0.42,P均>0.05);两组EVLWI、BNP、P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0、2.57、4.43;2.39、3.53、3.74;4.12、2.77、3.11,P均<0.05);复苏达标后即时、24h低晶胶比组血乳酸均低于高晶胶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3.78,P均<0.05);两组液体量、ICU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61,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宜采取低晶胶比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测定的数据,将39例早期目标性治疗达标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低EVLWI组(EVLWI≤7 ml/kg)和高EVLWI组(EVLWI>7 ml/kg)。比较两组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后第3天APACHE II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时间、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与低EVLWI组比较,高EVLWI组(EVLWI>7%)老年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后乳酸水平及第3天APACHE II评分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19、3.31、2.11,P均<0.05),但两组的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08,P>0.05)。结论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EVLWI过高将导致明显的危害,应当动态监测EVLW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乳酸清除率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乳酸清除组(A组)和ScvO2组(B组),每组30例。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住ICU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并检测和比较死亡及存活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24、72 h的血清乳酸浓度。结果2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24、72 h的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的脓毒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浓度可能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清除率用于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可堪比ScvO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 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压(IAP)、心室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小时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平衡组缩短(t分别=2.04、2.26,P均<0.05)。 CRR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容量复苏后24 h、48 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t分别=4.00、4.43;2.13、2.90;3.03、3.68,P均<0.05),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t分别=2.84、2.25,P均<0.05),BNP在48 h低于正平衡组(t=2.13,P<0.05)。结论 SAP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