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约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中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并进行干预,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案治疗,观察半年后2组治疗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HbAlc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药师干预优化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136例行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68例)采用临床药师参与胰岛素用药指导,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病人对胰岛素使用认知水平、胰岛素保存及使用依从性、血糖水平、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差异。结果观察组胰岛素名称、胰岛素种类、保存方法、针头规格、注射前注意事项、注射方法、注射中注意事项、针头使用、进餐时间、低血糖自救评分、MMAS-8评分、胰岛素使用依从性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研究期间病人出现惧怕胰岛素注射、低血糖、注射部位皮肤异常、注射时疼痛和针尖漏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指导可提高对胰岛素使用认知水平和用药依从性,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30例Ⅱ型糖尿病,年龄60~80岁,口服降糖药失败后以传统的胰岛素注射器治疗和应用胰岛素注射笔(NOVO—penⅠ)治疗作对照研究的结果。在餐前及餐后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情况下,传统的胰岛素注射器治疗有6例发生低血糖,而胰岛素注射笔治疗无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发现胰岛素注射笔治疗和传统的胰岛素注射器治疗相比,胰岛素用量减少,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5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会接受胰岛素治疗,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1.1%[1]。在临床工作中,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直接导致了患者治疗效果差,致残、  相似文献   

5.
李长玉  王泰山 《医学综述》1996,2(9):486-487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和口服降糖药疗程的延长,磺脲药继发性失效者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也不断增多,大约有20%的型糖尿病最终需要短期或终身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未能及时应用,延误了病情,加速了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了在门诊或家庭能够准确地开展胰岛素治疗,将治疗技术简单化、群众化,使广大患者能够在家庭进行胰岛素治疗,作者运用基础量加调节量的方法,制定了糖尿病患者家庭胰岛素治疗剂量调节表。基础量由医师确定;按照空腹血糖22.4mmol/L(400mg/dl)给40个单位,16.6mmol/L(300mg/dl)给30个单位。11.2mmol/L(200mg/dl)给20个单位,分2…  相似文献   

6.
蒲夏杨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77-77
目的比较2种胰岛素药物用于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在保持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每天睡前加用地特胰岛素,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周期为12周,12、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HbA1c、2 h BG均较入院前化验指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FBG、HbA1c、2 h BG下降进一步明显,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用2种胰岛素后,两种药物在降低患者血糖和用药安全性方面不具差异性,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均寿命在延长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全世界约有 1.2 5亿糖尿病(DM )患者 ,我国的DM发病率已由 70年代的 1%上升至 3%以上[1] ,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方法:针刺组刺胰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穴,治疗前后测空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可提高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胰岛素抵抗(IR)患者对子代的影响。方法:老年Ⅱ型糖尿病IR患者其直系第1代子女组与健康老年人及其直系第1代子女组各34例,分别检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SG)、胰岛素(InS)、C肽(C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h)、低密度脂蛋白(LDL-ch)、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及餐后2h血糖(SG2)、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主导慢病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与研究组(6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疗服务,研究组采取临床药师为主导的慢病管理服务.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主要指标控制情...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CSII组206例,MDI组18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CSII组较MD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5),且胰岛素用量较低(P<0.05),血糖漂移幅度较小(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MDI组比较,CSII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更少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从而降低了体质量的增加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门诊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龚海英  唐志浩 《广西医学》2007,29(7):989-991
目的 探讨在门诊用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62例初诊2型糖尿病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可溶性人胰岛素,两组均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监测血糖.结果 两组主要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肽、胰岛素分泌曲线变化相类似,1、2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01),3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下降(P均<0.05);2个月后两组分别有45.16%和41.92%仅饮食和运动治疗仍可维持血糖达标控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比可溶性人胰岛素疗效好、更安全、依从性高,是门诊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一种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类药物用至足量后血糖控制不佳而改用胰岛素疗法后续用格列美脲的作用.方法 80例口服足量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均改用格列美脲(3 mg,1次/d)8周,如血糖仍不达标者再改用胰岛素疗法(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U,2次/d).随机分为续用格列美脲组和不续用格列美脲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变化.结果 治疗28周及48周时,两组FPG、2hPG均较用胰岛素前明显下降.从第8周到28周,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2±1.1)%降至(7.9±1.0)%,并于48周进一步降至(7.1±0.6)%,不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1±1.0)%降至(8.3±0.9)%,但48周时HbA1c为(8.4±1.1)%.结束观察时续用格列美脲组日用胰岛素量比不续用格列美脲组少,分别为(0.21±0.12)U/(kg·d)和(0.34±0.13)U/(kg·d).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续用格列美脲组9例,不续用格列美脲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在改为胰岛素治疗时,续用格列美脲药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4.
赵伟河  田永红 《中原医刊》2006,33(10):14-1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30d,治疗前后观察空腹和餐后2h血糖、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可以更好的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胰岛素强化联合辛开苦降方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3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检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后,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组(A组)和强化组(B组),两组均每天4次行“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患者未服任何其他药物,A组加用中药辛开苦降方,治疗4周后两组均停用胰岛素,其他治疗不变继续治疗4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B评价胰岛B细胞的功能。结果:经过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药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症状积分、HOMA—IR和HOMA—IAI改善程度好于强化组(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辛开苦降方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B细胞功能的保护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刘霞 《海南医学》2014,(10):1429-1431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C肽水平、餐后2h血清C肽水平和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空腹血清C肽水平、餐后2h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观察组人均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且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优劣性。方法将6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和MSⅡ组进行治疗,测量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记录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Ⅱ组更短,CSⅡ组胰岛素用量比MSⅡ组更少,且CSⅡ组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明显少于MSⅡ组。结论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大大缩短了控制高血糖时间,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吕颖  谭吾源  费美姣 《浙江医学》2005,27(4):246-2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脂肪肝组与无合并脂肪肝组,分别采用酶法及放免法测定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糖(FB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合并脂肪肝组比较,血TG、LDL、FINS、HOMA-IR增高(均P<0.05),HDL下降(P<0.05),TC、FBS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施壮炎  林少达 《广东医学》2000,21(8):651-6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含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组(40例)与正常血压组(15例)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以血压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基本相同,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降低;血压分别与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性正、负相关。结论:高胰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