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岁。生后即全身青紫。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趾,经皮氧饱和度(SpO2)为56%,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右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C/T:0.58。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完整,右心室腔小,三尖瓣瓣环直径7.8mm,右室流出道至肺动脉无血流信号;房间隔缺损(ASD)9.0mm,动脉导管未闭(PDA)5.0mm。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钠素(ANP)特异性放免分析方法,测定了3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实验组)和9例无心、肺疾患的普胸患(对照组)的右房、肺动脉血浆ANP的含量,并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血浆A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血浆ANP水平与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及心内缺损大小呈正相关;(3)实验组血浆ANP水平右房高于肺动脉(P<0.05),表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血浆ANP水平升高,与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其右房可能是ANP分泌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以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方案,对26例行右心导管术的患者,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功图:①对肺动脉压进行定性、定量检测;②比较取样容积置于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的测值有无差别。结果:肺动脉尖三角形血流频谱伴反向血流是肺动脉高压的特征;加速时间<100ms,加速时间/右室射血期<0.30,右室射血前期/加速时间>1.1 提示肺动脉高压存在,用加速时间<100ms检测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2.3%,准确性为96.2%;将取样容积置于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所测右室收缩时间间期值无统计学上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评价右心室射血期肺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参数估测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6条健康犬及25例先心病患儿。1.在右心室正性肌力及改变前后负荷干预下,观察实验犬血流频谱最高速度(Vp)、加速时间(AT)、平均加速度(Am)及Vp2/AT等肺动脉射血期脉冲多普勒参数与右心室dp/dtmax的关系。2.测算先心病患儿上述各肺动脉射血期血流频谱参数并与心导管造影术中右室dp/dtmax测值比较。结果1.实验犬中仅Vp及Vp2/AT在右心室正性肌力及前后负荷干预下始终与右室dp/dtmax呈高度相关。2先心病患者肺动脉血流Vp、Am及Vp2/AT与右心室dp/dtmax成非常显著相关。结论右室Vp及Vp2/AT可用于右空心肌收缩力的估测。  相似文献   

5.
任瑞芳  孟星星  李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165-1167,F000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PW)、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心功能。方法:选取3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PW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及A峰。并计算E/A比值。通过三尖瓣上返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TDI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Em。测量右室侧壁处等容时间(ICT)、舒张时间(IR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心脏运动指数(MPI)。所有测值均进行肺心病组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肺心病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肺动脉收缩压增高。②肺心病患者右室侧壁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Em/Am)比值减低。③肺心病患者右室肌等容时间(ICT+IRT)延长,射血时间(ET)缩短,心脏运动指数(MPI)增加。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及TDI技术通过检测三尖瓣返流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还可以通过舒张期三尖瓣下血流频谱,TDI技术对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运动、心肌运动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杨涛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4):331-331
患者,男,8岁。无明显体征,学校体检偶然发现杂音,来我院就诊。听诊:心前区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采用菲利浦非凡彩超仪探查:右室增大,左冠状动脉起始段增粗(7mm),房室间隔未见明显连续回声中断,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未见明显通道;各瓣膜厚度、弹性、开放幅度未见导常。CDFI显示:最初于右心室内见一束五彩镶嵌血流,来源不明,室水平未见分流。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型,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03%,本院自1987年以来仅见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以动脉导管未闭入院。该息平素易/感冒,耐力稍差,无紫组史、晕厥史及心衰史。查体:血压16/gKPa,心前区轻度隆起,胸骨左缘第三、互助问可触及双期连续性震颤,并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周围血管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心脏像所见:肺血增多,主动脉结正常,肺动脉段凸,左心缘国隆,心胸比率0.49;心动超声检查: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见一管状交通,77s…  相似文献   

8.
张继红  汪晓蜜  吴社谋 《西部医学》2014,(12):1689-169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肺血减少型先心患儿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前后肺血管发育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的共100例肺血减少型先心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其术前肺动脉前向血流的有无分为狭窄组74例和闭锁组26例;另根据年龄(≤3岁和≥3岁)再分为婴幼儿组与儿童组各50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各组问患儿手术前后肺动脉内径与经皮血氧饱和度,评价肺动脉发育状况.结果 ①100例患儿术后左、右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宽,其肺动脉内径变化率分别为(25.28±3.15)%(右)、(20.48±2.28)%(左),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亦显著上升.②手术前后闭锁组两肺动脉内径均显著小于狭窄组,术后两组患儿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均P<0.05);闭锁组患儿肺动脉内径变化率两肺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手术前后婴幼儿组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小于狭窄组(均P<0.05).术后两组患儿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均P<0.05,两肺动脉内径变化率婴幼儿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肺血减少型先心患儿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前后肺血管发育情况,及肺血管手术前后发育情况改变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彬 《微创医学》2001,20(1):110-1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1天。因生后出现口唇、指趾青紫,心前区闻及杂音而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差,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双期杂音。超声检查采用HP2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5MHz。患儿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经胸骨旁、心尖部及剑下探查各切面,重点探查心尖四腔心及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三尖瓣、肺动脉瓣情况。超声检查:二维超声(2DE)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右房及左房、左室扩大,右室内径较窄小,发育不良。三尖瓣位及肺动脉瓣位分别呈条索状强回声,无瓣叶启闭活动。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发育尚好。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叉处见异常沟通,宽3mm,长4mm。房中部回声中断约7mm。室间隔上段回声脱失5mm。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舒张期三尖瓣口未见过瓣血流;收缩期肺动脉瓣口未见过瓣血流。右室内未见血流信号;室水平未见过隔血流。收缩期及舒张期导管水平见花五彩分流束,自降主动脉至肺动脉,并探及连续性湍流频谱。收缩末期至舒张期房水平见右至左蓝色过隔血流束并探及湍流频谱。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闭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藏族,牧民,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于2012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2年前曾诊断为“肝包虫病”,不规则药物治疗1年后未再进行任何治疗,有牛羊犬密切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20次/ 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右上腹部压痛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右室流出道增宽,于右室流出道内主动脉根部前方探及6.7 cm ×4.5 cm 大小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欠规整,内部呈“蜂窝状”改变(图1- A)。三尖瓣隔叶开放时偶可触及包块边缘,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另于右心房外侧缘探及18.0 cm ×12.1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清,壁厚,部分呈“蜂窝状”改变,该包块与心缘边界清晰,随心脏搏动对右房略有挤压(图1- B)。CDFI:三尖瓣 E 峰血流速度1.3 m/ s,返流速度3.7 m/ s,压力55 mmHg,估测肺动脉压为70 mmHg。左心功能:EF 43%,Fs 23%,SV 33 mL。检查提示:(1)右心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流出道包虫;(2)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血流速度增高;(3)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4)左心功能低下;(5)纵隔巨大包虫。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大,于肝左叶前缘探及3.4 cm ×1.8 cm 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差。于外缘探及8.2 cm ×5.8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不规整,其内呈“蜂窝状”改变。并于肝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不均质较强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部分后伴声影,大者6.9 cm ×4.6 cm。检查提示:肝大、肝内多发性包虫(部分钙化)。行胸部 CT 平扫示:纵隔结构紊乱,前、中纵隔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其内见多个分隔征象,边缘见不规则线样钙化;心脏明显受压向右侧移位,右心室显示欠清晰(图2- A);肝脏实质密度减低,比例失调,肝左叶明显增大,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同一平面右叶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后缘见蛋壳样钙化(图2- B);肝左叶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钙化,内见空腔阴影(图2- C);肝裂部见2枚大小不等类园形低密度影,几近完全钙化。诊断意见:(1)前、中纵隔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其内见分隔,部分边缘钙化,考虑包虫;(2)弥漫性肝病,肝脏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部分钙化,考虑包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量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室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与测量反映收缩的时间指标作对比性研究,探讨其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常规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脉冲TD1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a)及前瓣瓣环收缩期射血时间(ET)、局部射血前时间(PEP)。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前瓣瓣环的中、重度组Sa较对照组相比减低(P〈0.05);后瓣瓣环重度组Sa较对照组相比减低(P〈0.05)。时间指标:中度组及重度组的PEP延长、ET缩短、PEP/ETI-b值升高(P〈0.05)。结论脉冲TD1测得的Sa、ET及其PTP均能反映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冯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9):1083-1084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估。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研究组)右房室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射血分数、三尖瓣返流量和速度、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并以34例同年龄的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相似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直接检出右房、右室附壁血栓各1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血栓7例。研究组患者右房长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主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0.01);其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而右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无创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右心负荷,能检出肺动脉内大块血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杨氏模量(E)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慢性肺心病病人和38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前壁厚度(RVAWd)、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将慢性肺心病病人分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3.99-9.31kPa)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9.31kPa)。应用数字化超声工作站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获取右室游离壁心肌中间段长轴应变曲线,以及收缩期应变峰值(pss)并计算杨氏模量(E)。结果:肺动脉高压各组与对照组E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E在肺动脉高压各组有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肺动脉高压组右室游离壁中间段PSS显著下降,肺动脉高压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RVAWd明显增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肺动脉高压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以RVEF、RVSV表示的心脏收缩功能在正常对照组与肺动脉高压各组以及肺动脉高压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tissue Doppler echoeardiography,TDE)测定的心功能力学指标E评价慢性肺心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能更客观地反映心肌本身的生物力学特性,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室收缩功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获得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其心功能的相关参数.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63例胎龄20~42 w正常胎心各腔室径线、各瓣膜口峰值血流速度和主(肺)动脉加速时间、射血时间及其比值、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左(右)室短轴缩短率等.结果①胎儿时期心脏各腔室大小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增大,右室>左室,结构上右室占优势;②各瓣口峰值血流速度随胎龄增加而升高,左室低于右室;③二、三尖瓣口血流E峰<A峰,E/A<1,心室舒张顺应性低下;④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及AT/ET短于主动脉,肺动脉压高于主动脉压;⑤心脏每搏量及心排血量与胎儿生长发育呈正相关;⑥左右室壁厚度无显著差异;⑦各参数汉族与壮族无差异.结论了解正常胎心结构及功能,对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晓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40-1141
目的观察高血压右心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12月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病例选择同期无心血管疾病史健康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2.0-2.5 MHz,二维或M型超声测量右室前壁厚度、右室腔内径,用多普勒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T)、肺动脉射血时间(RVET),计算PAT/RVET比值。每个指标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结果二维及M型超声测量观察组右室腔内径为(24.23±4.12)mm,较对照组的(18.34±3.77)m m增大(P〈0.05);2组右室前壁厚度分别为(3.34±0.66)mm、(3.41±0.6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测量观察组PAT(95.28±15.02)ms、PAT/RVET比值0.29±0.11小于对照组的(124.91±21.11)ms、0.38±0.1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右心室改变,超声心动图技术简便、安全、无创、重复性好,能准确发现右心室及肺动脉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前后及中期随访中的左右心室功能变化。 方法 对 14例患儿术前 ,术后 2 4h及 3个月进行超声检查。左、右室容积采用单面面积 长度法计算 ;测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各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减少 ;右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大 (P <0 0 5 )。随访中除左室射血分数维持于正常水平外 ,余上述左室指标均继续减少 ;上述右室指标继续增大 (P <0 0 5 )。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减轻左室容量负荷 ,中期随访左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 ;右室功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女,7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3个月,加重1周来诊.查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心率120次/分,血压80/120mmHg.心脏彩超检查:左室长轴切面示:右室流出道及右室内径增宽;大动脉短轴切面示:左肺动脉内径增宽,起始段内见一中等回声团块(1.6cm×3.3cm),边界清,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CDFI):收缩期左肺动脉内见窄束彩色血流沿中等回声团块边缘通过.超声诊断:左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造影检查示:左肺动脉起始部可见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远端血管显示欠清,肺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7.0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观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肺动脉径线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用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低氧建立PAH大鼠模型。于未缺氧时(基线)及缺氧后第1、2、3、4、5周利用MR(Bruker BioSpec 7.0T)进行心脏成像,分别测量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RPA)、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LPA)直径,并计算其与同层面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直径之比(MPA/AA、RPA/AA、LPA/AA);四腔心位右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RVmax)与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LVmax)之比(dRVmax/dLVmax),右室舒张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进而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每只大鼠均行右心导管术获取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RVSP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1周大鼠RVSP即较基线升高[(29.92 ± 1.94)mmHg vs.(41.55 ± 3.14)mmHg,P<0.01],后每周逐步升高,MPA、dRVmax/dLVmax及RVESV、RVEDV逐渐增大(P<0.01),RVEF在缺氧第2周显著降低(P<0.01)。MPA/AA、dRVmax/dLVmax、RVEF与RVS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573、0.700、-0.760,P均<0.01)。结论:7.0T CMR可敏感地观察到PAH大鼠病程进展中肺动脉及右心形态功能的改变,为研究PAH的演变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分别在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血流,在右室流出道切面探查主肺动脉血流,测量主动脉及主肺动脉血流峰值(Vmax)、射血时间(VET),并在取样求平分别测量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计算左、右心排血量(Qs,Qp)及左向右分流量(L-Rshunt),与Fick法计算之Qs、Qp及L-Rshunt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所测Qs、Qp及L-Rshunt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大于0.2、0.2和0.5。同时发现在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取样较在左室流出道、二尖瓣口,右室流出道等部位取样更为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闭锁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方法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4例紫绀型先心病肺动脉闭锁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后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7d、1年观察右心室(RV)与肺动脉(MPA)连接状况,测定重建后右室流出道各截面的直径,右室、肺动脉吻合口的宽度、血流速度和压差,从而评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况。结果 重建术后1年,4住患者均存活,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于术后7d、1年检查示肺动脉瓣膜关闭良好,无明显返流,跨瓣压差小;全部带瓣管道通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先心病肺动脉闭锁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