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考察新型市售静脉输液包装容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透光率、适应性和吸附性,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检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多层共挤输液袋和聚丙烯输液瓶的透光率;以温度适应性试验和抗跌落试验考察3种包装容器的适应性;选取4种常见药品头孢呋辛钠、盐酸胺碘酮、硝酸甘油和紫杉醇,评价该3种包装容器对其的吸附性.结果 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透光率平均值为(95.20±0.55)%,优于多层共挤输液袋和聚丙烯输液瓶;适应性要优于多层共挤输液袋;对4种常见药物未见明显吸附.结论 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具有透明度佳、适应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存不同包装的加药输液瓶口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中心所加药物分别为头孢硫脒、注射用川芎嗪、维生素C和山莨菪碱的玻瓶输液200瓶(A组)和直立式聚丙烯袋(可立袋)装输液200瓶(B组),A、B组分别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A、对照组A及观察组B、对照组B,每组各100瓶,观察组加药后用卷装医用输液瓶口贴封存瓶口;对照组则用消毒棉球蘸安多福(PVP-I)覆盖。分别在10、20和40 min于瓶口开启处取样菌培,比较二组菌培阳性率,续接后观察并记录二组输液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护士操作耗时及耗材。结果观察组A、B消毒均确切有效,与对照组A、B菌培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续接后A、B组输液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A、B护士操作耗时明显缩短(P〈0.01),耗材也有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医用输液瓶口贴对当前两种主流包装输液加药后封存瓶口消毒效果均有效可靠,且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节约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照药包材生物学评价标准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菌内毒素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热原试验,分别对三批样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3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 3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作为药包材用于临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聚丙烯可立袋、非PVC复合膜软袋4种不同材质包装常用大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中国药典》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配伍后Oh,4h,及通过输液器后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不同材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4种材质包装的常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比空白输液显著增加,不同材质输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合格的输液器具,可大大减少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15种药物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玻璃输液瓶)中的吸着性.方法 将15种药品溶于上述3种不同材质容器的输液中,分别于混匀后的0,1,3,24,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当药物于输液中混合48 h后,其中药物的含量与0 h相比:①在PVC输液袋中,胺碘酮、氯丙嗪和表柔比星的含量下降至76.76%~89.84%之间;②在M312C非PVC输液袋及玻璃输液瓶中,除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药物含量的下降均小于10%.结论 PVC输液袋会对一些药物有吸着,临床应避免这些药物在PVC输液袋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临床常用的加药浓度,制备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同3种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在5%葡萄糖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输液中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建议临床将注射用尿激酶与肝素钠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8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100 ml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中,于混匀后的0h,1 h,3 h,24 h,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对比48 h与0 h的药物含量百分数:1PVC输液袋多柔比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巯脒的含量下降至80.75%~88.73%;2玻璃输液瓶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巯脒下降至80.75%~87.57%,除水溶液不稳定药物外其它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3M312C非PVC输液袋除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的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PVC输液袋和玻璃输液瓶对部分药物均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而非PVC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室温6小时内注射用赖氨匹林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赖氨匹林与三种输液配伍后6小时内阿司匹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水杨酸),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赖氨匹林与上述三种输液配伍6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水杨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赖氨匹林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情况。方法:选用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各380份分别与参麦注射液配伍,配伍时使用5%葡萄糖为稀释液,观察6种配伍药液在0、6小时的人参皂苷变化,0、3以及6小时的不溶微粒、溶液性状以及pH值变化情况,并以0小时观察指标作为对照组,6小时观察指标作为观察组。结果:参麦注射液与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配伍后稳定性与0小时观察指标一致,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pH值变化超出国家药物配伍标准,且6小时与0小时之差>0.2。结论: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时pH值稳定性较差,在临床配伍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稳定性,参麦注射液与其他常用药物拍配伍稳定性较好,可正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聚丙烯输液袋的细胞毒性情况.方法本实验选取了3个不同批次的样品,采用琼脂覆盖法来进行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在琼脂覆盖法试验中,使用L-929细胞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检测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脱色区和细胞溶解现象,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结论直立式聚丙烯输液器无细胞毒性作用,值得在静脉输液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PVC)、聚丙烯可立袋(PP)、非聚氯乙烯复合膜软袋(NPVC)4种包装材料在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媒大输液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吸附情况。方法 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0、0.25、0.5、1、2、4、6 h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吸光度值,考察其量的变化。结果 6 h内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4种材质两种输液中量的变化低于±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4种不同材质的输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磺酸培氟沙星在临床配伍时发生沉淀反应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选取有用的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引起沉淀的各方面原因。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在临床使用主要与3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产生沉淀或结晶。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粉针应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其溶液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或在同一输液管中连续滴注,避免与中成药针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某三甲医院2007年4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某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使用方法有关。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依据临床用量,将疏血通注射液分别加入到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配伍后0、1、2、4、6、8 h取样,测定次黄嘌呤含量、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等指标以及进行蛋白质检查。[结果]疏血通注射液与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颜色正常,溶液澄清。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均在合理范围内,蛋白质检查符合限度规定。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2 h后随时间呈缓慢降解趋势;疏血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8 h内各指标基本稳定,可应用于临床,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粉针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pH计等方法,模拟临床用药,考察炎琥宁与常用抗敏药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0、1、2、4、6h时在3种不同输液中的含量、外观性状、紫外光谱及pH值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在3种输液中配伍后在室温(25℃)下6h内稳定,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方法:采用全封闭内加压原理,以克服现有输液器具必须悬挂在支架上才能使用的缺陷,同时将输液器的莫菲管作了相应的改进。结果:本设计能适合无需支架的院前抢救、战时伤病员转运或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时大批量输液时使用,也可在医院内配合普通的需垂直悬挂的输液器垂直悬挂方式使用。结论: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作为输液瓶(袋)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否可注射配伍使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抢救与治疗必须严格限制液体用量的危重患者联合使用两药时提供合理的指导性建议。方法 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该院2006~2009年住院期间配伍使用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589例患者病例。检索国外权威数据库与国内相关资料,对返回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其中在呼吸内科与危重症监护病区中,两种药物的联用更为常见。国外权威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均表明,两药可配伍使用;国内相关资料则表明,两药禁止配伍注射。结论国内目前相关资料迥异于国外权威数据库,有待修订。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常规临床使用条件下不存在配伍禁忌,尤其在抢救必须严格限制静脉输注液体量的危重症患者时,两药配伍使用以控制液体输注量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阿魏酸钠与几种临床常用液体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和用药环境,将阿魏酸钠分别与5%、10%葡萄糖、0.9%氯化钠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定为第一组,同时配制初始浓度分别为0.2、0.4、1.2、2 mg/ml的0.9%氯化钠溶液,定为第二组,于不同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在温度为25℃,照度为800 Lux条件下,配伍后8小时内,第一组配伍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第二组配伍液中,初始浓度为0.2 mg/ml和2mg/ml的样品溶液,8h测得含量分别为96.3%和99.2%.[结论]阿魏酸钠在临床使用时,与四种临床常用液体配伍后,8小时内稳定,同时在临床用药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