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人类基因多态性的一类,被认为是新一代遗传标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被报道与特定疾病、特定地区的高危发病人群和易感的患病个体具有相关性;宿主遗传因素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对结核病的免疫力,造成机体对结核病易感性发生改变;该综述针对既往研究中关于结核病易感基因的特点和相关调控机制进行回顾分析,对宿主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之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IL-6基因SNPs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基因DNA,用PCR方法扩增IL-2基因包含突变位点-330的片段以及IL-6基因包含突变位点-572的片段,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房颤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两个多态性位点在部分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两组人群中-330(IL2)及-572(IL6)多态性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基因-330位点和IL-6基因的-572位点多态性对于房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IL-2基因-330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46倍和3.63倍;IL-6基因的-572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32倍和1.36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I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L-6-572C/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房颤患病风险(OR=1.22,95%CI=0.682.69);IL-2的-330T/G和IL-6的-572C/G位点突变存在左房直径水平差异。结论 IL-2基因-330T/G和IL6-572C/G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VP11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97例住院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病房的297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nomeLabTM 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对CYP11B2基因的两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SNPs-rs4545、rs3802228)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个tSNPs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病例组3'端非编码区(3'UTR)的rs3802228位点中,具有GG基因型患者的LA显著高于其他型者.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年龄、吸烟、BMI、高血压之后,未发现CYP11B2基因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相关联.两个位点间也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CYP11B2基因的rs4545tSNPs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房颤无相关性,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rs3802228tSNPs位点可能与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VP11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97例住院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病房的297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nomeLab~(TM) 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对CYP11B2基因的两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SNPs-rs4545、rs3802228)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个tSNPs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病例组3'端非编码区(3'UTR)的rs3802228位点中,具有GG基因型患者的LA显著高于其他型者.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年龄、吸烟、BMI、高血压之后,未发现CYP11B2基因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相关联.两个位点间也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CYP11B2基因的rs4545tSNPs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房颤无相关性,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rs3802228tSNPs位点可能与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复杂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不同,参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也不同。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研究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发现任何一个SNP在所有人群中均与2型糖尿病相关联。本文拟就2型糖尿病相关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FSH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泡刺激素在人类生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对卵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颗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结合来发挥的.与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较为罕见相比,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更为常见.目前认为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不孕症治疗的相关基因标志,由于其与卵巢储备、卵巢反应和卵巢肿瘤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将可能为促排卵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但目前仍需更多样本和种族的前瞻性资料以及基础研究来明确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DNA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危险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作为重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基因转录。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广泛研究的XPD基因密码子156、密码子312和密码子751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癌、皮肤癌、头颈部和泌尿道等肿瘤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作为重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基因转录,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广泛研究的XPD基因密码子156、密码子312和密码子751位点的多态性与肺癌、皮肤癌、头颈部和泌尿道等肿瘤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部分基因SNPs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一种遗传、环境因素及两者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新一代遗传标记,可被用来寻找各种致病基因,目前认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特定组合可能是造成以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为代表的复杂性状疾病易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岩  霍军生 《卫生研究》2022,(4):672-679
铁缺乏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铁代谢相关基因: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转铁蛋白、人血色病、转铁蛋白受体2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铁缺乏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荟萃分析了与铁缺乏相关SNP的文献研究,以期为铁缺乏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为铁缺乏在基因水平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决定机体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尚无法明确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只有充分考虑遗传、环境、种族等诸多影响因素,才能建立起与某一特定肿瘤易感性之间较为明确的关联,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DNA修复基因XRR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决定机体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尚无法明确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只有充分考虑遗传、环境、种族等诸多影响因素,才能建立起与某一特定肿瘤易感性之间较为明确的关联,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人热性惊厥患者MASS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抽取44位热性惊厥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设计MASS1基因全部35个编码外显子引物,经PCR扩增,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结果:共发现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1个为位于第13外显子尚未有文献报道的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2625A>C,致使原来的密码子CGA变成CGC,均编码精氨酸。另有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已有文献报道相符,分别为第29外显子6666G>A及第33外显子7798T>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未发现新的基因突变。结论:MASS1基因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人热性惊厥分子遗传学机制具有理论积累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张家口居民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及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DK]∶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肝细胞癌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两组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发病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间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P<0.05)。分层分析发现,在饮酒、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rs12979860位点TT基因型相比TC+CC基因型,肝细胞癌发病风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 在张家口地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并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存在正交互作用,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对直肠癌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各因素对直肠癌的影响程度。结果结果显示基因XRCC194位点为杂合子A/a的人群、基因XRCC7位点为纯合子A/A型的人群以及有吸烟生活习惯的人群发生直肠癌的相对危险增加。本研究还发现XRCC194,XRCC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不受年龄、性别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说明XRCC194,XRCC7等位基因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及遗传因素与直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受体1(PEAR1)基因(rs12041331,rs12566888)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中的分布频率,从而评价选择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因遗传学与创伤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28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DVT组88例,术后发生DVT;非DVT组140例,术后未发生DVT。分析228例患者PEAR1基因(rs12041331,rs1256688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DVT组与非DVT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DVT组与非DVT组患者中PEAR1基因(rs12041331,rs1256688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科手术创伤后深静脉血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及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对78例内异症患者和81例对照组妇女基因组DNA进行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检测并分型.结果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胸腺嘧啶-胞嘧啶)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x2=10.121,P=0.006<0.01),变异型p等位基因可能是内异症保护因素.雌激素受体α编码子10单核苷酸多态性(胸腺嘧啶-胞嘧啶)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614,P=0.736>0.05).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和编码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异症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素萍  童建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54-2656
对于与环境污染物及吸烟有密切关系的肺癌来说,个体易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易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基因多态性,包括外来化合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其他的一些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中国汉族人群REG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Gastric Cancer)的关系。方法应用PCR产物测序的方法在中国人群中检测散发性胃癌组(n=183)及对照组(n=204)REG1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结果REG1a基因第929位(T/C)、第1790位(C/G)、第2751位(A/T)发现3个新的SNP位点,其中第929位和第1790位2个位点基因型在胃癌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定人群进行测序可有效筛查出候选SNP位点,初步发现REG1a基因的2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进行胃癌风险预测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盐诱导激酶3(SI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表型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筛查干预提供证据。  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2 030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测量及超重肥胖分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基因型频率。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与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表型的关联。使用Polyphen2数据库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对SIK3基因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使用GTEx数据库探索与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相关联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  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 C等位基因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重度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肥胖=1.50,95%CI=1.10~2.04,P=0.01;OR重度肥胖=1.72,95%CI=1.23~2.39,P < 0.01)。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 C等位基因与腰围、腰高比存在正相关(β腰围=1.40,95%CI=0.28~2.52,P=0.01;β腰高比=0.01,95%CI=0.00~0.02,P=0.01);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 C等位基因对SIK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存在功能损害,且与心脏组织中APOA1基因表达升高相关。  结论  SI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225230与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且与APOA1表达相关,但与脂代谢之间的关联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