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GSS固定减压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3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GSS(General Spinal System)固定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6至39月,平均17月随访,疗效优者17例,良9,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8%.结论 GSS固定髓核摘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LIF组和TLIF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TLIF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由本文结果可知,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按JOA标准评估标准,优2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5%。结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正中入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随访调查,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0例,术后JOA评分恢复率为优者22例(36.7%),良32例(53.3%),尚可2例(3.3%),差4例(6.7%),随访的功能评分与术前的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高龄患者术后与术前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 ± 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 ± 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 ± 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 ± 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远期疗效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ODI评分、SF-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多次复发性腰椎闯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迫踪分析20例两次以上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后路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消失,随访2~4年(平均2.5年)腰腿痛症状未见复发。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8例,无神经损伤病例。结论对于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两次以上者行后路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及固定融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病例17例,采用后路彻底椎管内减压,cage植入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JOA评分经统计学检验,临床改善率88.27%。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德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100-101+105
目的探讨后路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21例,全部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90.2±11.3)min,术中出血100~300 mL,平均(183.8±17.3)mL。随访8~25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本组患者术后优16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结论后路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椎体间融合术可以重建脊椎的稳定性,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采取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予1~2年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前患者脊柱后凸、侧凸角度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效果显著,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和双侧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5.8±11.7)min、(304.8±55.7)mL,均低于双侧组患者的(110.4±17.0)min、(482.6±8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单侧组患者的ODI指数分别为(22.04±6.95)%、(12.87±4.03)%、(13.16±4.76)%,均低于双侧组的(25.59±7.80)%、(16.48±5.52)%、(16.42±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7.9±1.7)个月,与双侧组的(8.2±1.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单侧组患者完全骨性融合率为100.00%,双侧组97.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更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患者行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短期与中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1年的随访期内,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末次随访时,应用Oswestry指数P0~P5分级的患者分别为5、11、6、2、0、0例。用改良JOA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单侧固定可以用于需要行椎间融合的椎间盘突出症和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8.
李洁  杨兴华  李芸 《西部医学》2010,22(6):1130-1131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按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15%;实验组中痊愈11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保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护,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989 ~1997 年3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再手术指征,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术前、术后CT、MRI检查以及术中探查所见,总结再手术原因。结果:30 例再手术患者优良26 例(87 % ) ,可4 例(13 % ) ,全部有效。结论:只要术前定位准确,术中细心操作,分离切除瘢痕粘连时注意神经根损伤,大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峡部裂腰椎滑移单纯前路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评估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与29例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峡部裂腰椎滑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Zdeblick疗效评价标准确定临床满意率.结果两组间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前路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移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路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