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何玉环 《海南医学》2014,(21):3146-3148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建昌 《中外医疗》2012,31(8):32-32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病因,为临床防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25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120例,非老年组138例,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差异。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肿瘤、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的胃溃疡、食管癌、胃癌发病高于非老年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肿瘤多见,临床诊治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53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对住院天数、病因、合并慢性疾病、入院时化验指标和死亡情况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少于老年组患者的住院天数(P〈0.001)。非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而老年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等。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42.41%)显著高于老年组(16.25%),而非老年组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小于老年组(P〈0.001,P〈0.05)。两组死亡病例中均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合并慢性疾病的病例居多。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渍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消化性溃疡多见于非老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45例经胃镜、X线钡餐确诊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295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主要为胃溃疡,其次为胃癌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非老年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伴随疾病和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较多(P〈0.05);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老年组25例,非老年组12例(P〈0.05);老年组死亡13例,病死率为5.33%,非老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01%(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同时警惕胃癌的存在。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常规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尽旱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慎用NSAIDs,及早诊治合并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9例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常见,胃溃疡出血为主,与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为主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因胃癌、非甾体类药物所致出血明显多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腹痛发病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伴发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出血较多,伴发病和病死率高,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分析各组的致病因素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青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和胃癌等.结论 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不完全相同,应重点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3例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5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原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老年组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胃溃疡、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临床表现老年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上腹痛者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组中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病因、临床表现、预后方面有着显著特点,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1年间收治的2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性(60岁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非老年性(小于60岁)出血患者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胃溃疡所致出血最多23例,占20.91%,其次为胃癌18例,占16.35%,其他常见的病因还有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出血,老年组患者肿瘤发生率、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十二指肠溃疡及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胃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202例,非老年组347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出血病因、失血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呕血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疼痛老年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临床症状:黑便、呕血并黑便、头晕乏力、晕厥和休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发疾病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五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癌、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分别是60.40%、16.83%、7.92%、4.46%、3.96%。老年组收缩压、休克指数高于非老年组,而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患者住院时间(9.8±5.004)d明显长于非老年组患者(7.83±6.113)d,老年组死亡率为5.45%(11/202),非老年组死亡率为0.86%(3/347),住院天数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最常见,胃癌发病率较高,伴发疾病及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并采取综合诊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156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2例中通过检查有明确病因者1479例,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消化性溃疡占各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中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老年组以胃溃疡多见;胃癌位于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位,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最常见的病因,性别、年龄等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8-08~2012-12间收治的2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11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92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病因、临床特征、病情转归等.结果 两组患者首要出血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研究组胃癌(贲门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治疗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在出血病因、临床特征及病情转归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危险性高,治疗更为复杂,应给予足够重视,防治结合,早诊早治,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年龄的消化性溃疡作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将331例溃疡患者分2组,老年组129例、中青年组202例,就不良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症状、溃疡灶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发症和伴发病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期吸烟、饮酒、服用NSAIDs者在2组比例居高;35.6%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胃溃疡老年组34.8%高于中青年组17.3%(P〈0.01);穿孔在中青年人多见,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主要并发症之一;过半数以上老年人溃疡伴发三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结论不同年龄的溃疡病特点各异,老年人溃疡病以不典型症状和胃角、高位、巨大溃疡多见,出血机率高,需治疗基础病,明确诊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78例(男115例,女63例)在我院确诊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患者,诊断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所有患者进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或乙酰水杨酸(ASA)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年龄及性别等危险因素采用f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47例患者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平均年龄为(65.7±12.5)岁,无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5.0)岁。出血患者中ASA的使用比NSAID更常见(NSAID n=18例;ASA n=26例,P=0.036)。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出血的比例女性为20%,男性为28%(P=0.056)。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有CAD(OR:24.66,95%CI=1.7-95.8,P=0.002),ASA的使用(OR:9.67,95%CI=2.2—36.6,P=0.022),NSAIDs的使用(OR:4.6395%CI=1.2—15.6,P=0.033),年龄(OR=11.50,95%CI=2.8—11.2,P=0.002),男性(OR:2.47,95%CI=0.9-8.7,P=0.053)。结论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和非甾体抗炎药和乙酰水杨酸的使用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乙酰水杨酸的使用导致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4.
孟祥俭  邬颖华 《四川医学》2011,32(10):1557-1559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救治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或CT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老年与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均有明显的诱因,两组患者都存在饮食不当的病史,40.54%的老人有非甾体类药物史,而60.81%青年人有酗酒史;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占首位(50.00%),其次是胃癌(13.51%);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52.70%),其次是胃粘膜病变(28.38%);老年组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分别为52.7%、28.38%、13.51%,86.49%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诱因、出血原因以及伴发疾病等均有各自的特点;消化性溃疡是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消化道出血(ICH)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应激性溃疡预防措施(SUP)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808例ICH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消化道出血组216例及无消化道出血组59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头颅CT结果(出血部位、血肿体积、破入脑室与否)、治疗情况、SUP应用情况、脓毒症、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等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①808例ICH患者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6.7%(216/808),其中3例(0.35%)为严重消化道出血。②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年龄、既往消化道性溃疡或出血、肾功能不全、GCS评分、出血部位、血肿体积、破入脑室与否及脓毒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共有512例(63.4%)患者接受了SUP,接受SUP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SUP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肿体积、GCS评分及脓毒症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ICH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但严重消化道出血少见。年龄、血肿体积、GCS评分及脓毒症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SUP对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确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1),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24 h、48 h时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开腹组(P〈0.01)。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且胃肠动力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17.
陈利峰  何跃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37-138,147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同期收治的89例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50例(60.2%),高位溃疡28例(33.7%)、巨大溃疡20例(24.1%),发生常见并发症71例(85.5%),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7例(32.5%),因并发症死亡15例(18.1%),高于非老年人组(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具有不规范的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并发率高,出血者多而严重,死亡率高;患胃溃疡病的很多,溃疡出现位置较高且大,同时伴发有许多其他疾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内科疗效不理想,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