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C-反应蛋白(CRP)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来探讨炎症在房颤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房颤患者6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40例(含永久性房颤)。选择非房颤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含量,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LAD)。结果:房颤组血清CRP(41.21±21.40mg·L-1)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91mg·L-1),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48.51±22.88mg·L-1)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2.01±11.94mg·L-1),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清CRP与左心房内径之间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炎症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入选71个房颤患者进行试验,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结果: 1. 永久性房颤组血清IL-6、IL-18水平分别高于持续性房颤组, 持续性房颤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水平高于对照组;2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IL-18水平 与LAD成正相关r = 0.26, P < 0.01。IL-6水平与LAD成正相关r = 0.31, P < 0.01。IL-18、与IL-6水平成正相关r = 0.34, P < 0.01。结论:房颤患者IL-6和IL-18水平升高。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细胞因子IL-6和IL-18在AF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雯  潘莹  曹平  曾宪钦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79-2181
目的 通过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来探讨二者在房颤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6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40例(含永久性房颤),健康成人组30例。检测三组的 Hcy、CA125水平,所有人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 Hcy、CA125的水平高于健康成人组和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 Hcy的水平高于健康成人组;阵发性房颤组CA125水平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房颤组Hcy、CA125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结论 Hcy、CA125和房颤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1例房颤患者,按其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23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7例;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心房内径。结果:永久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26,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31,P0.01;白细胞介素-18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成正相关,r=0.34,P0.01。结论:房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与持续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MHD并房颤患者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20例(含永久性房颤).同时选择非房颤MHD患者32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CRP含量,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1AD).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LAD明显增大,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LA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与LAD之间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炎症在MHD患者房颤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02/2008-02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心房颤动患者106例,其中持续性房颤组(〉30d)48例,阵发性房颤组(〈48h)58例。对照组(窦性心律)32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持续1周,血浆CR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RP水平增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提示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人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大小的关系,并分析其抗凝现状。方法对120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发、阵发、持续性、持久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和抗凝方法。结果 120例老年房颤患者中,初诊房颤占15.0%,阵发性房颤占30.0%,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占55.0%。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占41%,房颤发生脑栓塞占9.1%。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老年房颤的患者NT-proBNP明显高于阵发性、初诊房颤患者,其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性、初诊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组栓塞事件发生率(2.08%)低于阿司匹林组(13.89%),而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老年患者中占主导地位。房颤时间越长,左房内径越大,NT-proBNP也越高。华法林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获益超过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3例;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对NSTE—ACS组患者进行GRACE危险评分。比较三组患者之间血清hs.CRP水平,并对血清hs.CRP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水平在NSTE-ACS组患者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对于NSTE.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高危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高血清hs-CRP水平NSTE-ACS患者的GRACE危险评分也高于低血清hs—CRP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具有良好的病情评估一致性。血清hs—CRP可为NSTE-ACS危险分层提供额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方法 入选58例房颤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6例,孤立性房颤22例;根据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初发房颤组共20例,复发房颤组共38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共24例,持续性房颤组共34例.选择门诊及住院检查身体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RP水平,同时测量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结果 房颤组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房颤组CRP水平高于复发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明显增加,与阵发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及对照组左房前后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持续性房颤组,CRP与左房前后径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发生,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系统因子在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3例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然后根据房颤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对房颤患者分设亚组,各亚组之间进行比较,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CRP水平为4.38±0.81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CRP1.72±0.39 mg/L,P<0.0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分别为:4.56±0.76 mg/L、4.81±0.84 mg/L,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CRP水平3.09±0.94 mg/L,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房颤的发生有关,且与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脑利钠肽(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房颤组:5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窦律组:22例窦性心律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房颤组和窦律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MMP-2、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大小。结果:结论房颤组患者的血BNP,水MMP-2水平高于窦律组且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房颤组患者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较窦律组明显增大,房颤患者血清MMP-2水罩与左房内径成正直线相关关系,房颤组各病因RHD亚组、CHD亚组、DCM亚组和高血压亚组血浆BNP,MMP-2水平无差别房颤组血清MMP-2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研究提示血清MMP-2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扩大的原因之一。MMP-2与BNP呈正直线相关关系,提示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BNP可能通过影响心房组织成纤维细胞MMP-2的分泌而在心房间质纤维化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标志物浓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6例、持续性房颤组32例、永久性房颤组3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Ⅲa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持续性房颤组与永久性房颤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与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增加,处于血栓前状态,应给予积极抗凝治疗;而阵发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脑利钠肽如何通过对左心房的影响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作用.方法:测定3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ACE、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大小,观察ACE和BNP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对照组ACE和BNP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ACE及BNP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ACE及BNP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显著相关.结论:ACE与BNP可能通过左心房结构重构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增高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测定76例诊断为房颤患者(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与非房颤患者(对照组)28例比较;并对房颤按时间、病因不同分设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清CRP为(4.31±2.8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1)mg/L,P<0.05。器质性、孤立性房颤者CRP分别为(5.05±1.91)mg/L,(4.37±1.32)mg/L;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CRP分别为(5.60±1.81)mg/L,(5.05±1.59)mg/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的(3.30±1.20)mg/L,P<0.05。结论: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血栓的发生关系.方法 111例经食管超声诊断的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观察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血栓的发生关系.结果 111例房颤患者均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15例,占13.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病史与左心房血栓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房颤持续时间可能不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PAPP—A,同时用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均〈0.01),但U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AMI组比较无差异。SAP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0.01),但低于AMI组(P〈0.01)。ACS组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hs—CRP与PAPP—A之问存在明显相关性。PAPP—A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房颤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6例,孤立性房颤22例;根据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初发房颤组共20例,复发房颤组共38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共24例,持续性房颤组共34例。选择门诊及住院检查身体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RP水平高于复发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明显增加,与阵发生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及对照组左房前后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CRP与左房前后径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发生,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男76例,女59例),测定其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左房顿抑情况及其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阵发性房颤组35例,持续性房颤组19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颤患者复律当日、3 d、7 d、1个月的左房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于复律当日检测血浆心钠素。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当日和3 d时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最大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肺静脉口血流频谱负向a波最大流速(PV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负向a波速度峰值(MVa)及左房壁局部组织多普勒a波速度峰值(LAVa)均低于复律后7 d和1个月(P均0.05),复律当日、3 d、7 d上述指标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和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复律当日LAF独立相关。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存在左房顿抑,房颤持续时间和血浆心钠素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氯沙坦在房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窦律)40例、永久性房颤组46例、阵发性房颤组40例。阵发性房颤组服用可达龙及氯沙坦,永久性房颤组服用氯沙坦及钙离子拮抗剂控制室率,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及血清脑钠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永久性房颤组血脑钠素(B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阵发性房颤组血BNP、PRA、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LAD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房颤组血BNP水平与左房内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362,0.294,P〈0.05)。(3)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经氯沙坦干预后血BNP水平降低(P〈0.05),而血浆PRA、ANGⅡ水平升高(P〈0.05)。(4)氯沙坦干预能提高窦律维持率(P〈0.05),可降低47%的房颤复发危险(RR=0.45,95%可信区间0.260~0.749,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脑钠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房颤的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能通过干预房颤的心房重构降低脑钠素水平并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