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齐一萍  黎晨光  李小梅  郭舜民 《中草药》2005,36(10):1466-1467
木棉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村边、路旁,民间用来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研究报道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豆甾醇、a-菠甾醇、齐墩果酸等化合物[2,3]。本实验对木棉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4个单体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羽扇豆-20(29)-烯-3-酮、(24R)-5α-豆甾-3,6-二酮和胆甾-4-烯-3,6-二酮,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李小梅福建中医学院2000级毕业实习生1仪器与材料木棉Gossamp inus m a labar…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木棉Bambox ceiba茎皮中分得一新的苯并吡喃二聚物shamimicin,化学名为1(?),1(?)-双-2-(3,4-二羟苯基)-3,4-二氢-3,7-二羟基-5-O-吡喃木糖氧基-2H-1-苯并吡喃,还分得一已知成分羽扇豆醇。研究了这2个化合物以及该植物花、果肉、茎和茎皮甲醇提取物(分别为BCF、BCP、BCS和BCB),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48.83%)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6.15%)。结论: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4.
口炎清中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口炎清流膏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薄层、硅胶柱和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通过HPLC分析及MS、1 H-NMR、13 C-NMR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口炎清流膏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成分:咖啡酸(1)、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4).结论:首次对中药口炎清复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4个酚酸类成分均来自于君药山银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郁金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毛郁金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以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样品A鉴定出20个成分,占总量的86.19%,主要成分为:1,2,3,4,4a,5,6,8a-八氢-4a,8-二甲基-2-(1-甲乙基)-萘(13.37%)、6-乙基-4,5,6,7-四氢化-3,6-二甲基-5-异丙基-苯并呋喃(13.00%)、β-榄香烯(9.35%)、δ-毕澄茄烯(8.82%);样品B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43.26%,主要成分为:(E,E)-10-(1-甲基亚乙基)-3,7-环癸二烯-1-酮(17.4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77%)、7-十八(碳)烯酸(3.2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毛郁金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果实用于治疗消化道疾患,刺激母乳分泌,缓解婴幼儿呃逆和疝痛。据报道果实中含有精油(3%~4%)。本次研究了莳萝子的水溶性成分,并探讨精油和水溶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莳萝子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组分中分离出33个成分,其中有1个新的单萜、6个新的单萜苷、1个新的芳香化合物葡糖苷和1个新的烃基葡糖苷。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Bertoni叶中分得6个新的半日花烷型非糖苷二萜类成分sterebin I~N(1~6),它们的结构与先前分得的该类成分sterebin A~H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8.
曾从日本采集的铁线蕨科植物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的新鲜叶中分离出22个三萜。本次从中国采集的铁线蕨中分离出2个新的三萜(1、2),从埃及采集的铁线蕨中分离出2个齐墩果烷型三萜(3、4)。成分3、4为首次从铁线蕨属植物中获得的齐墩果烷型成分。  相似文献   

9.
李明  刘志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34-935
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a(DC·)Merr为木棉科木棉属的植物,原产地为中国、越南、缅甸、印度至大洋州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民间用其花、皮与根入药,用来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治疗慢性胃炎等[1]。其花、皮与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研究[2],而木棉叶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从木棉叶中分离得到的木棉酮(gossampinusxanthone)的结构与从常用中药知母中分离得到的知母宁(ch....  相似文献   

10.
羌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本次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正己烷提取物分离得到2个活性成分 falcarindiol (1)和phenethyl femlate(2),化合物1的活性强于化合物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民族药用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的叶、枝和果实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对其果实开展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获得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通过正相硅胶、凝胶(Sephedex LH-20)以及循环制备高效液相(RE-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桃金娘果实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PCA分析显示桃金娘叶中的成分单独成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合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存在重合),说明叶的化学成分同枝、果两部分存在较大差异,而枝和果两部分成分差异不大。利用OPLS-DA分析、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分析检索以及文献比对,从叶中鉴定出4个标识性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1)、杨梅素-3-O-L-呋喃阿拉伯糖苷(2)、鸢尾苷(3)和3,3′-二去甲基-9-羰基-松脂醇(4);并从桃金娘果实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slinic acid(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白藜芦醇(8)和白皮杉醇(9)。结论为桃金娘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研究同种生物不同部位所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差异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6,(3):361-363
目的:分析长春七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乙醇回流、乙醚萃取法,提取了三批长春七样品的脂溶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从1号样品中鉴定出42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5.38%)、烷烃类(17.08%)、脂肪酸类(11.65%)和香豆素类(10.00%)。从2号样品中鉴定出39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7.60%)、香豆素类(14.06%)、脂肪酸类(11.65%)和烷烃类(10.88%)。从3号样品中鉴定出37个成分,主要为萜类(39.99%)、香豆素类(16.79%)、脂肪酸类(14.94%)和烷烃类(13.61%)。结论:本研究全面分析了长春七的脂溶性成分,为长春七的开发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不同道地产区艾叶化学成分差异,共收集了3个主要道地产区(河北安国、河南南阳、湖北蕲春)共24批艾叶药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艾叶药材中13个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进一步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对艾叶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艾叶非挥发性成分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黄酮类成分,但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而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种类虽无显著差异,均含所鉴定出的40种挥发性成分,但在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道地产区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寻找到8个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3个道地产区艾叶药材的指标性成分。通过以上研究,明确了不同道地产区艾叶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艾叶药材道地产地区分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技术预测并筛选蒲公英干预炎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探讨蒲公英对炎症的疾病-多靶点-多成分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蒲公英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ene Ontology数据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蒲公英活性抑制炎症的成分-靶点网络。结果:在蒲公英中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为菊黄质、毛茛黄素、咖啡酸、七叶内酯和胆碱,共涉及炎症9个靶点,且活性成分与预测的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蒲公英抗炎的机制与腺苷酸激酶(ADK)、腺苷A1受体(ADORA1)、螺旋环螺旋结构域扩散激酶(CHUK)等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16.
KR2006007104-A以栎木屑(oak wood chip)的牧草液(pasturageliquid)制备其有机成分包括:1.将栎木屑碳化,收集75~85℃下的烟雾状物以提取出牧草液,除去牧草液中的固体物质和木焦油,然后催熟6~12个月。2.在减压下蒸馏牧草液除去低沸点的有害成分,经吸附和过滤该蒸馏过的牧草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木棉皮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木棉皮高、中、低剂量组,进行5周灌胃给药。观察给药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小鼠的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形态;Western bolt法测定PTP1B、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木棉皮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P<0.001)并改善糖耐量(P<0.05),增强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能力(P<0.05),减轻胰岛损伤;木棉皮醇提取物能够减少PTP1B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提高pIRS-1/IRS-1蛋白比例、pAkt/Akt蛋白比例(P<0.05)。结论 木棉皮醇提取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可能是通过抑制P...  相似文献   

18.
木棉根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一萍  郭舜民  夏志林  刘君颖 《中草药》2006,37(12):1786-1788
木棉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村边、路旁。民间用于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近年研究发现,木棉根水提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S-180瘤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笔者对木棉根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以及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柱色谱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橙素(aromadendrin,)、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橙皮苷(hesperidin,)和金丝桃苷(hy-peroside,)。除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大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批饮片、2批药材共计11批大黄样品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11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部分成分,并测定样品中量,分别对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1批样品指纹图谱标定了35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1个成分分别为2个鞣质单体(没食子酸和儿茶素)、4个结合型蒽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和5个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饮片中游离型蒽醌量占总蒽醌量的比例明显高于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均可区分大黄饮片和药材;35个共有峰可分为两类,其中5个游离型蒽醌及没食子酸等8个成分为一类,4个结合型蒽醌及儿茶素等27个成分为另一类;9批饮片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含量测定结果明显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直观、简便、准确、可行,可用于全面评价大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对该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样品Ⅰ中鉴定出8个成分,占总量的2.18%,主要成分为:二叔丁基对甲酚(0.46%)、棕榈酸甲酯(0.42%)、正十八烷(0.37%)、亚油酸甲酯(0.25%);从样品Ⅱ中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30.15%,主要成分为:植物醇(6.71%)、β-谷甾醇(4.59%)、酞酸二甲酯(2.97%)、亚油酸甲酯(2.83%)、β-香树素(2.31%)。结论:所分离鉴定的52种成分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鉴定出来,可为进一步确定甘蔗叶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