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珍 《新中医》2004,36(2):23-24
目的:观察口服柴胡疏肝散加金黄散外用等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并外用金黄散热敷治疗,对照组90例口服利邦平消片并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热敷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愈率70.O%,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治愈34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治愈率37.8%,总有效率88.9%。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口服合金黄散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乳消汤加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口服乳消汤并外用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并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热敷治疗。2组均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消汤口服合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清亮 《河北中医》2008,30(5):492-492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的久治不愈,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2003-05—2005-05,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为本院中医外科门诊患者,20~30岁25例,30~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7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以口服中药疏肝软坚汤,外敷双柏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乳结平胶囊,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热敷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治愈率34.5%,总有效率84.21%。2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道贤 《河北中医》2003,25(2):102-103
1993~ 2 0 0 1年 ,笔者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 2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参照 1 987年首次全国乳腺病南通会议制定的标准[1 ] ,并经乳腺癌诊断仪检查确诊。1 .2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均为女性 ,年龄2 0~ 2 5岁 4例 ,2 5~ 35岁 1 1例 ,35~ 5 0岁 7例 ,≥ 5 0岁 1例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6年 ;乳房肿块最小 0 .8cm× 0 .4cm ,最大 5cm× 4.2cm。1 .3 治疗方法1 .3.1 内服药 予乳腺增生病内消汤治疗。药物组成 :柴胡、香附各 1 2g,青皮、陈皮、白芍药各1 0g ,半夏 9g ,海藻、昆布各 30g ,甘草 6g…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拟方疏肝散结汤配合热敷、外贴独角膏治疗乳腺增生病5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垫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人的日渐增多,各种治疗方法也相继出现,然而,疗效均不理想,我们自1988年以来,采用纯中药深加工,制成药垫外敷,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年龄均在20~52岁之间,平均年龄33....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临床特点为乳内肿块,皮色如常,推之活动,随月经周期及喜怒而消长.患者出现乳房疼痛,经前加重,甚至痛连胸、肩、臂及腋下,常伴有头晕、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等肝郁内热症状或月经不调、黯斑、腰困痛等冲任失调现象.2007-02-2007-08,我们采用乳疾消煎剂治疗乳腺增生病300例,并与乳癖消片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瑞君  陈世龙 《河北中医》2010,32(9):1311-1312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变化,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结成核所致。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009—01--2009—12,我们运用慈姑三仙三甲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5例,并与西医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05-2011-12,我们应用调乳达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并与三苯氧胺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12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30 ~ 40岁,平均36.5岁;病程2~10年,平均5年;其中单侧24例,双侧36例.对照组60例,年龄30~42岁,平均37岁;病程20个月-9.5年,平均4.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2006—02-2008—06,我们采用自拟灵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症217例,并与乳核内消液口服治疗11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乳腺腺病是在乳腺小叶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由于乳腺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数目增多,伴小叶内间质组织不同程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多见于20~40岁女性[1]。  相似文献   

14.
王晓静 《河北中医》2009,31(11):1648-1648
2008—02--2009—02,笔者应用藻贝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00例,并与乳癖散结胶囊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可达40%。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疼痛和对癌变的恐惧,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隐患。2006—01-2009—12,我们应用乳结消丸治疗乳腺增生病134例,并与逍遥丸治疗11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强 《河北中医》2006,28(1):38-38
1998~2004年,笔者采用蜂慈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00例,并与乳增宁合逍遥丸治疗10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2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年龄18~49岁,平均36.8岁;病程8个月~5年.对照组100例,年龄20~54岁,平均35.3岁;病程10个月~4.5年.均表现为乳房胀痛轻重不一,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乳房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弥漫性分布,质韧、触痛、边界欠清,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无粘连,或伴有乳头溢出淡黄或乳白色液.以上病例均经红外乳腺诊断仪或X线钼靶检查,并排除其它乳腺良恶性病变.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素华 《河北中医》2009,31(6):887-888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女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乳腺增生病现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报道,该病发病率占育龄妇女50%,严重干扰着育龄女性的工作和生活。2005—01—2006—12,笔者应用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并与三苯氧胺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一种乳腺组织的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亦非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1998-2006年,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柯汉 《河北中医》2008,30(1):30-30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一种乳腺组织的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亦非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1998—2006年,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11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116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20.
高建军 《河北中医》2009,31(9):1321-1322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乳痛、乳腺组织局部增厚或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主要症状。2007-01—2008-10,笔者采用益肾疏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85例,并与逍遥丸治疗8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