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第Ⅱ、Ⅲ段及Ⅴ、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9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其中2例附加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80~14 5min ,术后住院6~9d ,手术出血15 0~70 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5~2 5个月,3例分别于手术后3、4及13个月肝内复发,其余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性评价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比较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6个RCT及9个CCT,其中患者1 367例,精准肝切除术685例(精准组),传统肝切除术682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精准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时间减少,但手术时间延长(MD=-175.45,95%CI=-234.37~-116.53;MD=-311.04,95%CI=-444.53~-177.55;MD=-3.11,95%CI=-4.36~-1.87;MD=31.72,95%CI=12.00~51.44,均P0.05);肿瘤完整切除率提高(OR=0.18,95%CI=0.07~0.45,P=0.0003);肝功能恢复加快(ALT:M D=-81.75,95%C I=-109.50~-54.00;AST:M D=-67.27,95%C I=-94.36~-40.18;TBIL:M D=-4.54,95%CI=-7.33~-1.75;ALB:MD=3.75,95%CI=0.54~6.97,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减少(OR=0.24,95%CI=0.17~0.35,P0.05);1年复发率降低、1年生存率提高(OR=0.56,95%CI=0.37~0.85;OR=1.61,95%CI=1.01~2.57,均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常规肝切除创伤小、恢复快,且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治疗难切性肝癌178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难切性肝癌的肝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应用逆行肝切除术切除癌灶巨大、显露困难或紧密粘连甚至侵犯相邻器官和累及下腔静脉的难切性肝癌178例(甲组)。同期用常规方法切除类似难切性肝癌31例用作对照(乙组)。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甲组术中失血量为(1336±994)ml,乙组为(2286±1363)ml,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乙组(P<0.01)。结论应用逆行肝切除术结合血管外科技术切除肝癌是安全和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50~2 000 ml,平均501 ml.切除肝脏最大体积10 cm×9 cm×7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6.5 d. 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采用PMOD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行LH患者(LH组)与20例同期行开腹肝切除术(OH)患者(O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LH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与OH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行LH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报道例数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手术时间、手术切缘及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本文结合我们实践体会,介绍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患者、合理布孔、精确定位肿瘤、制定恰当切线、选择性血流阻断、精细的肝实质离断、积极预防出血及严格的无瘤原则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群鹏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8,21(5):281-282
目的分析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防治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可能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间行肝切除术的226例肝癌的临床资料。运用x2检验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前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切除方式、术后腹水量与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肝癌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01%。从X2检验的结果可见:在α=0.05水平上,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切除术式、术后腹水量(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肝治疗;术中不盲目扩大切除范围,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肝癌的切除;尽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可以减少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LIP评分系统对可手术切除性肝癌术式选择的作用及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4年15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CLIP评分系统0分、1分、2分和大于等于3分的标准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比较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本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6%、45.2%、35.7%,各组间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LIP评分0分组中,行规则性肝切除与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中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P评分系统是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工具;CLIP评分0分的肝癌患者作规则性肝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行不规则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肝切除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胆漏,肺部并发症和肝功能不全等仍然很常见,也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尤其是老年肝切除患者。精准肝脏外科包括术前精确的评估,术中精细的操作和术后精心的管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理念和规范。预防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处理是解决围手术期并发生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精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0月行精细肝切除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精细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胸腔积液7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继发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肝功能衰竭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结论 精细肝切除因其术前精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良管理,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Wang Y  Chen KJ  Zhang YL  Sun YF  Wei GT  Hu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76-77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延长肝门阻断时限对手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一次肝门阻断时间≥30 min患者的临床资料(持续阻断组),并以累积肝门阻断时间在相同范围内但为常规间歇性阻断的患者作为对照(间歇阻断组),比较两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持续阻断组共35例,间歇阻断组共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34.7±4.4)min(30~45 min),间歇阻断组为(35.3±4.2)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手术失血量为(660.0±655.8)ml,显著少于间歇阻断组的(1054.0±673.3)ml(P<0.05),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48.6%)也显著低于间歇阻断组(78.9%)(P<0.01);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顺利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复杂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可以持续30~45 min,与常规的间歇性阻断相比未增加对肝脏的损伤,但显著减少了手术失血量、降低了需要输血患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及随诊情况。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16例,肝中叶切除3例,单纯肝肿瘤切除10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30例,胆管细胞癌5例。术后出血4例,再次手术出血1例,胆瘘1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住院死亡1例,半年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6例,25例存活至今。结论严格掌握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减少术中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才能保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氧预适应已被证明对机体抵御应激反应有保护作用,低氧预适应主要通过调节低氧预适应因子1、核因子κB和保护线粒体等方式减弱甚至消除肝切除手术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剩余肝脏中肝细胞的损伤,通过远程-异位缺氧预适应和交叉-多能缺氧预适应2个方面对剩余肝发挥保护作用.低氧预适应可以减轻肝癌行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是否有促进剩余肝脏再生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对低氧预适应对肝癌行肝切除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价值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3年26例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次与再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1.0(3~192)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6%、26.1%、8.7%;再次肝切除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0(3~3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8.4%、0、0,中位生存时间为 40.0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为83.5%、55.7%、13.0%。26例患者总的生存时间为(87.8±19.3)个月,总中位生存时间为57.0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100%、60.8%、30.4%。首次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行再次肝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术后晚期(2年后)复发行再次切肝除患者(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手术方式及病理分期与再次肝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关(均P<0.05),三者在多因素分析中的P值分别为0.089、0.006、0.054。 结论:再次肝切除可提高复发性肝癌总生存率,但要严格选择适应证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复发间隔越短及肿瘤病理分期越晚,再次肝切除手术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7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肝切除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且联合阻断组的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低于半肝阻断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第3、7天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126例原发性肝癌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术后常规予以护肝、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对照组),另63例在以上基础上术后当日起开始连续3 d静滴甲强龙80 mg/d,后减量至40 mg/d应用2 d后停药(激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肝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白蛋白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资料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水平、转氨酶水平、术后白蛋白用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素治疗组术后第2、3天总胆红素水平、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0%vs.34.9%,27.0%vs.44.4%)(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有益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糖皮质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不同断肝方式治疗多病灶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射频消融术(RFA)辅助断肝治疗多病灶原发性肝癌的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确诊为多病灶原发性肝癌的15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2例为肝切除术中应用RFA辅助断肝(RFA组),84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总胆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F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AFP、TBA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时均显著下降(P<0.05),且RFA组ALT、AST、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RF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4/72),低于对照组的15.48%(χ2=3.930,P=0.047)。对照组患者术后1、3、5年累积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85%、64.28%、57.14%和88.10%、58.33%、47.62%;RFA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0%、87.50%、69.44%和95.83%、75.00%、61.11%。两组术后3、5年累积总生存率和1、3、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肝切除术中应用RFA辅助断肝,对于治疗多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生存率高等优势,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全球范围内肝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肝切除术通常作为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待提高。胸腔积液是肝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饮酒、右肝切除等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关系密切,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制定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合计5 4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MD=5.03,95% CI=1.85~8.21)、术前血清白蛋白低(OR=-1.28,95% CI=-2.14~-0.42)、有饮酒史(OR=1.46,95% CI=1.03~2.06)、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3.15,95% CI=1.15~8.59)、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R=0.98,95% CI=0.72~1.34;OR=2.17,95% CI=1.18~4.00)、腹水(MD=7.13,95% CI=3.53~14.40)、肿瘤直径大(MD=1.30,95% CI=0.27~2.33)、肝门长时间阻断(MD=3.24,95% CI=1.65~4.83)、术中出血量大(MD=482.99,95% CI=183.24~782.74)、手术时间长(MD=67.14,95% CI=47.49~86.79)、右肝肿瘤切除(MD=10.29,95% CI=4.60~22.99)、术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MD=19.83,95% CI=6.17~33.49)、术后凝血酶原时间长(MD=2.15,95% CI=0.19~4.10)、术后白蛋白低(MD=-4.06,95% CI=-7.07~-1.06)。不确定因素有术前TBIL、肝硬化、糖尿病。结论 本研究确定14项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本研究结果仍有待未来大样本、更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肝脏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9月间行半肝切除手术的50例肝癌患者术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对筛选出可能影响肝癌患者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因素,用所得各因素及其统计值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患者手术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清除指数(HH15)、残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RLV/SLV)均为半肝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P=0.007);所得到的风险预测模型为:风险系数(R)=31.871×(RLV/SLV)-1.689×(ICG R15)-19.663×HH15;R的临界值为0.90时,其预测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7.5%和90%。结论:较低的RLV/SLV以及较高的ICGl5R和HH15是肝癌患者行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风险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