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蒿甲醚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 Pneumonia POP)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 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1L-6水平。结果 与感染对照组比较,蒿甲醚治疗组症状显著改善、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数目显著减少、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蒿甲醚具有一定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能够降低PCP大鼠IL-6。  相似文献   

2.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血清抗原及血清抗体检测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及双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孢子虫抗原,用IFA法检测血清中的肺孢子虫IgG抗体,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的抗原检测于免疫抑制6-8wk后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大鼠均呈阴性;大多数感染大鼠血清抗原检测为阴性;正常大鼠血清中有低滴度肺孢子虫IgG抗体,感染大鼠抗体滴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但中止免疫抑制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而肺泡灌洗液中抗原逐渐阴转。结论:肺泡灌洗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肺孢子虫感染的诊断,但血清中很难检出这种抗原;血清IgG抗体的上升并不表示为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3.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血清抗原及血清抗体检测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及双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孢子虫抗原,用IFA法检测血清中的肺孢子虫IgG抗体,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的抗原检测于免疫抑制6-8wk后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大鼠均呈阴性;大多数感染大鼠血清抗原检测为阴性;正常大鼠血清中有低滴度肺孢子虫IgG抗体,感染大鼠抗体滴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但中止免疫抑制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而肺泡灌洗液中抗原逐渐阴转。结论:肺泡灌洗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肺孢子虫感染的诊断,但血清中很难检出这种抗原;血清IgG抗体的上升并不表示为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PAK-ELISA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抗原对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价值。 方法 采用SPA-ELISA检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肺孢子虫(PC)抗原,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炎患者痰液和血清抗原,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 感染大鼠于用药后第4周,BALF中PC抗原,以及肺组织印片和BALF涂片包囊检查开始出现阳性,但前者阳性率(60%)高于后者(20%和40%),而且全部阳性达到的时间(8周)也早于后者(10周)。第10周有2只鼠血清抗原阳性,但此后又转阴。30例肺炎患者痰液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26.67%,8例抗原阳性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包囊,符合率为37.5%。血清抗原检测全部阴性。 结论 SPA-ELISA检测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抗原比病原学检查敏感性高,而检测血清抗原不适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AK-ELISA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抗原对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价值。方法采用SPAELISA检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肺孢子虫(PC)抗原,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炎患者痰液和血清抗原,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感染大鼠于用药后第4周,BALF中PC抗原,以及肺组织印片和BALF涂片包囊检查开始出现阳性,但前者阳性率(60%)高于后者(20%和40%),而且全部阳性达到的时间(8周)也早于后者(10周)。第10周有2只鼠血清抗原阳性,但此后又转阴。30例肺炎患者痰液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26.67%,8例抗原阳性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包囊,符合率为37.5%。血清抗原检测全部阴性。结论SPA—ELISA检测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抗原比病原学检查敏感性高,而检测血清抗原不适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氢青蒿素对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大鼠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IL-1水平的影响,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60mg/kg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杀鼠取肺,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用LPS刺激培养72h,同时设有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用IL-1β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液IL-1β的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治疗组大鼠IL-1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治疗组大鼠IL-1β水平则低于感染组,说明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能引起大鼠肺泡巨噬发泌高水平IL-1,经双氢青蒿素治疗PCP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产生IL-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
PCR技术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动物模型,肺涂片用吉氏染色法查肺孢子虫包囊,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标本,用PCR技术进行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测,共计实验组大鼠12 只及对照组8 只。结果 实验组大鼠,吉氏染色法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检出率为66-7% ,PCR技术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检出率分别为81-8 % 、50% 和50% 。比肺印片提前2 周检出。对照组大鼠,吉氏染色法未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在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中,PCR技术测出了卡氏肺孢子虫DNA。结论 在血液标本中PCR的成功应用,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类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非创伤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除了艾滋病患者外,血液病或骨髓移植患者也好发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PCP)。PCP的诊断通常需要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或吸痰液,而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比较困难,吸痰液的诊断敏感性差别较大。 对HIV-1阳性合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的患者,曾用标准PCR法检测到漱口液中的卡氏肺孢子虫的DNA,敏感性为78%。本文作者检测了26名血液病和有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 NO水平的影响。 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 Wista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 6 0 mg/ kg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 ,杀鼠取肺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 ,用 L PS刺激培养 72 h,同时设有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用 NO试剂盒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 NO活性。 结果 感染组大鼠血清、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原液以及经 L PS刺激后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 NO浓度分别为 ( 16 7.3± 2 3.1)、( 141.6± 18.0 )和 ( 12 9.5± 2 8.4) μmol/ L,治疗组分别为 ( 111.8± 40 .6 )、( 136 .3± 35 .1)和 ( 12 9.9± 14.2 ) μmol/ 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 87.2± 32 .1)、( 10 9.8± 18.0 )和 ( 136 .2± 30 .5 ) μmol/ L,可见感染组和治疗组大鼠 NO水平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 ,治疗组 NO水平低于相应的感染组。 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能引起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高水平 NO,经双氢青蒿素治疗后 ,PC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 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血清中酶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大鼠血清中酶学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地塞米松诱导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模型(PCP组),于造模前(0周)及造模后3、6、9、12周断尾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于12周后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ALT、AST、ALP、LDH水平。结果PCP组血清ALP、AST水平从造模第3周以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LT及LDH水平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结论ALP、AST可作为PCP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药补骨脂(10.0 mg/kg)、鸦胆子(1.2 mg/kg)及两药合剂(补骨脂5.0 mg/kg,鸦胆子0.6 mg/kg)治疗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通过检测脾NK细胞活性和血清IL-2水平,探讨两药对PCP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PCP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骨脂治疗组血清IL?鄄2诱生水平(526.1±5.5) pg/ml和脾NK细胞活性(27.1%±0.8%)均显著升高(P<0.01),两药合剂组其次[(314.7±6.7) pg/ml, (22.9%±0.9%)(P<0.05)],鸦胆子组较低[(285.4±6.1) pg/ml, (20.7%±1.0%) (P<0.05)]。补骨脂和鸦胆子具有增强PCP大鼠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比较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和Wista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模型的差异。 方法 选用SD大鼠和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免疫抑制诱导建立动物模型 ;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分别制成肺印片和BALF涂片 ,作Giemsa染色 ,镜检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结果 共收集实验组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肺组织及BALF标本各 2 8份 ,经Giemsa染色后 ,在肺印片中查见Pneumocystiscarinii(Pc)虫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89.2 9%和10 0 %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LF阳性率分别为 6 0 .71%和 78.5 7% ,两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同种大鼠的肺印片与BALF涂片 ,其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肺印片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ALF涂片。同种大鼠不同肺叶的肺印片 ,其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D大鼠与Wistar大鼠作为PCP模型动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PCR-ELISA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卡氏肺孢子虫 (P.c )DNA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方法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实验组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 2 8只 ,采用PCR法扩增大鼠肺组织DN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DNA ,用PCR ELISA检测其扩增产物。 2 8只患病大鼠分别制作肺组织印片及BALF涂片 ,姬姆萨 (Giemsa)染色镜检 10 0个视野中有无P .c包囊 (或滋养体 ) ,与PCR ELISA检测扩增产物结果比较。 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DNA阳性率及BALFDNA阳性率 ,结果相同 ,均分别为 96.4% (27/28)和100% (28/28)。Giemsa染色镜检P.c包囊 (或滋养体 ) ,结果为阳性的大鼠 ,PCR ELISA检测扩增产物结果也均为阳性。阴性对照组 ,两种大鼠的肺组织和BALF各10份标本 ,均有1只大鼠阳性。 结论 PCR ELISA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 ,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较好 ,操作简便 ,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PCR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技术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诱导产生卡氏肺孢子虫;8week后,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PCR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并与Giemsa染色法比较。结果实验组两种大鼠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分别为9643%和100%,BALF阳性率亦分别为9643%和100%,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ALF的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Giemsa病原染色法,肺组织的两种方法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R是一种检出率较高的方法,可作为早期诊断PCP的常规方法,特别适用于BALF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介素 - 8(IL - 8)、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IL - 8和IL - 6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感染组 )治疗前后、2 8例哮喘发作期患者 (哮喘组 )及 12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和BALF的IL - 8、IL - 6水平 ,计算BALF的中性粒细胞 (PMN)和肺泡巨噬细胞 (AMs)数量。结果 感染组治疗前血清IL - 8和IL - 6水平比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哮喘组血清IL - 8和IL - 6水平比感染组治疗后明显增高 (P <0 .0 1)。BALF的细胞总数、PMN、IL - 8及IL - 6水平感染组治疗前显著比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高 (P <0 0 1) ,哮喘组高于感染组治疗后及对照组 (P <0 0 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BALF的IL - 8及IL - 6水平比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患者显著增高 (P <0 0 1)。感染组BALF的IL - 8水平分别与PMN和AMs呈显著正相关 (r =0 90 5 6 ,r =0 6 2 6 9,P <0 0 1)。感染组BALF的IL - 6水平与AMs呈显著正相关 (r =0 70 5 2 ,P <0 0 1)。结论 IL - 8和IL- 6参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反应 ,血清和BALF中IL - 8和IL - 6的动态变化对评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和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观察GC免疫抑制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Wistar大鼠31只,26只大鼠每w 2次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PCP模型,阴性对照组(5只),在第2、4、6、8w分别杀死大鼠,采集血液及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涂片分析血液和BALF中细胞成分。结果PCP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35.8±4.35)×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23.4±8.2)%,巨噬细胞数为(8.4±1.09)%,中性粒细胞比例为(68.2±8.35)%。PCP大鼠BALF中白细胞细胞总数为(35.24±8.10)×106/L,巨噬细胞比例为(84.9±2.49)%,淋巴细胞比例为(10.0±2.56)%,中性粒细胞比例为(5.1±1.73)%。结论PCP组中淋巴细胞减少是导致大鼠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最关键的原因。大鼠BALF中巨噬细胞减少和功能减弱对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发生起主要帮助作用。中性粒细胞增加,推测和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含量变化及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结核性胸水,36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IL-6、IL-8水平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结核组与恶性胸水组的IL-6分别为533.18±425.20pg/ml,122.50±92.41pg/ml,两组数据具显著性差异(P〈0.002);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6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8分别为434.24±68.52ng/ml,364.38±46.21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8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中IL-6、IL-8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对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7受体(interleukin-17 receptor,IL-17R)在大鼠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肺炎克雷伯菌3.6×10~9cfu/只,建立大鼠重症肺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肺组织IL-17、IL-17R、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水平;动态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并取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IL-17及IL-17R mRNA的表达于造模后4 h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282.32±21.22)倍、(18.01±0.67)倍(P<0.01),至第7天基本降至基础水平.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高峰延迟于IL-17及IL-17R,于第5天达到高峰.IL-17 mRNA的表达量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模型组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及出血,于第3天出现显著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IL-17及其受体在重症肺炎中高表达,是参与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促炎作用与上调中性粒细胞聚集及刺激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