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在吉林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17份粪便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1.80%,然后依次为杯状病毒(18.00%)、星状病毒(6.70%)、肠道腺病毒(3.40%)。对上述四种病毒与感染者性别、年龄、生活环境以及发病季节的比较发现,除轮状病毒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和杯状病毒与发病季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轮状病毒G血清型检测中,以G3型为主,占35.73%;P基因型检测中,以P8型为主,占35.01%。结论轮状病毒是吉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型,主要基因型为P8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婴幼儿腹泻患者中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威市凉州医院住院确诊腹泻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及其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结果 630份粪便标本中4种腹泻病毒总的检出率为68.4%(431/630)、女性婴幼儿腹泻病毒检出率75.0%(147/196)显著高于男性婴幼儿65.4%(284/434)。2012年腹泻病毒检出率73.1%(226/309)显著高于2011年检出率63.9%(205/321)。腹泻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杯状病毒34.6%(218/630),轮状病毒34.0%(214/630)、星状病毒13.0%(82/630)、肠道腺病毒10.6%(67/630)。431份检出腹泻病毒的样本中有124份为混合感染,占28.8%(124/431),2012年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所占比例35.0%(79/226)显著高于2011年腹泻病毒所占比例22.0%(45/205)。214份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中病毒毒株G分型以G3,G1为主,P分型以P8,P4为主。结论武威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流行特征。为腹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收集密云县三家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720例。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用 RT-PCR方法检测人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es,HcCV)。结果720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占10.3%(74/720),人杯状病毒阳性占8.8%(63/720)。轮状病毒0~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19.0%(11/58),而人杯状病毒19~4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23.9%(11/46)。轮状病毒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密云县人杯状病毒主要感染人群为男性中青年,秋季多发。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匡小舟  肖文佳  刘捷宸  张曦  滕峥  潘浩 《疾病监测》2021,36(10):1069-1074
  目的  对2018 — 2020年上海市5岁以下感染性肠胃炎住院患儿进行主要病毒病原学检测,了解目标人群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迁移变化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发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采集上海市某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并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采用ELISA、荧光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子分型。   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805份(男性543份,女性262份),病毒检出率为47.33%,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杯状病毒(31.18%),其次为A组轮状病毒(17.64%);杯状病毒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占比最高(95.62%)。 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要流行型别(占比90.85%)。 诺如病毒GⅡ型以GⅡ.4[P31]和GⅡ.3[P12]为主要流行株(占比分别为32.08% 和19.58%);但2020年以来,新兴亚型GⅡ.4[P16]和GⅡ.2[P16]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和2019年(χ2=17.337,P<0.001; χ2=11.044,P=0.001)。 此外本地首次从1名4月龄患儿粪便中发现1株乐儿德轮状病毒疫苗株。   结论  杯状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的趋势加剧,使杯状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上市需求愈发迫切。研究首次揭示了住院儿童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主要流行和新兴亚型,为多效价的诺如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轮状病毒G9型别近年检出率升高,需要对轮状病毒型别变化保持警戒、追踪和深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以及季节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7年3月31日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1 050例1个月~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种常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病毒核酸。结果 1 050例患儿中,有483例(46.00%)病毒抗原阳性,有595例(56.67%)病毒核酸阳性,二者阳性符合率为75.86%。以多重PCR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为标准,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是轮状病毒(23.24%),以下依次为诺如病毒(17.50%)、腺病毒(9.62%)和星状病毒(6.76%)。病毒感染以单一感染形式发病为主(45.05%),混合感染仅占11.62%。不同性别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3岁与3~5岁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3,P=0.001)。4月为轮状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峰期,7月为诺如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发期,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在11、12月寒冷季节发病率上升。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2015—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4种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肠道感染以季节性流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发病率,实验室检出率和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两个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腹泻粪便标本58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粪便中提取的轮状病毒RNA做基因分型。结果58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轮状病毒304份,全年轮状病毒阳性率51.97%。在304份ELISA阳性的标本中,随机取103份标本用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5.05%,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1.7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仍然是河南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轮状病毒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已由1990~1997年间监测的G1型转变为目前的G3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年随机采集北京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HRV)、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AdV)及星状病毒(AstV)。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43份,标本总阳性检出率52.7%(128/243),4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RV(26.3%,64/243)、HuCV(16.9%,41/243)、AdV(4.9%,12/243)和AstV(4.5%,11/243),分别占总阳性检出的49.9%、32.1%、9.3%和8.5%(其中包括混合感染10例,占总阳性检出的7.8%)。患者以≤2岁儿童为主,不同年龄组之间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7,P=0.009),不同病毒发病高峰期不同,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结论 HRV和HuC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4种病毒总检出率以12~18月龄组最高;全年中以12月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6省(直辖市、自治区)162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92家网络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等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分析2011-2014年不同时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变异变迁情况。结果 在19849例儿童腹泻病例中,22.9%的病例检出轮状病毒,其中,1~2岁和6月龄至1岁儿童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6.1%。轮状病毒在水样便中检出率最高,为26.2%。轮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为39.4%,夏季检出率最低,为9.9%。轮状病毒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0%和27.0%。A组轮状病毒为常见的血清型,占95.1%,其中G9 P[8]、G1 P[8]和G3 P[8]最为常见,分别占39.5%、16.8%和9.9%。2011年以来,G9 P[8]逐渐取代G1 P[8]和G3 P[8]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流行株。结论 轮状病毒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特征,G9 P[8]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 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2007年8月~2009年2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413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A组轮状病毒基因,阳性者再采用巢式 RT-PCR 分别针对病毒 VP7,VP4基因保守区进行 G/P型别检测。结果413份粪便标本 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2.5%(217/413),轮状病毒腹泻在深圳的主要流行季节是10~次年1月份,2岁以内的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1.2%(198/217)。对217份轮状病毒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流行的轮状病毒G型分型依次为G3(52.1%),G1(31.3%),混合 G型感染(6.0%),G2(1.8%)及 G9(1.4%);P型分型依次为 P[8](85.7%),P[4](6.0%)及混合 P型感染(1.4%);G型和P型的组合以 G3P[8](47.5%)最为常见,其次为 G1P[8](30.4%)。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G3P[8]和 G1P[8]是2007年~2009年深圳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此外混合型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四种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在临床儿童腹泻病毒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四种腹泻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博晖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系统)对临床采集的270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并用进口的四种腹泻病毒酶免法单检试剂盒同时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酶免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37%,14.81%,1.48%和2.96%;荧光免疫法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10.37%,4.07%和2.22%.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分别为121.710,4.685和47.592,P值分别为0.000,0.030和0.000,P值均<0.05),对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0.187,P值为0.665,P值>0.05);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58,0.4<Kappa值<0.75),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42,-0.025和0.361,Kappa值均≤0.4).结论 两种腹泻病毒检测方法之间除轮状病毒外,其它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些方法只可用于腹泻病原的初步筛查,确认必须进一步做培养或分子诊断.但是,在临床检测工效上,荧光免疫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甘肃省A组轮状病毒(RVA)流行特征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选取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监测的6家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粪便2553份,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核酸,选取部分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构建DNA测序文库,采用第二代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毒阳性标本853份,检出率33.4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7.43%),其次是诺如病毒(12.65%)、腺病毒(6.58%)、星状病毒(4.70%)、札如病毒(1.02%)。对50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第二代测序,获得31株全序列,其中24株G9P[8]、2株G2P[8]、3株G2P[4]、1株G9P[6]和1株G9P[4]型别。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除VP7片段外,序列差异比较大的有VP3和NSP4两个节段。本研究获得21株G9P[8]型Wa-like株(G9-P[8]-I1-R1-C1-M 1-A1-N1-T1-E1-H1),3株NSP4节段重配的G9P[8]-E2株(G9-P[8]-I1-R1-C1-M1-A1-N1-T1-E2-H1),在测序的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腹泻病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和住院7岁以下腹泻患儿6812例粪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资料,采用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二合一双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检测病毒抗原。结果病毒总检出率为27.6%(1880/6812),单纯腺病毒感染211例(3.1%);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609例(23.6%),双重病毒感染60例(0.9%)。0.5∽3岁龄婴幼儿的阳性率较高,占单纯轮状病毒和单纯腺病毒总阳性例数的74.2%(1350/1820)。8∽12月为腹泻病发病高峰,秋冬季节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与春夏季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泻病婴幼儿感染的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不同季节、年龄之间婴幼儿感染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乌鲁木齐市379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 结果 229份(60.4%)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5.6%、14.2%、4.2%、3.2%和1.1%。混合感染共26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组合占首位(50.0%,13/26)。1-3月和10-12月是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诺如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10月。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小于诺如病毒感染平均年龄(P=0.002),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感染全部发生于2岁儿童。 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2010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深圳市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类病毒的感染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PCR)对2007年8月~2008年3月的82份腹泻标本进行病毒检测,PCR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82份标本病毒抗原酶联免疫检测总阳性率为64.6%(53/82),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67.1%(55/82).其中酶联免疫法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道腺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54.9%,0,7.3%,4.9%.PCR法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道腺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50%,1.2%,11%,12.2%.测序比较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瓦克病毒,肠道腺病毒与GenBank中公布的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2%~100%,90%~100%,94%~100%,90%~100%.结论 深圳市儿童腹泻的病毒感染率比较高.酶联免疫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低于核酸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病毒抗原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耍幼儿腹泻标本病毒检测对降低耍幼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1~12月因腹泻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在收集1 248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295例,阳性率为23.6%。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个月至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11、12月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蕲春地区腹泻儿童病毒感染情况,以期降低儿童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蕲春地区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观察比较不同病毒感染患儿在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等一般情况中的分布,分析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性状。结果 180例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53.89%,诺如病毒占20.56%,肠道腺病毒占25.55%,轮状病毒中以6~24个月发生率最高,占61.86%,明显高于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好发年龄也在6~24个月,但其在24个月至4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轮状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病毒感染患儿中以蛋花样便最多,占43.89%,明显高于其他大便性状所占构成比(P0.05)。结论蕲春地区腹泻儿童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其好发于6~24个月的儿童,且大便多为蛋花样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以及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603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60份,总阳性率为43.1%。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10.9%,占细菌性病原的首位,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1%)和嗜水气单胞菌(4.0%),而志贺菌、霍乱弧菌和沙门菌合计检出率仅为3.0%。病毒性腹泻以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常见,检出率分别为8.6%和7.1%。从病原总检出率来看,冬季检出率(60.4%)远高于其他季节(春、夏、秋季分别为34.7%、49.8%和35.0%);细菌性腹泻多发生在夏季,成年人(19~60岁组)多见;而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季,0~5岁儿童多见。结论宁波市镇海区腹泻病原以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应主动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4 40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4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现1 107例病毒性腹泻患儿,总阳性检出率为25.2%(1 107/4 401)。轮状病毒感染898例,诺如病毒感染91例,肠道腺病毒感染70例,星状病毒感染52例。轮状病毒1、2、3、12月为高发月份,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出率低,流行季节性不明显。男性与女性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相似;年龄分布方面,5岁以下患儿易感。结论中山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2、3、12月为高发月份,5岁以下儿童易感,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预防暴发疫情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贾铮  郭卫东  李春英 《疾病监测》2013,28(7):536-540
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 R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 方法 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8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标本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做基因亚型检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测789份粪便标本,ELISA法检出阳性288份,阳性率为36.50%。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月份为10月至次年2月,12~23月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0.00%,2岁以下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5.83%。轮状病毒G血清亚型检测中,2010 2011年以G3亚型为主,占37.6%,2011 2012年以G9亚型为主,占67.3%;轮状病毒P基因亚型检测中,2010 2012年以P[8]亚型为主。 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3到G9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金青青  姚瑛 《疾病监测》2016,31(4):293-29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为该院轮状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试剂盒(乳胶法)对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42 736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并用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1.89%(5080/42 736), 2009-2013年间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中2011年与2012年间增幅最大(5.01%)。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A群轮状病毒(2=10.45, P0.01), 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48%(2231/17 871)和11.46%(2849/24 865)。A群轮状病毒检出高峰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 占全部阳性检出例数的72.07%(3661/5080), 各年检出最高峰在11月和12月之间转换。各年龄组均检出轮状病毒, 5岁以下儿童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2.32%)是5岁及以上人群(3.58%)的近4倍, 且1~2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23.48%)。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中的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0%和9.93%, 门诊高于住院患者(2=32.99, P0.01)。结论 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低于杭州市及浙江省内其他地区水平。5岁以下儿童是医院防治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重点人群, 同时应加强成人轮状病毒的监测。门诊腹泻患者是医院轮状病毒腹泻管理的重点对象, 应着重加强该类人群的隔离治疗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