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中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对变态反应在CRS发病过程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UniCAP系统对687例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和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检测.通过对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血IgE检测结果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放射学疾病范围的关系.结果 687例患者中,血清T IgE的平均值为(93.15±6.94)kU/L.血清高IgE(特应性)的出现率为32.90%~41.34%.S IgE阳性率为39.01%,主要为呼吸道变应原(33.04%)过敏,最主要变应原为尘螨(24.75%).单侧CRS和双侧CRS之间、单发与多发(及全组)鼻窦炎之间变应性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变态反应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其是否与CRS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尚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鼻窦炎( 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也是长期诊疗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多因素作用的病因学说,由遗传、变应性和解剖等因素共同作用。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清,给CRS的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弄清楚CRS发病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靶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 ,FRS )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 CRS)患者局部骨质及CT值的研究,了解其病变特征和发生、发展及转归,为FRS的手术提供临床的依据。方法选取临床上FRS、CRS患者各30例,非鼻-鼻窦炎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CT 检查对其值测算。术中对于鼻窦炎患者切除筛骨,送病理检查,得出病理评分。然后比较病理评分及CT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FRS筛骨的CT值随筛骨病理等级的增高明显增高;FRS筛窦骨组织的病理等级高于CRS患者;CRS患者CT值高于非鼻-鼻窦炎患者,FRS患者CT值高于CRS患者。结论 FRS及CRS患者中均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筛骨病变,这种病变包括筛骨黏膜增厚、骨吸收、骨破坏、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新骨形成。且 FRS筛骨病理等级高于CRS。FRS及CRS患者筛骨CT值与病变范围和筛骨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客观评价患者筛骨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其鼻内镜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仅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可以保留鼻腔的正常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及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筛窦黏膜中基底膜的厚度变化。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并测量10例对照组、35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及4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和12例复发性CRS基底膜的厚度。结果:基底膜的厚度在对照组为(7.8±1.3)μm,CRSsNP组为(25.4±4.3)μm,CRSwNP组为(34.7±5.1)μm,复发组为(36.2±6.3)μm,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鼻-鼻窦炎组及复发性CRS组的基底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鼻-鼻窦炎中,基底膜增厚,尤其是在CRSwNP和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中,基底膜增厚更为明显。基底膜增厚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对CRS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54例CRS手术患者,其中CRSsNP 132例,CRSwNP 12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的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进一步将患者分为sIgE阳性组和IgE阴性组,对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CRSsNP和CRSwNP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44.70%vs 39.34%)、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病率(31.06%vs 36.89%;9.09%vs 15.57%)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9±0.21)×109/L vs(0.35±0.32)×109/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和sIgE阴性患者鼻窦CT评分在CRSsNP组[(7.37±3.13)分vs(6.71±3.52)分]和CRSwNP组[(11.93±6.29)分vs(11.20±6.0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sNP和CRSwNP患者CT评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415,P<0.05;r=0.383,P<0.01).结论 变应性因素的分布在CRSsNP和CRSwNP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可能参与CRS的发病,却不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24(8):21-22
由于慢性鼻-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1997年制定的海口标准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0.
引起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危险因子分析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008年~201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鼻-鼻窦炎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组患者女性患者比较多,好发于40岁以的人群,病程在3年以内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症状为涕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涕血(β=4.76, OR=116.75)、钙化斑(β=4.35, OR=77.48)、单侧病变(β=2.83, OR=11.91)是高危险因子(OR值远大于1)。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8.35+1.24x1+0.52x2+1.32x3+4.35x4+4.76x5+2.83x6。结论:涕血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临床症状,单侧CT显示钙化斑是重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患者就诊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咳嗽为惟一症状,但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不易获得正确的诊断。咳嗽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因误诊或漏诊造成患者反复就医,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心理负担,对社会医药资源也造成了浪费。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哮喘是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几种慢性咳嗽病因的特点,分析了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提高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能力。方法:对4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好转26例,死亡16例。结论: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易迅速进展,同时易合并肾功能衰竭、休克肺、酸中毒、脑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休克的治疗强调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合理用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14.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感染性因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细胞因子释放、过敏因素等。本文就目前该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的病因变化。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5年间(组1)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组2)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患者,按病因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间及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高胆虹素血症病例发病率分别为15.7%和13.4%,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新生儿溶血病27.7%,围生因素27.1%,感染19.8%,母乳喂养16.0%,其他因素9.4%;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7%,新生儿溶血病27.1%,母乳性喂养25.0%,感染15.2%,其他因素2.5%。结论高胆虹素血症发病率在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较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问有所降低,病因构成比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采用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对96例持续咳嗽8周以上的患者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针对性治疗证实。结果:在9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96.9%(93/96)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46.9%(45/96),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42.7%(41/96),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7.3%(7/96),病因未明3.1%(3/96)。针对病因特异性治疗,96.9%(93/96)患者的咳嗽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结论:PNDS、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试验性病因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症病因学本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病因学以及治疗。方法:以ICD-10标准诊断失眠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失眠的认识,并对失眠症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入眠困难为主要症状(97.5%),再入眠困难(87%)、易早醒(80%)、多梦(77.5%)也为常见症状;在患者的认识中焦虑,恐惧以及对睡眠的期望值过高最为常见(100%);两种不同治疗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P<0.01)。结论: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其本质在于患者错误的睡眠观念,态度及其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在治疗方面应采取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法,单一使用大量的镇静催眠药物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效果的评估体系也逐渐由以医师评判为主转向以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这就需要对患者的主观感受有相应的量化标准,应运而生的是生存质量量表的评判标准。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突出表现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困扰患者日常生活,生存质量量表非常适用于评测其疗效,现对常规评估病情方式和国外各种鼻-鼻窦炎生存质量量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肠梗阻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8例低位肠梗阻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结肠镜检查对非肿瘤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结果 48例中有 47例完成了检查 ,其中肿瘤 13例 ,粘连性梗阻 6例 ,肠套叠 2例 ,肠结核 1例 ,全大肠未见梗阻 2 5例中有 2 3例通过结肠镜检查 ,症状缓解 ;有 1例肠套叠得以整复。结论 结肠镜检查对肠梗阻兼有病因诊断及辅助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