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方  黄泰康 《中草药》2003,34(12):1058-1062
对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论述,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中药药效方法学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中医学发展是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藏象经络学说和中药的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突破对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起着主导作用;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四维系统论,在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两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和人体精神维。  相似文献   

2.
中药显微定量方法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构及细胞后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依据来鉴定真伪的方法。目前,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尚在研究中,而我国大部分丸、散、膏、丹等成方制剂因其都是由几种、十几种、几十种粉末混合而成。各种成份之间存在着互相干扰,因此它的定性定量检查比较困难,特别是贵重中药含量无法确定。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采用显微定量是近几年研究的新技术方法。本文利用各种中药在显微镜下特征不同,选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手,而评价方剂的临床药效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在临床上,方剂对应的是证候或病,中医证候/病的客观正确诊断,阐释证候/病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笔者的团队以证候为起点,从方剂入手,建立了系统的关联"证候诊断-方剂效应评价-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分析"的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发现并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而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以及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控制与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据文献综述,提出应建立符合中医用中药特色规律的中药质量控制统一方法系统。方法 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从中医用中药的特色规律,着眼于中药是一个复杂体系及全成分分子的总体效应,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阐述了中药质量控制的状况、方法及问题,提出应建立符合中医用中药特色规律的中药质量控制统一方法系统。结论 应建立起有中医药特色规律的分子水平的,有效检测、评价、控制中药系列质量的统一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5.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有其自己的特点。辨证论治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配伍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整合调节是中药的作用方式。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药药效评价不能照搬西药的方法和标准。运用现代技术和中药自身特点建立中药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正确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质量稳定是药效评价的前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整合调节的作用方式要求药效指标的选择要多样化,避免主观误差的手段是利用数学模型和参数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作用机制的阐明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药理实验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的复杂性特征与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复方具有复杂性特征,这是协同作用的基础,有利于发挥复方优势,也是寻找药效物质和质量控制的难点所在,以发挥中药复方协同优势为目的的新药开发期待适宜方法学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药制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的系统分析,以明确该学科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药制剂研究应遵循的核心理论、基本原则、思维方式、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初步构建适宜于中药制剂研究的方法学,确保中药制剂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制剂研究方法学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药制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的系统分析,以明确该学科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药制剂研究应遵循的核心理论、基本原则、思维方式、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初步构建适宜于中药制剂研究的方法学,确保中药制剂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谈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三个方法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从单味药逐渐发展到复方,可以认为多数中药复方的临床效果比单味药更好,原因可能是复方的多向调节作用。但是,复方研究和从中药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还相当欠缺。1998年我国第一个中药复方制剂丹参滴丸以药的形式进入美国,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作为新药走向世界已是必然趋势。从复方中提取新药的工作应该如何着手?药理实验怎么作?笔者提出三条思路。1 充分利用中医药长期实践的丰硕成果 中药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就是:①由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原因,很少有动物实验,临床的实践对象是人体;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薛洁  谢梅林 《中草药》2003,34(6):附9-附10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存在困难,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该文回顾了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产生历史,并依据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以及生物鉴定等各种方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学结合自身特点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的进程,进而描绘了中药鉴定方法学系统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药复杂群体,如果从分子角度阐明所有化学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揭示中药疗效的奥秘,赋予中药现代科学内涵,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是十分困难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探索研究中,通过采用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11-1113
大力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以科技部为首的国家各个部委分别在中药产业链的科研、产业化推进、产业化示范等各个环节上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强有力的扶持,例如:科技部的“10 35”计划、“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86 3”计划、攀登计划,特别是最近刚刚完成的“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等,从中药的源头研究到新药上市各个研究环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给予了高强度的支持,而国家计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药效组分的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其医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使用现代方法阐释中药药效的机理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的提出,对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从而对该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与中药组分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贵君  罗容  王奕洁 《中药材》2007,30(2):125-126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的新理论。中药药效是以其药效组分为基础的,这个理论可以揭示中医药的本质特征,科学地阐释中药药效与物质、物质与品质、品质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与中医药整体观的学术思想相吻合。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产生了中药组分学,它是中药进化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对中药汤剂药效的影响。方法:以八味地黄汤为例,以其煎煮的时间为变量,对汤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分析其药汁与药渣。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不同的煎煮时间所产生的药汁与药渣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不同,对照组药汁量为318mL,而观察组药汁则为282mL,且两种煎煮法所得的药渣在其颜色、气味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汤剂质量较好,合格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汤剂质量的合格率仅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必须根据中药成分的不同采取正确的煎煮方式与服用方式,从而实现中药汤剂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研究方法学探讨-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桂枝汤的体外抗病毒实验为手段,对家兔含药血清制备时不同的给药次数和采血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家兔单次口饲给药后1h、2h、3h所采集的含药血清无抑制副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每日1次口饲给药,连续3d,末次给药后2h的血清,有明显抑制副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了解和掌握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及君臣佐使等配伍规律的必由之路。尽管数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阐明中医学的方药理论,即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但由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性,至今难以为其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及仪器设备,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创新道路。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状态及方法作一回顾,并为复方中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蜜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6):268-269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李蜜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效,中药研究1去除影响药效的不良因素1.1去除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中药来源于大自然,往往伴存一些杂质,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常含有木屑、砂石等杂质,藿香、紫苏、淡竹叶等常夹有枯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