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湿热     
湿热一证,多缠绵难愈,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炎症多属于此证。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湿热均等。或蕴阻上焦,致心脉瘀阻,肺失宣肃;或湿热上熏,影响耳、鼻、口咽诸窍;或湿热中阻,影响脾胃升降;或湿热蕴阻肝胆,致肝胆失疏泄之职;或湿热流注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湿热之邪久羁不解,耗气伤阴伤阳。综之,湿热一证,证型繁杂,流阻哪个脏腑组织,则会造成那个脏腑组织的功能失常。在治疗上,要根据湿与热的偏盛,以及湿热之邪蕴阻的部位来确定治疗方药,且宜健运中焦,守方治疗,以求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3):69-70
考中医书籍无“肝炎”的名称,西医谓本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而传染。常见的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黄疸型肝炎与中医认为由湿热所引起的天行黄疸相似,无黄疸型肝炎与中医认为由肝热郁滞所引起的胁痛、痞块、肝郁气滞等病相符。病因有内伤和外感不同,内伤多因脾胃素虚,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或多食油腻之物,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兼感时邪而发病。如迁延不愈,肝脾两伤,气滞血瘀,酿成慢性。外感则多由感受湿热毒邪所致。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腔积液,属于中医的"臌胀"范围,分为水臌、气臌、血臌和虫臌4种。肝硬化腹腔积液似与水臌相吻合,肝硬化腹腔积液经治疗腹腔积液消退后,其复发率极高,少数顽固性腹腔积液治疗上更是十分棘手。中医认为肝硬化腹腔积液形成的主因是:湿热毒邪,侵害肝胆,殃及脾胃,湿热困于中焦,以至脾失健运,湿困日久,热蒸生疾,入于肝经,阻淤血络,形成血瘀,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又有统血之功,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但  相似文献   

4.
黄疸多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寒湿阻遏、湿热蕴蒸以及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胆液渗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关于阳黄的治疗,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可清楚地体现出辨证施治的特点。例如:对于阳黄中湿热偏盛者用茵陈蒿汤,热盛里实者用大黄硝石汤,对于湿盛于热者用茵陈五苓散,主要是辨别湿热的轻重.给后世治疗黄疸以很大的启示。本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将黄疸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黄疸型肝炎颇似祖同医学“黄疸”病中之“阳黄”;无黄疸型者则属“湿热”“肝胃不和”、“郁症”等病范畴。慢性肝炎除包括上述疾病外,还与“胁痛”、“积聚”、“阴黄”等病有类似之处。本病初期为感受湿热之邪引起,湿热不得发泄,郁结脾胃,致脾胃失调,累及肝胆,使气机阻滞。熏蒸肝胆,郁于血分,浸渍面目,溢于皮肤而发黄疸。湿热除与季节、地区和气候有关外,还与平素饮食不节如饮酒过多,食物不洁,七情所伤如暴怒、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对此病有不同名称,如“缠腰疮”、“缠腰火毒”等。 治疗上采用自拟丹参活命饮为基本方:丹参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银花3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加冷水煎至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一般2~3剂可痊愈。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因外感邪毒,湿热内蕴或肝胆火盛,肝郁化火而诱发。毒邪与湿热,肝火相搏,阻滞经络,致气血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大肠癌多因久居湿地,饮食不节,久泻久痢而致脾虚失运,外邪内侵,营卫失调,湿热内生,下通大肠,蕴毒为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毒邪踞之,蕴结大肠,凝聚成饮,热伤血络,邪毒滞肠,下侵肛门,而成肠疽。根据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杭州·92)所制定的方案,分为5型论治。湿热内蕴型用清肠饮加减,淤毒结阻型用膈下逐淤汤加减,脾肾阳虚型以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知柏地黄丸加减。钱伯文[1]将本病分为热毒壅滞型和脾虚湿…  相似文献   

8.
湿温证治     
湿温是夏秋季节常见病,中医多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淡渗化湿治之,关键在于肺肃清热。肺经受邪,水液往往因之发生障碍。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其兼邪随之亦化。常用三仁汤加减治湿初起、开肺清利湿热。表证明显者,应调整肺气的宣降功能;热重者,邪多在胃、脾,脾主湿胃主燥,胃经受邪多从热化,应以苦清为主,通常用王氏连林饮。湿温化燥化火,从病理来说,寒郁久化火,湿郁久化热,但无论湿热轻重,蕴结时久,他燥化火而耗伤津液,或成脏腑之燥结,病邪传入营血,就不拘泥于通常湿温治疗的禁忌。湿温比燥多兼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医辨治湿疹进行探析。方法: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结合文献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对中医辨治湿疹进行探讨。结果:湿疹病因为风、湿、热之邪内侵所致;病机为脾湿内蕴,加之风邪外袭,久郁化热,营卫气血运行失畅而病:湿疹的辨证分型多为湿热内蕴型、脾虚湿盛型和血虚风燥型三型,临床分别以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及自拟首乌四物汤进行加减治疗。结论:湿疹病程中各阶段均存在风热湿毒的病理变化,故清热、利湿、祛风法是本病贯穿始终的三大治法。此外,酌情运用活血化瘀之法,重视皮损部位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内外同治,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甑带疱”。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水疱沿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剧烈灼热样刺痛,有的伴有发热恶寒,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其病因,可因情志内伤,导致心肝二经火邪炽盛,脾经湿热内蕴;外感毒邪,以至火邪湿毒凝结肌肤,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感染侵袭神经而发病。笔者认为病因是一个“毒”字,西医以抗病毒为主,中医以清热解毒为先,根据中医理论“热毒炽盛,毒盛伤阴”以至阳盛热胀,气机不通,不通则痛。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  相似文献   

12.
郑怡真  吴冬梅  刘倩  余江  徐萍  汪敏华 《中国医药》2011,6(12):1543-1545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 对149例CIN及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证型与年龄分布关系及不同病理阶段证型演变规律.结果 149例CIN患者主要证型依次为湿热蕴毒型[57例(38.3%)]、外染毒邪型[43例(28.9%)]、肝经湿热型[29例(19.5%)]、阴虚夹湿型[ 17例(11.4%)]、脾肾阳虚型[3例(2.0%)].不同证型组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CIN Ⅰ多见外染毒邪型[20/29( 69.0%)],其次为湿热蕴毒型[9/29(31.0%)];CINⅡ、CINⅢ以湿热蕴毒型为主[CINⅡ:15/29( 51.7%;CINⅢ:16/30(53.3%)];宫颈癌以湿热蕴毒型、阴虚夹湿型为主[均17/61(27.9%)].证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染毒邪型与湿热蕴毒型病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夹湿型与肝经湿热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夹湿型、肝经湿热型分别与湿热蕴毒型、外染毒邪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IN及宫颈癌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蕴毒型为多,随着病变的进展,由外染毒邪、湿热蕴毒-肝经湿热、阴虚夹湿-脾肾阳虚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运用中医理论,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为主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初步获得一些成效,兹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一、早期肝硬化(功能代偿期) 本病属于中医“积聚”范畴。由湿浊久羁不解,情志抑郁及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肝脾俱病。开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久则营气痹塞,肝脉瘀阻,而致气滞血瘀,故肝硬化阶段主因为肝脉血瘀,肝失疏泄,势必横逆伤脾,致胃少受纳,脾失健运,形成肝郁脾虚;若病延日久,耗伤肝阴,则将致气阴两虚。据上所述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是指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致胸膺满闷不舒 ,疼痛时作 ,甚则疼痛如绞 ,彻背引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或老年人。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等均可参照胸痹进行辨证论治。1 病因病机1.1 病因1.1.1 寒邪内侵 素体阳衰 ,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 ,寒凝气滞 ,血行不畅 ,而成胸痹。1.1.2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 ,甚则气郁化火 ,灼津成痰 ;或忧思伤脾 ,脾虚气结 ,运化失司 ,津液不得输布 ,遂聚而为痰。气滞血瘀痰阻皆可使心脉…  相似文献   

15.
金相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00-101
本文探讨了强直性脊椎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于先天禀赋肾精不充及外感风寒湿热致邪瘀痹阻骨脉而成。辨证分型以湿热痹阻及瘀血阻滞为纲,灵活运用了四妙五味犀角地黄汤的辨证配伍,突出了中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优势,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至少可由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引起,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本病属于中医黄疸、胁痛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多由感受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所致;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泄泻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泄泻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中医根据腹泻症状的急缓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有热泻、火泻、暑泻、食泻等 ,病多骤发 ,肠鸣腹痛 ,暴注下迫 ;久泻包括寒泻、脾泻、肾泻等 ,多属脾胃素虚 ,感受寒邪而起 ,证多迁延。泄泻调治不当或迁延日久 ,影响病儿营养 ,可酿成疳积。1 病因病理1 1 感受外邪 感受六淫外邪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当夏秋暑湿行令季节 ,小儿感受暑湿时邪 ,每易热迫大肠发…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研究的最新成果,抓住“疫毒”的病因,“血瘀”的病理变化,在辩证分型论治中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适当选用凉血、活血、养血、消瘕、化瘀药物,收到很好的疗效。1 湿热型 本型主要病因是外感湿热疫毒,一般多见发病初期,邪实正不虚,邪正相争,湿热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重点在于清热解毒,祛邪外达。辩证要点是权衡湿重或热重。选用《伤寒论》茵陈蒿汤为基础方随证化裁。湿重苡仁、茯苓、苍术、车前草、木通、厚朴;热重加黄芩、龙胆草;黄莲。解毒药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夏枯草。凉血药选…  相似文献   

19.
贾六金教授认为外湿、内湿均可致经络、气血痹阻,不得宣泄,无法濡养皮肤,从而继生儿童银屑病。湿与热邪相兼为患,诸邪之中,银屑病与湿热之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湿热郁滞于肌肤为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疗法则。临证自拟六妙汤直捣湿热互结之处,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治疗、生活调养,效果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肝硬化这一病证,多由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未能治愈逐渐演变而成。它的病情复杂,气、血均伤,虚、实错杂,并多兼夹湿、滞、瘀、寒、热之邪,牵涉脾、胃、肾诸脏,临床辨治困难。再加上患者因多方求治而效果不明显,往往对治疗丧失信心,无形之中又加大了治疗难度。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体会到,对本病不可急功近利以求速效,其疗效只能缓慢显现,而且透过复杂症状的迷雾,最多见的是阴虚和湿热之病理机转,这才是本病辨证论治的关健。若能辨治确当,仍能力挽狂澜,使患者转危为安。1 病因病机1.1 感受湿热邪毒(现代医学谓之“肝炎病毒”)湿热邪毒由肠入血,羁留于肝,影响肝藏血主疏泄的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