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早期微量喂养干预,观察组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出生后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6% vs. 78.05%,χ2=7.288,P=0.020)。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喂养时间、腹胀与呕吐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胆汁淤积、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有效提高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疗效,促进出生后快速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2)、对照组(n=3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试验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均治疗5~7 d。对比2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进奶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90.63%(29/32)较对照组68.75%(22/32)高(P<0.05);试验组胃潴留、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每日进奶量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32)与对照组6.25%(2/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给予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增强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喂奶口服或鼻饲金双歧,干预周期为5 d。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0.36)、(2.36±0.42)d;(5.36±1.11)、(6.00±0.95)d,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3.63)、(10.26±5.23)d;(16.58±4.23)、(25.36±6.21)d,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能尽快从静脉营养过度到胃肠营养,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促进胃潴留和腹胀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补液、胃肠内外营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9 %)优于对照组(60.7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药价便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耐受和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29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母乳喂养组97例、母乳联合益生菌喂养组105例、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95例,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不同喂养方式。观察3组患儿住院期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胆汁淤积发生情况以及鼻饲时间、住院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等。结果母乳联合益生菌喂养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28. 6%(30/105)比45. 4%(44/97)、58. 9%(56/95)](P <0. 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较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缩短[(13±6) d比(18±5) d、(20±5) d](P <0. 05),鼻饲时间亦较单纯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奶联合益生菌喂养组缩短[(12±9) d比(16±13) d、(23±11) d](P <0. 05)。结论母乳联合益生菌能减少VLBWI的消化系统的不良并发症,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8.
何池英 《中外医疗》2011,30(12):125-126
目的观察胃动力药红霉素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留置胃管鼻饲喂养,同时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改善胃肠道微生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红霉素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3~7d。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使用小剂量的红霉素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0)。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情况,即每天进乳量、残奶量、体质量增加量,腹胀、呕吐消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上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可有效促进肠道成熟,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早产儿52例,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1例和配方奶喂养组2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7%,低于配方奶喂养组的57.1%(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10.39±3.46)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晚的(8.29±2.09)d(P<0.05);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1.26±2.97)d,晚于配方奶喂养组的(8.9±2.47)d(P<0.01);母乳喂养组达到全消化道喂养的时间为(9.61±1.50)d,早于配方奶喂养组早的(11.50±1.82)d(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缩短达到全消化道喂养时间,但母乳喂养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长于配方奶喂养组。提倡早产儿院内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注意母乳添加剂的补充,以保证早产儿的热量摄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四联活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及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VLBWI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经口胃管)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观察并记录2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7%)较对照组(44.0%)差异显著(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2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组新生儿期身长、体重增长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头围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增加其他伴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现象。结论双歧四联活菌可改善VLBWI早期喂养的耐受性,并促进其早期生长发育,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汤国军 《当代医学》2014,(28):135-136
目的分析思密达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用于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组腹泻患儿共132例,予以思密达与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60例予以利巴韦林、复合维生素B、乳酶生联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大便好转、止泻、退热时间分别为(2.91±0.22)d、(4.02±0.18)d、(2.77±0.31)d,治疗组大便好转、止泻、退热时间分别为(1.76±0.07)d、(2.51±0.16)d、(1.48±0.14)d,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显效90例,有效34例,总体有效124例(93.94%),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21例,总体有效42例(70.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思密达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不同益生菌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并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每次1 g,每日2次,用至出院;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每次0.5 g,每日2次,用至出院。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喂养不耐受、黄疸消退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4日摄入奶量、全胃肠喂养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腹胀与呕吐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日平均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黄疸消退时间为(11.7±2.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2.2)d;住院第7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2±25)μmol/L、第14日(61±10)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32)μmol/L、(72±1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1%(4/44)比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和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分别联合莫沙必利均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促进婴儿营养物质的吸收与生长发育;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莫沙必利退黄作用优于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莫沙必利,而后者在降低早产儿败血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 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 cfu/g,(7.32±0.80) 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 cfu/g,(7.61±1.35) 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 [(4.35±0.23)cfu/g,(5.01±0.48) cfu/g,(7.12±1.22) 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 cfu/g,(7.40±1.33) 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间歇泵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治疗,治疗组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间歇泵奶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体重增加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泵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艳辉  刘丽娟 《中医学报》2016,(9):1401-1404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常规治疗,每次6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每次1片,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经治疗28 d后,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发现益生菌相关败血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对早产儿喂养及生长发育有较好作用,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抑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 将经皮胆红素≥226μmol/L的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连服4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1 d后经皮胆红素开始下降,对照组2 d后开始下降,同一天两组值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茵栀黄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62例,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对照组患儿58例,给予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7 d胆红素降低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3 d、7 d经皮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降低胆红素的效果优于单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华丽 《中外医疗》2016,(1):128-130
目的 比较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秋季腹泻婴幼儿216例,随机分为2组,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组(A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B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A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好转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2.86±1.66)d、(3.20±1.70)d、(1.77±0.96)d、(2.44±1.17)d、(4.20±1.60)d, 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组总有效率为95.5%,B组总有效率为8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比较,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而且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5-8)μg/(kg·d),疗程为14d,1次/d,口服,于晨起空腹喂奶前1h喂入,同时配合眼罩遮光。结果治疗组应用甲状腺素口服联合眼罩遮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20±40)mL/kg,腹胀消失时间(2.86±0.93)d,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11.80±2.74)d,胃潴留量为(1.59±0.57)mL,体重增加(1.21±O.56)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甲状腺素口服或鼻饲联合眼罩遮光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道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